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欄目選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具體指標之間的關系認識與教學建
欄目提示:2017年《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版》》的出臺標志著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在體育學科中實施的開端,《課標》提出了“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三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內容,在此基礎上明確了其具體內容:運動能力包括體能、運動認知、技戰術運用、體育展示與比賽;健康行為包括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健康知識掌握與運用、情緒調控、環境適應;體育品德包括體育精神、體育道德與體育品格。《課標》在附錄1中還較為詳細地提出了學科素養在各個水平學生中的表現,為基層體育教師提供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核心素養的基本方向。但在《課標》中并沒有明確提出體育課教學如何落實核心素養,因此,根據核心素養的要求設計體育課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手段、策略、評價等)將成為當下基層體育教師的難題。本欄目以核心素養及其具體指標之間的關系為主題,結合《課標》附錄1中學科素養在各個水平學生中的表現,深入探討核心素養具體指標之間的關系及其內涵,并提出相關體育教學設計的具體建議,共研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第一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二期: 運動能力與體能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三期:運動能力與運動認知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四期: 運動能力與技戰術運用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五期:運動能力與體育展示比賽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六期:健康行為與體育鍛煉意識習慣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七期:健康行為與健康知識掌握運用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八期:健康行為與情緒調控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九期:健康行為與環境適應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十期:體育品德與體育精神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十一期:體育品德與體育道德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第十二期:體育品德與體育品格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教育實踐與反思)
“實案選登”欄目選題及撰寫建議
一、選題方向
2019年“實案選登”欄目將圍繞“基于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下中小學課堂教學設計”征稿,建議老師們將教學實踐中的創新設計反復推敲、認真打磨、選擇教學效果明顯的精品教學設計,按照下面要求投稿到我刊,與廣大同仁共享、共論、共議教學設計。
二、教案教學設計的撰寫要求
1.教材分析
在教材選擇與分析中,應針對本課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重難點及與其他上下課時之間的聯系、價值、易犯錯誤、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手段、安全事項等層面去進行剖析。
2.學情分析
簡要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主要從任課的實際對象入手,從生理、心理、已有運動技能基礎以及男女生學習差異、教學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突出體育弱勢學生的學情困難點分析。
3.設計思路
簡要分析在踐行理念、方法手段的設計等方面的亮點與特色,提供范式,以便借鑒。
4.教學重難點分析
著重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學生的學習等方面來剖析重難點。
5.課時教案
教案不要固守格式,可以豐富多樣,圖文并茂。完整課時教案,每個部分的設計都要為主教材服務,盡可能做到過度自然、無痕連接。但是表述要規范、準確、科學,練習次數、組數、時間、運動負荷、心率等要素要齊全。在教學片段之間,可以插入“設計意圖”,告訴讀者為什么這樣設計,創新點在哪里,教學的有效性如何、體能的補償如何設計等等。
注:以上共5部分,1-4部分需要有針對性去構思,用最精煉、最有價值的語言表述出的相關思考,避免大話、官話、套話的呈現;第5部分,格式百花齊放,圖文的整體布局飽滿,語言表述精煉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