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迅
十八大以來,與生態文明建設息息相關的資源性產品生態環境稅費作為資源與環境稅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深化資源性產品稅費改革的重頭戲。合理的生態環境稅收制度是糾正市場條件下資源開發負面影響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有利于資源的節約和利用,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及其生態環境保護手段等也面臨著新形勢、新問題和新任務。
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結合起來,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為此,我們必須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和保護優先的原則,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從源頭扭轉生態環境的惡化。在資源利用方面,要節約資源的集約利用,促進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加強節約管理的全過程,大幅度降低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尤其要加強油氣等礦產資源的勘探、保護和合理開發。因此,節約油氣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成為新常態。
我國能源具有“富煤、缺油、少氣”的特點。2017年煤炭生產和消費特征分別為34.45和35.5億噸。遠遠超過美國的煤炭消費量,燃煤排放的廢氣是大氣中主要的污染源;天然氣消費在2011年,2013年和2016年分別上升到4.5%,5.9%和6.4%,而國際平均水平為23.8%。中國的天然氣儲量豐富。根據1111立方米天然氣計算1噸石油,天然氣資源潛力大于石油,可采天然氣資源量約為石油的1.7倍。新增地質儲量90%以上是完全組裝和未開發儲量,儲藏和生產潛力巨大。在國務院出臺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提出了“節能,清潔,安全”的戰略方針。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將控制在42億噸左右。天然氣比例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例控制在62%以內。由此可見,減少煤炭消費比例,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比例是緩解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就油氣資源而言,油、氣的比例也將發生變化,2014年油、氣比為1∶0.4。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世界能源中國展望(2014—2015)》預測,到 2020年,油氣比將達到1:0.63。2030年油、氣比將為1∶0.84,反映了能源清潔化的重大趨勢。
與國外相比,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質量差,采礦難度大。隨著國家開放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市場準入和價格限制,頁巖油和其他非常規油氣資源作為獨立礦產進行管理。根據國土資源部2015年5月公布的數據,中國石油產量連續五年保持2億噸以上。目前常規石油資源可采資源量為268億噸,石油地質資源量增長42%。這表明資源質量下降,油田開發進入高含水高產的“雙高”階段,部分老油田劣質化現象也明顯。其中資源條件差的將難以繼續開發。另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內已探明石油儲量中低品位占比超過50%,近5年新增探明石油儲量低品位占比78.3%。石油待探明資源75.3%分布在地理環境惡劣的地區,勘探開發由平原轉移到山地、戈壁、黃土塬、沙漠和海域,難度越來越大。
作為規范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經濟杠桿,稅費對油氣生產和消費至關重要。良好的生態環境稅收政策有利于油氣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保護生態環境。然而,我國尚未建立起系統性、規范化的生態環境稅費制度,現有的生態環境稅費種類少、征收標準過低,難以滿足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恢復與管理的需要。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推動生態環境稅費法治建設,建立健全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引導消費的生態環境稅費法律制度,制定嚴格科學的生態環境稅收制度和恢復標準,確保生態環境的恢復,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上述背景下,新時代油氣資源開采生態環境稅費的構建與完善要在“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下,參照當下油氣資源稅費改革的四個“新常態”,為生態環境保護和促進油氣資源有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預計油氣資源稅費改革將為中國油氣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影響,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1]王甲山,劉洋,彭民.油氣資源開發生態環境稅費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6-10.
[2]袁國華.充分利用境外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關于中國全球資源戰略的思考,會議名稱:2013年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學術年會,會議時間:2013-11-01
[3]賈海濤.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15),69—70
[4]宋文群.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J].消費導刊,2015,(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