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夢思
【摘 要】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進步,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近些年來,金融市場發展速度較快,金融衍生品也不斷出現。但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經驗不足,起步發展較晚,缺乏嚴格的金融監管,導致許多問題的出現。金融衍生品本身存在種類、風險等的缺陷,市場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境。本文主要討論當前金融衍生品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市場環境下如何進行發展創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 金融衍生品 創新發展 監管體系
一、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現存問題
近些年來,金融衍生品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普及,其存在的意義及發展的必要性已不再被懷疑或否定,關注度逐漸提高。同時,金融衍生品存在的問題越來越被重視。通過調研及總結分析,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產品本身缺陷;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市場方面的困境。
(一)產品本身缺陷
第一,品種方面。就現階段而言,我國金融衍生品在品種方面的缺陷主要在于種類少,創新意識較低,互相模仿,導致同質性非常高。而國際金融衍生品在種類方面相對比較豐富,包含各式各樣的、多元化的金融衍生品,相比之下,我國金融衍生品較為遜色。
在我國,金融衍生品品種數量較少,上交所目前主要有可轉換債券、權證兩大類,其中權證的交易比較活躍,但是品種數目仍然較少,大約只有十余只。而在其他比較成熟的金融市場上,例如香港,權證的數目實際上超過了股票數量。在國際市場上,金融衍生品還包括利率遠期合約、購股權證、期權等等,種類數量較多。對我國來說,金融衍生品種類數量少,對應用領域的拓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資主體范圍的擴大。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主要應用于外匯市場,人民幣衍生市場難以滿足金融市場需求,發展不夠活躍。而且市場參與者范圍較小,常見的仍然是銀行間市場參與者,難以符合社會的廣大需求。
第二,風險方面。金融衍生品最初的設計目的在于轉移風險,也是其基本的功能。但是,通過實踐發現,并不是每一金融衍生品都能準確轉移風險。當產品設計不夠合理,或者運用不恰當時,不僅無法形成風險轉移,還有可能導致風險擴大。這與金融衍生品本身的特性息息相關,也由此表明產品的設計、對風險的把控和考慮,仍然不夠完善。
(二)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
通常來說,各個金融市場的具體管理制度與市場環境密切相關,但是總的規范原則,應是一致的,便于統一管理、監督,才能更好地推動衍生產品的改革發展。首先,在監管主體方面及監管職責方面,表現為多頭管理,包括央行、地方政府、證監會等,都有一定的管理權。長此以往,導致金融市場秩序容易混亂,政策缺乏穩定性,管理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第二,缺乏相應法律法規條文。到目前為止,我國法律體系中,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法律體系尚未成熟,立法相對落后。金融衍生品在我國發展至今,現有的法律法規大多是基于具體的產品而制定的,仍然缺乏統一的監管法律,難以形成整體規范。對于涉及范圍廣、跨系統性的產品而言,相應的監管法律空白,無法形成嚴格管理,導致風險居高不下,業務開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往往無法得到解決,導致市場秩序相對混亂。
(三)市場方面的困境
首先,信息披露及公開制度不完善,市場參與者難以及時獲取相關信息,難以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及交易環境。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上,投資者在進行決策判斷時,必須基于對相應信息的獲取、認知,同時還應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才能保障交易行為的公平、公正。而我國信息披露及公開制度仍然不夠成熟,市場的真實情況難以及時、有效地反映給參與者,導致投資者對價格出現錯誤估計,影響了金融市場的發展。其次,我國金融市場上缺乏專業人才,國際化程度低。目前與金融衍生品相關的工作人員大多是財務專業畢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財務知識,但是在金融工程專業知識方面較為薄弱,并且實戰經驗非常少,對風險的識別和管理也不到位,導致業務水平較低。與國際投行水平相比,我國央企工作人員仍需提高自身能力及水平,才能逐步與國際接軌。
二、創新發展對策研究
(一)克服自身缺陷
克服自身缺陷主要包括適度增加種類,豐富內容;完善設計,避免同質性兩個方面。
1、適度增加種類,豐富內容。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需要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要實事求是、適度地增加品種,豐富產品內容。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不論是投資者構成,還是股市規模,都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在推出創新金融衍生產品時要選對時機,時機成熟的產品,可以先行推出,通過市場反映驗證產品。而那些時機尚未成熟的,應當積極主動地創造所需的條件及環境,直到時機成熟時再安排推出。既要穩定發展,又要積極主動,兩者要尋找平衡點,相互作用,相輔相成。
2、完善設計,避免同質性。我國的金融衍生品由于一直以來缺乏創新意識,導致同質性問題非常嚴重。要進一步創新發展,必須增加創新能力。在設計金融衍生品時,應充分考慮我國國情,設計出符合我國市場發展的產品。實際上,金融衍生品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創新動力的市場,在市場發展進程中,創新是重要的生命力,也是長遠發展的重要前提。我國可以適當借鑒國際優秀的技術、成功的經驗,以我國市場環境為實際,設計出具有我國特色的創新金融衍生品,豐富金融市場。
(二)完善監管體系
完善監管體系主要包括明確監管部門職責,分工協調;完善相關的監管法規;發揮行業自律作用三個方面。
1、明確監管部門職責,分工協調。為了進一步推動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完善監管體系至關重要。首先,必須明確監管部門的職責,通過出臺政策、法律、法規等的形式,將監管責任進行明文規定,避免責任推脫,實現有法可依,消除虛假監管現象。同時,對各個相關部門之間的責任要明確,進行分工協調,促進合作,共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2、完善相關的監管法規。完善監管體系的重要工作任務在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由于金融市場的特殊性及多變性,再加上金融衍生品的創新,傳統的法律法規不足以規范相關的金融交易行為,導致金融市場秩序混亂。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加快制定一系列監管法規,對金融市場的各類交易行為進行規范、管理,整頓金融秩序。此外,應對不同種類的產品的內容進行分析,制定對應的法規內容,提升法律條文的可操作性。
3、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在金融市場中,除了官方監管之外,行業自律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我們必須承認,在金融衍生品發展初期,行業自律組織發揮著充分的規范作用。隨著市場的發展,產品的豐富多樣,自律組織也應當有所變化發展。要進一步對監管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素質及工作能力,完善金融市場交易運作規則,為會員提供相應的業務咨詢服務,提升市場參與者的水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
(三)完善基礎設施
完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加快改革步伐;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升透明度;提高投資者素質;尋求國際合作。
1、加快改革步伐。一方面,應當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從而逐漸形成客觀、合適的市場均衡價格,營造良好的市場基礎環境。另一方面,還應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加強運作機制市場化,不斷提升市場參與者的風險敏感度,培養交易者的風險管理能力。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升透明度。在金融市場上,信息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優化市場環境,使監管者能夠更加及時、充分地了解金融衍生品,對金融衍生品的風險水平、價值等能夠做出客觀合理的判斷。因此,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當前市場發展創新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價格敏感性信息,應當規范市場參與者行為,形成良好的交易環境。
3、提高投資者素質。投資者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對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大。為了推動金融衍生品的長期發展,應當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加強宣傳、學習,逐步提高投資者的素質和能力。在這一方面,政府應當爭取發揮主導地位作用,通過各式各樣可行的手段,對廣大投資者進行風險教育,宣傳衍生品相關的金融基礎知識,使得投資者對市場環境、金融衍生品更加深入了解,從而能夠理性進行投資。
4、尋求國際合作。金融衍生品作為現代金融市場上新的產物,是創新思維發展的重要結果表現,但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是為了規避原有監管而出現的產物??偟膩碚f,金融衍生品監管是一個世紀難題。實現監管不僅需要每個國家內部自行落實監管職責,還需要國際社會的合作,從而實行廣泛的監管。再加上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起步較晚,發展相對較慢,而在參與競爭的過程中想要降低風險,更加應當積極與其他國家合作,并不斷展現自身的優勢,實現互惠共贏。
三、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作為金融市場起步較晚,衍生品市場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應當根據本國國情及自身經濟發展趨勢,充分、合理地利用各類資源及社會資本,不斷創新金融衍生產品,完善監管體系,不斷優化市場環境,最終推動金融衍生品市場地繁榮發展及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軍.我國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商業,2018(10):85-86.
[2] 趙姿昂.論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擔保制度的創設及完善[J].金融發展研究,2018(08):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