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
(陜西中醫藥大學體育部,陜西 咸陽 712000)
現代足球的發展歷經了60年代以巴西人為代表的技術足球、70年代以荷蘭人為代表的
全攻全守型足球、80年代的整體性足球、90年代以后的理性足球的發展,更講究紀律,講究團隊精神更注重科學和實效,更尊重比賽原則和取勝規律。隨著當代的足球比賽的發展比賽的攻防轉換速度越來越快,對抗越來越激烈,當代足球比賽主要表現出一下幾個特點:一、爭奪時空主動權。二、以高速度變換比賽節奏。三、技術更傾向合理簡捷。戰術上突出整體的全攻全守。目前我國的足球運動水平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與世界足球強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謝亞龍在“論中國足球和世界水平的差距”一文中明確指出中國足球運動員意識太少、低級錯誤太多等問題。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的足球理論研究基礎薄弱,對一些理論問題缺乏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正是由于認識不清導致我們在實際訓練中產生了偏差,從而導致我們的足球水平發展不上去。因此,本文通過對當前足球意識理論研究的分析和探討,揭示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為今后的理論研究和訓練提供參考。
1.1 關于足球意識培養方法的研究。李鵬的《利用“復盤”訓練提高球員足球意識水平的研究》中利用常規訓練和“復盤”訓練,進行實驗對比,結果表明“復盤”訓練可以提高球員的觀察能力和決策能力等方面的意識。胡安琦的《智力因素對足球意識形成的影響》一文中通過對智力因素的分析及對足球意識的理解,說明了足球運動員意識的形成要受智力因素的影響。從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等方面具體論述了智力因素對足球意識形成的影響,得出要想提高運動員的足球意識就必須發展運動員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但這一類研究在理論的描述上較多,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手段方法的研究較少。
2.1 “足球意識”概念認識的不統一。當前的研究中在對“足球意識”的理解和表述中往往是根據個人的經驗和理解加以分析,從而使得在概念的認識中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做出的能動的反映”。意識的產生是以客觀存在為基礎的,反過來意識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起主導作用。著名足球教練員年維泗認為:所謂足球意識就是“足球客觀規律在運動員頭腦中的反映”。
2.2 研究數量不多,缺乏高質量的研究。作者通過對足球意識在“中國期刊網”進行電子檢索,從1994年至2006年關于足球意識方面的論文只有70余篇,其中不乏重復研究,觀點的互相引用,真正有創新的見解幾乎沒有。在當前的足球意識研究中,存在著研究者層面單一,大多是本學科的高校教師。基層教練員的研究太少,業余訓練中的研究太少,缺少不同學科的研究,因為足球意識的產生、發展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響,因此不同學科的介入會使我國足球意識的理論研究在短時間內上一個臺階。
2.3 研究從理論方面的闡述較多,不能與實踐緊密的結合。足球意識這一理論問題,不是簡簡單單從哪一個方面就能解決了的事情,目前的訓練大多都是從提高運動員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迅速的判斷能力、心理能力以及智能等方面談到提高運動員的足球意識,這些東西都是些理論性的東西,缺少具體操作的方法。
當代足球比賽是以技術、戰術、身體、心理、意識、作風等多方面因素組成的。“足球意識”在足球比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足球意識”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研究如何提高足球運動員的足球意識這一理論問題,首先要對“足球意識”的概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其次是加大研究的投入力度,從各個不同的學科進行研究,努力促使研究多元化。理論的研究不能脫離實際的運動訓練,努力尋找可操作性強的一些訓練方法。這將對足球運動訓練理論和實踐具有指導性的意義。使中國的足球運動理論研究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