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鶴
【摘 要】目的:分析產期母嬰保健師護理干預對嬰兒健康發育的影響。方法:從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接收的患者中,隨機抽取83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結果:觀察組新生兒護理30d后,平均身長(54.27±7.54)cm,平均體重(5.79±1.90)kg。同時,觀察組新生兒護理后,疾病發生率2.38%,意外傷害率2.38%,皮膚感染率4.76%,母乳喂養率97.62%,與對照組差異較大。結論:產期母嬰保健師護理干預新生兒身體發育護理,可降低新生兒疾病發生率,意外事件發生率,促進新生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 產期母嬰保健師;護理干預;嬰兒健康發育
【中圖分類號】R1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013-02
引言
嬰兒健康身體發育護理,是指針對嬰兒成長期間出現的病菌感染、健康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綜合護理。有研究表明:產期母嬰保健師采取有效的健康護理,在降低嬰幼兒疾病發病率上成效顯著。由此,本文從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接收的患者中,隨機抽取83例,分析產期母嬰保健師護理干預對嬰兒健康發育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接收的患者中,隨機抽取83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有41例,42例。
患者一般資料:性別:男孩:40例,女孩:43例。出生時身長:37-50cm,平均身長:(43.17±8.11)cm。體重:2.71-4.2kg,平均體重:(3.52±1.14)kg。所有嬰兒出生后檢查,身體發育水平良好。
隨機分配后,兩組患者性別等信息均無明顯差異,且P>0.05,說明本次研究統計結果無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按新生兒護理一般要求開展護理工作,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產期母嬰保健師護理干預嬰兒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1)醫院聘請專業的育嬰師人員,為新生兒提供專業的育嬰保健護理。(2)針對嬰兒成長期間的相關內容,開展相應的專業健康指導,包括:母乳喂養方法指導、新生兒沐浴、臀部護理、以及潛在能力開發、以及常見新生兒疾病的預防。(3)專業育嬰師,在日常護理工作開展期間,可通過現場示范、專業知識講解等方法,告知嬰兒家屬的正確操作方法。(4)將新生兒臨床喂養看護、墜床、疾病預防的情況,隨時進行記錄,持續開展30d后,觀察新生兒的情況變化。
1.3 觀察指標 觀察新生兒身體發育情況變化差異。
觀察新生兒護理結果。其中包括:疾病發生率、意外傷害率、皮膚感染率、以及母乳喂養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以SPSS 22.0 系統統計結果為準,(%)表示計數結果,(t)表示計量結果。當P<0.05,說明統計學研究結果有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與觀察組新生兒身體發育變化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護理30d后,平均身長,平均體重,與對照組差異較大,且P<0.05,說明統計學研究結果有意義。詳見表1:
2.2 對照組與觀察組新生兒干預護理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護理后,疾病發生率,意外傷害率,皮膚感染率,母乳喂養率。與對照組差異明顯,且P<0.05,說明統計學研究結果有意義。詳見表2:
3 討論
嬰兒健康身體發育護理,是指針對嬰兒成長期間,出現的病菌感染、健康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綜合護理[1]。它在提升嬰兒生活質量、降低嬰兒疾病發生率方面,有著顯著作用[2]。產期母嬰保健師護理干預,以專業的新生兒護理方法,對新生兒初步成長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預防指導,為新生兒家屬,提供更加直接的安全防護措施。
我院開展產期母嬰保健師護理干預,新生兒身體發育期間,專業護理人員,不僅結合新生兒母乳喂養環節的進行了指導,也從新生兒成長期間,可能出現的臍帶感染、臀部紅腫等專業的問題方面給予了指導。同時,專業護理人員,結合實際操作示范,為新生兒家屬,提供專業的理論知識指導,適當的給予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新生兒成長中疾病問題的出現,臨床護理效果較好。我院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新生兒護理30d后,平均身長(54.27±7.54)cm,平均體重(5.79±1.90)kg。同時,觀察組新生兒護理后,疾病發生率2.38%,意外傷害率2.38%,皮膚感染率4.76%,母乳喂養率97.62%,與對照組差異較大。
綜上所述,產期母嬰保健師護理干預新生兒身體發育護理,可降低新生兒疾病發生率,意外事件發生率,促進新生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晶晶,徐亞平.產期母嬰保健師護理干預對嬰兒健康發育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5,7(05):524-526.
[2] 徐靜,趙惠萍.“雙元制”教育模式在產期母嬰保健師護理培訓基地中的運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06):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