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西藏拉薩850000)
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已逐漸成為世界制造中心。為了提高在國際舞臺的競爭力,提升行業的經濟效益,服裝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以更換先進的設備、提升新的技術、研發新的材料。雖然受全球金融危機的輻射,我國服裝行業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響,并且導致大量企業人員失業,但對高級技師和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仍然很高,服裝設計和技術人才的市場前景任然被十分看好。我國服裝產業正處于產業升級和產業調整的轉型期,從產業區位上來看,正從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向經濟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轉移。
在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服裝中,藏族服飾可謂是獨一無二的。是藏族先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的物質文化,它在傳承藏族文化的同時,也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當今時代,融入民族元素的服飾品牌往往是最具有市場潛力的。近年來,國內外的許多服裝設計師都將藏族服飾的一些特點視為創作的靈感,并在自己的作品上予以發揮,這是我區發展民族服飾產業目前最為欠缺的。縱觀我區企業和從業人員現狀,規模主要以傳統的手工作坊和師傅帶徒弟的生產方式為基礎,根本不具備大規模的生產條件。因此,發展西藏藏族服飾產業,需要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普通手工作坊的生產規模小,不利于規模和品牌的形成。由于資金和材料的短缺,很難適應大規模生產的要求。因此,要實現我國服裝產業的產業化和規模,就必須培養高素質的服裝專業人才,為企業提供穩定的后備保障[1]。
我區服飾雖然獨具特色,但購買藏族服飾的主力軍仍是當地藏族居民。究其原因,藏區服裝企業少,專門從事藏族服飾生產加工的專業人員少,而為數不多的從業者又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大多數是家族作坊,而且以男性居多,在服飾生產過程中擔任制版、制作的整個流程,使用的設備較為簡陋,制作技能不更新,故而產品質量較差,高檔產品低,難以適應當地市場的發展。同時,受傳統思想的禁錮,藏族同胞大多不太認同以手工技藝為生的職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參加公招考試,成為國家的公職人員,這是也導致服裝從業人員在藏區發展規模小的一部分原因。
西藏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大多數人受教育成為問題,這也導致了在西藏藏族服裝企業從業人員的研究中,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較低這一種結果。根據調查,初中以下文化的從業者過半,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藏族服飾創新能力的提升,很難適應當今藏族服裝企業開發的發展需要。同時,藏族服裝企業管理者素質也偏低,缺乏專業培訓,缺乏技術發展能力和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在內部管理方面,傳統的家庭管理仍然很受歡迎,管理的隨意性很大。管理者水平低、素質低也是制約是西藏服裝企業發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藏族服飾企業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無獨有偶,和藏區其他企業情況類似,由于企業規模小、生產資料不充沛,稍有好的想法,又因為物流、人員等跟不上,與區外成熟的產業模式相比,在市場競爭中長期處于被動地位,與此同時,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業員工的保障機制并不完善,企業可雇傭人員,文化水平低,生產技能不足,社會保障意識差,導致企業的穩定性較差,從人事變動頻繁[2]。
縱觀我國開設服裝專業的高校來說已初具規模,但相比而言我區開設服裝專業的院校卻屈指可數,其中拉薩地區只有西藏大學一所本科院校設有此專業,其次高職院校有西藏職業技術學院,中專學校有拉薩市中等職業第二中學。針對我區服裝行業對大量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院校配置上遠遠不夠,為此結合我區的特殊情況,很有必要在區內打造更多的高技能服裝專業院校。并在課程系統的配置上要以服裝行業及市場對人才需求的方向作為參照,不僅要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更要注重與市場的對接,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此,學校在制定實施人培方案時,要突出專業重點課程的開設,注重強化專業主干課程的學習,以確保學生過硬專業技能的養成。同時,在各學期課程的配置上要注重“服裝款式設計”、“服裝紙樣設計”、“服裝工藝制作”的貫穿培養,使學生不斷加深提高實操能力,最終能輕易駕馭服裝從款式、制版到制作的整個流程。人才培養目標以面向生產一線的管理、服務、生產、技術性人才為主,比如服裝制版師、裁剪師、樣衣工、制衣工、質檢員等相關崗位人才。就崗位所需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具體要求如下:①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協作意識;②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知識,能夠根據具體需要合理的配備各生產要素;③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隨著崗位職位的需求不斷調整知識結構;④熟練服裝必備的制版內容、工藝技法、設計要素,掌握設備的基本調試等技能;⑤會歸類、管理工作內容;⑥識讀服裝生產流程單。
綜上所述,開設服裝與服飾專業是必要的、迫在眉睫的。我們青年教師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秉承實事求是,教書育人的教師風尚,致力于為我區培養高素質的服裝專業應用型人才。
[1]樊書瑋,盧鵬飛.藏族服飾企業從業人群現狀分析——以拉薩市企業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6(05):86-87.
[2]張東東,楊華,范茂林,等.西藏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拉薩市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0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