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永安,劉 欣,馮貝貝,李栓栓,魏法山
(1河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河南 鄭州 450004;2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1450)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乳制品經過40年的高速增長,成功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但是,由于環境污染加重、生產技術標準不規范、質量安全管理參差不齊,發生了乳制品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光明奶粉事件、阜陽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我國乳制品質量供給不充分和供求不平衡問題更加突顯,突出表現就是“海淘”“海購”“海外搶奶粉”成為消費時尚。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乳制品監管根本在于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如何提高乳制品質量,重塑消費者的信心已經成為進行乳制品安全監管的重要問題。發達國家通過多年的實踐,建立了完備的監管體系,較好地解決了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了解國外發達國家乳制品業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借鑒經驗,對我國乳制品監管及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歐盟各成員國設立了自己的監管機構。在法國,奶業質量控制署在整個國家有80多家省級或跨省級分支機構;在德國,食品營養、農業和消費者保護部(BMELV)是管理包括乳制品在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最高決策機構,機構職能設置上包含類似我國的農業部、衛生部和工商總局的部分職能。此外,還有第三方機構(組織)協助、促動和補位;在荷蘭,乳制品質量控制主要運用GMP和奶業鏈條質量控制兩個體系[1]。
在韓國,乳制品的生產是嚴格依照以GMP、SSOP為基礎的HACCP和ISO基本品質管理程序。巴西、愛爾蘭等乳業發達國家建立了嚴格的質量安全監管系,通過完善立法、全程監控實現“鏈條式”管理,為乳品安全構筑了一道堅實防線。
美國是世界范圍內得到公認的乳制品供應安全性最強的國家之一。人民群眾普遍對乳制品比較放心,這是因為美國政府針對乳制品施行全過程的科學監控措施,政府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呈現出來的是相互補充及相互協調的合作關系,同時還編制了一套完善的乳制品安全法律法規,在上文中所說的這些措施共同作用的背景之下,美國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管依據變得更為完善,而且還能夠讓各種類型疾病的傳播得到有效控制。美國承擔乳制品監管職責的機構數量非常多,不同類型機構實際運行的過程中發揮出來的作用不同,某些機構實際運行的過程中負責開展農產品檢測工作,另外一些機構開展標準構建工作,各個機構各司其職,并且會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相互配合,也就可以對乳制品監管工作的效率及效果提供保障[2]。美國各個乳制品協會在乳制品監管領域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促使乳制品行業標準逐漸向著規范化的方向轉變。ADPI于1923年成立,成立此協會的目的就是讓會員可以在生產到回收利用的整個過程中享受完善的信息服務,積極開展乳制品研究及標準化工作,編制各種類型乳制品定義,并且在某些情況下還會代表本行業對政府和消費者等事務進行協調,促使美國乳制品行業逐漸走上一條穩定發展的道路。
從整體角度進行分析,現階段我國乳制品質量安全情況比較樂觀,市場當中供應的各種乳制品基本上可以讓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得到滿足。在我國乳制品質量監督檢查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市場中流通的各種乳制品大部分都是合格的,雖然有一些乳制品的檢測結果不合格,但是并不代表這種產品會對消費者的人身健康造成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雖然我國乳制品行業在質量上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積極開展橫向對比之后發現,我國乳制品質量和發達國家乳制品質量之間的差距仍然比較明顯。
原料奶質量對乳制品質量有極大的影響,原料奶質量水平和手工擠奶以及飼料結構等因素之間有十分密切的關系[3]。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飼養者一般使用的是手工擠奶模式,擠奶環節中使用的各種器具消毒水平不是很高,奶牛的營養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此外,原料奶質量難以滿足現行質量標準提出的要求,并且飼養者不樂意將廢棄的牛奶傾倒,甚至還有一些飼養者為了可以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經濟效益,會在原料奶當中摻加一定數量的雜質,如在原料奶當中添加一定數量的豆漿和水,自然會對原料奶的質量造成一定影響。
對于乳制品的殺菌,通常有兩種方式,即巴氏殺菌和高溫滅菌。某些企業因為操作或者計劃不規范,導致殺菌環節存在問題,導致原料奶的營養成分大幅度流失,這不單單會對成品乳制品的味道造成一定影響,甚至還有可能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負面影響[4]。
雖然在以往一段時間當中,我國乳制品行業產品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我國乳制品行業仍然是處于初始階段,乳制品行業發展過程中仍然有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其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是我國原料奶質量水平較低,乳制品衛生以及抗生素含量難以滿足現行標準中提出的要求,自然也就會對乳制品質量造成一定影響[5]。
(1)健全乳制品安全法律法規、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乳制品檢測的標準化建設,規范我國乳制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重點環節,對乳制品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建立一個健全的行業誠信體系,鼓勵乳制品企業進行產品創新、節能減排,鼓勵研發適合的產品,培育國產品牌,推動乳制品加工業發展。
(2)明確監管職責,實行全產業鏈監管。明確農業部門、市場監管部門、衛生健康等標準制修訂部門的工作職責,加強部門間的協同配合,建立包括生產、加工、運輸、貯存諸環節在內的全程控制的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對生產、加工、貯運、銷售過程進行全程控制,構建全方位監管體系,實現對乳制品嚴密的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督促和指導企業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6]。
(3)高度重視原料奶的監管,強化源頭控制。大力推進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奶業生產方式,強化飼料和生鮮乳質量安全。通過質量認證體系和標準等級制度的嚴格控制和管理,健全飼料質量、生鮮乳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加大優質奶牛種公牛培育技術投入及應用示范,加強對奶牛養殖場所、生鮮乳品收購站及運輸車這3個重點環節的監管,構建嚴密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4)加強乳品安全教育,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乳制品的生產加工到消費不僅涉及奶農、飼料生產商、獸醫、收奶員,還有加工、貯運、銷售人員到最終消費者等多個環節。所以,必須提高全體成員乳品質量安全管理意識,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建立良好的質量信譽。
(5)我國乳制品行業中的生產主體是企業,所以產品質量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現階段,我國乳制品行業中各個生產企業的規模一般不是很大,自我約束能力也不是很強。對此,依據現階段我國乳制品行業生產企業的實際情況,切實提升對乳制品生產企業的管理力度,促使生產企業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形成極強的質量安全意識。
(6)發展規模化奶牛場。從長遠的角度進行分析,規模化奶牛場在未來一段時間當中會成為我國奶牛養殖領域的主體。發展規模化奶牛場,可以得到質量上乘的原料奶。在農牧場當中積極推行奶牛生產性能檢測技術,為奶牛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7]。
(7)充分發揮奶業協會的作用。協會是連接企業和政府的重要紐帶,因此,在解決原料奶及乳制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過程中,協會應當將自身的服務及協調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確保乳制品質量達標。現階段,各個國家奶業科技特別是高新技術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奶業協會日后應從技術培訓、創新發展等領域為會員提供較為周到的服務,切實提升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