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峰 張之丹 李剛
【摘 要】目的:分析單純藥物治療與藥物聯合康復性心理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診治的6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并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給予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給予觀察組藥物聯合康復性心理治療,對比和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的自知力評分和BPRS評分與對照組對比(2.15±0.75VS4.36±0.85、27.85±5.80VS37.48±7.5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工作能力顯著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精神分裂癥患者選擇藥物聯合康復性心理治療對改善自知力具有明顯效果,減少患者復發,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藥物治療;康復性心理治療;精神分裂癥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090-02
前言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多數伴有抑郁,產生自殘和自殺等行為,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近些年來,精神分裂癥患病人群不斷上升,嚴重影響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質量[1]。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多以藥物干預為主,然而相關研究指出,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加以康復性心理治療對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預后具有明顯效果。因此,為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效果,本文針對該院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分析,并實施藥物聯合康復性心理治療,取得顯著效果,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合計66例,并以隨機抽簽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
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區間(21-53)歲,平均年齡為(32.55±6.40)歲。
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齡區間(19-55)歲,平均年齡為(33.75±7.20)歲。
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P>0.05,具有對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精神分裂癥的相關臨床標準;陽性癥狀基本得到控制,且處于康復期;家屬知曉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心、腎、肝等器官功能障礙;神經系統疾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患者——單純藥物治療 口服利培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O1O3O9,規格為1mg),初始劑量:1mg/d,之后控制在4-6mg/d。
1.3.2 觀察組患者——藥物聯合康復性心理治療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康復性心理治療,治療第1個月,醫護人員需與患者進行2次會談,會談目的: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得到患者及家屬的積極配合;提高患者的自知力,幫助患者及家屬樹立治療信心;指導患者正確面對大眾及社會,獲得家庭及社會的支持。在給予患者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患者的心理輔導,調節家庭關系,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治療1個月后,觀察康復情況。治療2-3個月后,需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一次會談。治療4個月后,進行每月一次會談。2組患者均治療4個月。
1.4 觀察指標 觀察和對比2組患者的自知力評分和BPRS評分(評分越低表示自知力越好),隨訪1-2年,觀察2組患者的工作能力(恢復正常工作、可勝任一般工作、可監督但無法勝任工作、無法參加任何工作)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版本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形式,T值檢驗;計數資料通過“%”形式,卡方值檢驗。P<0.05代表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工作能力 詳見表1:
2.2 比較自知力和BPRS評分 詳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臨床癥狀以不同程度抑郁為主,嚴重者出現自殺、自殘等行為,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對于急性發作患者在知覺及思想、情感及人格崩潰上,臨床主要治療手段多數采用藥物治療。而疾病控制處于康復期狀態患者,此階段是實施心理治療的最佳時機。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時期除藥物治療外,加以康復性心理治療在臨床中得到醫學工作者認可并廣泛應用??祻托孕睦碇委熓窃诨颊咝睦砗蛙|體上等進行全面性的康復治療,是綜合性、開放性和社會性的一種治療模式[2]。利培酮片為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常用藥物,對于控制患者急性癥狀具有明顯效果,但對于康復期治療患者來說療效還需近一步提高,且治療后仍存在復發情況。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本院選取的6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藥物聯合康復性心理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探究,為臨床治療精神疾病提供參考。
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工作能力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自知力和BP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再次證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藥物聯合康復性心理治療具有良好療效,不僅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工作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而且有效改善患者的自知力[3]。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藥物聯合康復性心理治療效果顯著,有效改善自知力,減少復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美霞,劉旭恩,張秀麗,等.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82例中青年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2(2):272-275.
[2] 徐良雄,高卉,曾德志,等.藥物聯合康復訓練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其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6,27(3):407-409.
[3] 盧寶,梁月竹,王春鋼,等.心理治療聯合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安全性[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12):2357-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