◎ 張 芬
(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許可審查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
因食品安全宣傳力度不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了解不夠全面,很難形成有效的社會監督體系,也助長了衛生不合格等非正常營業的風氣。
現在很多食品經營單位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意識,對監管部門存在抵觸心理,對辦理食品經營許可缺乏積極性,導致無證經營的現象極為普遍。有些企業可能會自愿申請辦理許可證,但因自身經濟條件或經營模式的影響,在硬件設備上投資較少,與《食品經營許可審查通則》中相應的規定不相符,導致申請許可證的條件不達標,難以申辦成功[1]。
現在很多企業為了獲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將一些基礎設備安裝好,證件審批后,就將一些占用空間的設備拆除掉,甚至把必要的設備,如餐用具洗消間挪作他用;甚至還有借用別家消毒柜的現象發生,欺騙審查人員。
中小型餐飲單位受自身經營規模、經營方式和經濟條件等限制,大多數業主不愿意在硬件設施上投入資金,一些餐飲單位廚房內墻壁、天花板、門窗等脫落、破損嚴重,廚房內設施、設備嚴重老化,防蠅、防蟲、防鼠設施不完善,加工場所流程混亂,交叉污染嚴重,食品處理區布局不能明確區分粗加工、切配、烹飪和餐具清洗消毒等區域,有的雖然按要求配備了保潔柜、消毒柜等設施,但沒有真正落實餐具一清、二洗、三消毒的操作要求,碗、筷清洗的不夠徹底,保潔柜、消毒柜成了擺設。另外,各企業申請所提供的設備設施圖紙大多數都與現場不符,都需要修改后才能符合要求,耽誤了食品經營許可時間。
部分企業現場只申請了熱食類食品制售,但現場仍有冷食或自制飲品的制售,操作現場條件也達不到許可要求,為了取得熱食類食品制售的經營許可證企業會欺騙審查人員以后不會加工此類食品,但等審查完后繼續加工此類食品,導致超范圍經營現象普遍存在。
我國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方面仍存在諸多挑戰。應利用各方面的渠道大力普及生產及消費者食品安全知識,讓民眾了解相關知識,提高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同時,強化餐飲服務生產經營者的責任意識,使其明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在從事食品經營服務前應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承擔食品經營服務的食品安全責任。
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對于違法生產經營,根據獲得的金額多少,處以適當的罰金。告訴餐飲負責人,如許可證到期要提前辦理許可手續,持許可證后方可營業。
免費發放食品安全制度模板,通過宣傳欄、告知單的形式大力宣傳食品經營許可辦證程序,讓管理人員比較熟識辦證程序和要準備的材料及食品經營的相關知識,并實行網上提交申請資料,通過網絡等溝通渠道,預約現場審查時間,依托互聯網審批系統實現網上辦理,達到全程不見面審批,以提高審批效率。
為企業提供食品經營場所現場流程以模型的形式展示,每周開放1天由審查人員陪同講解,讓餐飲企業對流程及所需的設備設施一目了然,并現場指導修改企業現場設備設施布局平面圖,幫助企業一次申辦成功。
核查企業申請材料名稱、地址是否與現場一致;企業主體業態、經營項目是否與申請材料一致;流程是否到達到要求,是否與設備設施平面圖一致;餐用具消毒設施設備是否符合標準;是否嚴格遵守冷凍冷藏、生熟分開、涼菜、生食海產品專間,是否安裝明廚亮灶等設施,按《食品經營許可現場核查表》逐項、認真、細致地核查[2]。對申辦條件達標的單位,按時、按規定予以辦理。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人們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大事,為減少食品安全隱患,應進一步提高提高行政許可的要求,加強和規范食品經營許可工作,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確保餐飲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