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浩云
【摘 要】目的:探究雙源CT檢查在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方法:選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接診的疑似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患者32例進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均行雙源CT檢查,將雙源CT檢查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對比,分析雙源CT診斷的診斷準確率、漏診率和誤診率。結果:雙源CT診斷準確率、誤診率、漏診率與病理診斷結果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雙源CT檢查在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診斷準確率較高,該種診斷方式應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 雙源CT;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
【中圖分類號】R5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035-01
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在臨床中發病率相對較低,主要由肺間質和肺泡內成熟的淋巴細胞呈良性增生并且發生病變所致,伴有淋巴結腫大、貧血、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1]。目前,臨床診斷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主要以實驗室檢查、肺功能檢測以及影像學手段聯合檢測為主,但疾病確診應肺部活檢病理檢驗結果為準。傳統的X射線影像學檢查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征象表現并不具有特異性,常規CT檢查診斷準確率相對較低,容易出現誤診、漏診等現象。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雙源CT在臨床診斷中廣泛應用,并具有明顯的優勢[2]。因此,本文主要探究雙源CT檢查在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現將探究結果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診的32例疑似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行雙源CT檢查,并將檢測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參與本實驗的32例疑似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為18例,患者的年齡在6-68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7.58±3.69)歲,女性患者為14例,患者的年齡在7-69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8.64±3.78)歲。
納入標準:①患者的臨床癥狀均表現為發熱,呼吸困難,咳嗽,經過相關體檢發現患者存在淋巴結腫大,心率過快,經聽診發現存在吸氣末啰音,②經過肺功能檢測可明顯發現患者肺容量降低,并存在限制性通氣功能障,部分患者存在肺順應性降低以及彌散功能性異常;③患者均自愿加入本實驗
排除標準:①排除肺部惡性腫瘤疾病患者;②排除心腎功能衰竭患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使用相同的雙源CT儀器檢查,CT儀器均為西門子公司提供,型號為somatom Definition雙源螺旋CT,指導患者進行呼吸練習,檢查過程中,盡量延長屏氣時間。CT平掃:將探測器準直器設置為32*16mm,層厚設置為175mm,重建間隔應設置為15mm,FOV應設置為350mm,掃描時間控制在7s,平掃完成后進行雙能量掃描,將管電壓分別設置為80kv,140kv,管電流分別設置為213mA,51mA,將探測器準直器,層厚、重建間隔設置數據與平掃相同,FOV應設置為260mm,注射對比劑,對比劑的使用劑量為300mg/ml,注射速度應控制每秒4ml,隨后以相同的速度注射生理鹽水20ml,濃度為0.9%,觸發人工智能掃描系統,并對患者的胸腔部位進行掃描。雙能量掃描圖像可以實施重建技術,并將平掃圖像與增強掃描圖像融合,診斷準確率較高。
1.3 觀察指標 分析雙源CT診斷的診斷準確率、漏診率和誤診率。
1.4 統計學分析 參與本實驗的32例疑似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患者所有數據均行SPSS17.0軟件處理,準確率、漏診率和誤診率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當數據對比呈現為P<0.05的差異性時,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病理診斷結果 經過病理診斷,32例患者均確診為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
2.2 雙源CT與病理診斷結果對比 雙源CT與病理診斷結果的準確率、漏診率和誤診率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疾病,發病初期臨床表現癥狀并不具有特異性,主要表現為支氣管周圍及間質內的多克隆性炎癥,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的發生與免疫系統有關[3]。就當下的醫療手段而言,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病死率極高。目前臨床中常使用X射線與普通CT診斷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但診斷準確率相對較低,容易出現誤診和漏診現象,使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導致患者死亡。
雙源CT是一種先進的CT儀器,具有單源模式和雙源模式,能夠通過控制臺完成相關設置,該CT診斷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實現數據整合和分離,可使圖像呈像更加清晰,利于患者疾病診斷[4]。經過雙源CT檢查后可發現患者肺部成彌散分布,并伴有磨玻璃樣改變,胸下小結節和小葉中心結較為模糊,小葉間隔支氣管束均存在增厚現象,小葉間網格存在結構變形,以蜂窩狀、混合狀為主,支氣管擴張明顯可見。從病理上可以發現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主要為單核細胞彌漫性間質浸潤為主要表現,并且能夠使肺部及相鄰的血管、支氣管等組織受到累及,部分患者可出現少量纖維性變化,并且肺底部病變極為明顯。雙源CT可有效輔助診斷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與普通CT相比,雙源CT清晰度極高,診斷時間較快,并且不受呼吸等因素的影響,雙源CT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可得到更加清晰的圖像,三維重建圖像更加便于醫生診斷。從本文探究中可以發現,雙源CT的診斷準確率為93.75%,漏診率為3.70%,誤診率為20.00%,由此可以看出,雙源CT具有較高的診斷診斷率,與病理診斷結果相比診斷準確率較低,但兩種診斷方式診斷準確率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整體上看,雙源CT診斷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效果顯著,與X射線以及普通CT診斷相比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雙源CT可在各大醫院內推廣。任武科,張素良,劉金牛[5]等在探究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一例中可以看出,患者的行雙源CT檢查得以確診,因此應將雙源CT檢查與其他生化檢查聯合應用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使得本文觀點得到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雙源CT檢查在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診斷中診斷準確率較高,可有效降低漏診和誤診事件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魏湘. 多層螺旋CT檢查對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的診斷價值[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8(3)16.
[2] 李洪霞, 俞森洋, 劉長庭. 淋巴細胞性間質性肺炎1例及文獻復習[J]. 臨床肺科雜志, 2012, 14(7):854-856.
[3] 滑炎卿, 張國楨.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研究進展[J].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15, 11(1):55-57.
[4] 曹孟淑, 蔡后榮. 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繼發間質性肺炎患者胸部高分辨CT分析[J]. 臨床薈萃, 2013, 25(8):661.
[5] 任武科, 張素良, 劉金牛. 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一例[J].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7, 41(5):55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