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潔瓊
汕頭市潮陽建筑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 汕頭 515163
伴隨建筑行業的興起,建筑資源能源使用量不斷增加,從而使建筑節能技術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建筑節能技術課程包括材料、檢測、改造等方面的內容和技術節能。建筑節能技術課程開設對提高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技能水平和拓寬學生知識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應根據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的特點,對建筑節能技術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改革,從而全面提高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教學質量。下面針對“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在建筑行業飛速發展中,建筑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對于建筑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然而在實際的“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學中,整體現狀不容樂觀,例如,教學內容過于枯燥陳舊、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單一、考核方式單一,整體教學目標出現偏差,從而影響到“建筑節能技術”的課程教學效果。
由于建筑節能技術課程集成了熱能、環境、電子信息、機電、材料、城鄉規劃、建筑學、土木工程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在職業技術學校建筑節能技術教學過程中,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應根據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特點和學生的特點,對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革。
首先,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隨著節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節能技術不斷出現[1]。為了更好地使學生技術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應積極的更新建筑節能技術教學內容,搜集建筑節能技術相關的材料,將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和工藝融合到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使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方面的知識,進而有效促進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對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調動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對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的學習效果。
其次,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應合理安排授課內容。在建筑節能技術的課堂教學中,由于課堂授課時間有限,所以,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應根據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的特點,合理安排建筑節能技術的授課內容,使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對建筑節能技術課程學習內容更好的理解,使學習效率有所提高。例如,教師可以采用與建筑節能技術相關的實際案例進行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合作形式,通過討論、查找資料、分工合作等形式,按組分析教師所給案例的優點和缺點,并給出修改意見,最后匯集結果由教師進行評分并排名,對得分最高的小組進行獎勵。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加快學生對建筑節能技術知識的掌握,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大提高了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的學習效果。
為了提高職業技術學校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學質量,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的教師應根據當前市場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和需求情況以及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展開專題講述的教學方法。專題講述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將建筑節能技術課程劃分為多個專題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對應的主題[2]。如,室外規劃建筑節能技術、環境溫控節能技術、節能建筑形態技術、區域節能技術、建筑結構節能等專題。在進行專題講述時,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師應多方面的搜集材料,教學形式不受教材內容的限制,積極的拓展專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新技術和新技能的學習。通過專題講述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還可以使學生很好的 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職業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在“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學中應更加注重職業能力和實操性的培養。例如,在學習墻體、樓地面保溫層的技術要點時,可以以實訓課的形式開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做保溫層,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培養了學生的實操能力,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3]。
傳統的學習質量考核方式一般是進行試卷筆試的模式。這種方式只能對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建筑節能技術專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考驗,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建筑節能技術學習掌握程度等都無法進行有效把控[4]。因此,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考核時,要改變傳統單一的考試考核方式,運用多種考核形式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判。比如,教師可以采用項目考察法,例如讓學生運用學習過的知識,做出一幢建筑物的保溫隔熱設計的設計方案,最后按設計方案的優劣進行評分。這樣的考核方式就是綜合性的,不但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還考察了他們的協作能力、動手能力、畫圖能力、創新能力等,這樣的考核方式不但有效、全面,還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職業技術院校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的學習質量,教師應在建筑節能技術的教學過程中,積極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改革,通過運用專題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等方法,對職業院校學生建筑節能技術的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保證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學的完整性,使得職業技術院校學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建筑節能技術課程的技能,從而提高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實現學生未來更為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