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锜 侯東昱*
設計是服裝的靈魂,設計元素是服裝的重要構成,不同服裝平品牌憑借不同的服裝設計元素組成各具特色的服裝風格。
(1)符號學的定義。所謂“符號”,是指印記、標號,是一種具有某種視覺特性、能夠利用一定的媒介來代表、指示、區分某一事物的標志。研究符號系統的學問又稱為“符號學”,符號學認為世界上所有有意義的物質形式都是符號,承擔著信息傳達的功能,幫助人們更加簡單化地認識事物。符號通常包括能指、所指、意指三個部分,“能指”是指符號必須是一個實體結構;“所指”是指每個符號需要指稱一定的對象;“意指”是指每個符號都能夠引發某種思考、想法和感觸。舉例說明,一塊布本身沒有完整的意義,但將其制作成國旗使用時,就會代表一定的意義,而這種意義被人們所理解時,國旗就構成了國家的符號。
(2)服裝符號。在諸多討論對象中,符號學家最常討論的符號當數服裝和品牌,加拿大學者馬塞爾·達內西在《香煙、高跟鞋及其他有趣的東西——符號學導論》一書中寫道:“鞋子是包含多層意義的符號,集高貴、時髦、物神和性欲于一身。”可以說,服裝是最具符號特征的載體。
作為傳達人的一種非語言形式的信息中介,將服裝附著于人體之上,服裝符號便能夠定義、修飾、美化人體,以一種最日常化的方式體現、重構人的身體美感,并傳情達意,再現社會所形成的某種約定俗成的審美判斷。
(1)服裝的設計元素。服裝的設計元素是構成服裝整體樣貌的基本組成,主要包括造型、色彩、面料、工藝、圖案等四類元素。
(2)服裝設計元素的應用。單個設計元素不可能構成一件完整的服裝,每個品牌的系列服裝都會形成一個穩定的設計元素群。在挑選、整合諸多服裝設計元素時,一定要遵循主次原則,經常出現并反復使用的元素可列為主要設計元素,作為主要設計元素的補充、點綴的屬于次要設計元素,次要設計元素通常和當季流行要素有關。如果不遵循一定的主次原則,隨意搭配眾多服裝設計元素,將會導致品牌服裝的設計風格混亂無序,不利于塑造統一的服裝品牌形象和品牌特征。
服裝具有防護遮體、審美的雙重功能,服裝設計的各種設計元素經過設計師的分解、整合后便成為一個新的符號形式,在與人的相互關系中獲得自身形象的意指功能,同時給予穿著者和他人一定的審美啟示。當前,對服裝中設計元素的符號化應用現象越來越普遍,服裝設計元素正發揮其多重特性的符號功能,凸顯設計師的設計個性和服裝品牌的整體風貌。
(1)情感屬性。“情感化”的符號特性與服裝設計元素中的色彩元素關系緊密。色彩的形成是一種物理現象,自身沒有靈魂、沒有情緒,人類的眾多視覺經驗賦予色彩多種多樣的情感內涵。從物理學角度看,紅、綠、藍三原色光混合后的黑色覺不含有任何色光上的刺激,但在心理角度看,黑色是沉重、嚴肅、消極的情感代名詞,黑色服飾容易使人聯想到黑暗,恐懼、悲哀、嚴肅、恐怖等于人類心理有關的情緒隨之出現。
(2)等級意義。面料是服裝表現的載體,任何時代的人們所穿著的各種服裝款式都需要相應的面料才能得以體現。不同質感、購買渠道的的面料,背后所代表的購買者社會地位、經濟實力、文化教育程度等也不盡相同。
(3)身份標識。裝飾工藝元素的有機運用能夠突出服裝設計的理念,并為服裝增加細節設計的精致感、變化感,成為一個使服裝與眾不同的很好的切入點。鉆石是充滿女性意味的物體,代表著財富、權利和精致生活,成熟的鑲鉆工藝通常使用在高級女裝的設計制作中,它能夠使服飾充滿嫵媚、時尚的女性意味。
服裝設計是集科學構思和藝術表達為一體的創造性活動,無論潮流如何變化,都必須由眾多設計元素構成,服裝的設計元素是服裝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每個設計元素都影響著消費者對品牌的認識和評價。在制作服飾時,對于各個服飾品牌的設計元素的選擇,各個時代各有追求,設計元素的符號化向人們傳遞和展示著這一時期所獨有的社會發展形態、文化審美觀念、生活方式、技術工藝等。
因此身為服裝行業的從業者,尤其是服裝設計師,要加強對服裝設計元素符號化的重視,要善于挖掘和運用服裝設計元素的符號特征,符號價值的提升和品牌組建互相促進,這對于品牌發展而言關系重大。中國服裝企業要加大對服裝設計元素符號化的運用,由于東方服飾的文化深度性和長期的不變性,長期所形成的服飾設計元素的符號特征強烈而明顯。傳統中式服裝設計元素蘊含東方獨有的審美意味,強調美與寓意的和諧統一,重視造型、面料、圖案等設計元素的內在意蘊。中國傳統設計無論是在圖案、色彩、裝飾工藝上都為今天的設計提供了大量設計元素,中國服裝品牌要在充分了解我國傳統服飾藝術的基礎上,有效提取、吸收和改造舊有設計元素,并結合現代服飾設計語言,創造出更具時代特點的新設計元素符號,以充分適應以符號消費為特征的今天,從設計元素的符號意義中透視當前的時代背景、民族精神和民眾心理,由此既能以符號表達設計師對服裝設計的獨特觀念,傳遞意義更加明確、內涵更加豐富的多元信息,也能通過品牌符號化滿足消費者的強烈欲望,區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推動現代服飾文化的發展。
[1]郝磊.服裝設計元素論[J].美術教育研究,2016(13).
[2]高燕.論服裝符號學的研究方法[D].天津工業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