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摘 要】目的:對集束化護理在預防ICU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效果進行探討。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的重癥患者287例為對照組,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的重癥患者342例為試驗組,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給予實驗組集束化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感染相關性血流的情況、導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等進行分析。試驗組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情況比對照組少,另外其導管留置和住院時間都比對照組少,兩組患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結論:集束化護理可對ICU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可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145-01
集束化護理主要是為幫助醫務人員向存在固有風險的患者盡可能提供優良的護理服務,可使臨床上那些較難解決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為使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進一步降低,我院針對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選擇了集束化模式,取得的效果比較滿意,詳細報道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中心靜脈導管留置的287例重癥患者為對照組,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中心靜脈導管留置342例重癥患者為試驗組。其中對照組有150名男性患者,137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65.35±16.45)歲,包括271例鎖骨下靜脈置管,16例頸內靜脈置管;試驗組有159名男性患者,183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62.25±17.45)歲,其中鎖骨下靜脈置管的患者有320例,頸內靜脈置管的患者有14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置管位置等,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取常規措施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
對試驗組患者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在其置管過程中進行有效監控。研究者應該在該過程中對相關人員操作中心靜脈導管的置管現場進行評估,通過及時糾正其不合理的操作行為,及準確的填寫置管質控單,為各項操作順利的完成提供良好的基礎;(2)日常重視維護和護理導管。①導管的接頭應使用無菌治療進行進行包裹,接觸導管,打開無菌治療巾之前應先嚴格的執行手的消毒操作(如使用葡萄糖酸氯已定免洗洗手液),然后對于導管使用2%葡萄糖酸氯已定醇進行至少15s的消毒,還應保證在和無菌裝置連接前先干15s;②對于需要連續性輸液的患者在輸如營養液及非血液制品等抑制細菌增長的液體的時候,應保證每72~96h便對輸液裝置進行一次更換;在對腸外營養液或丙泊酚進行輸入之前,需要定時更換輸入裝置(每6h或12h);③及時對敷料進行更換。針對覆蓋患者穿刺部位的紗布應每2d進行1次更換,每7d更換1次透明敷料,并及時更換其臟污、松動、潮濕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患者穿刺部位滲血或滲液,及出汗多的狀況,應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并根據相關護理包更換原則采用無菌技術對敷料進行更換,同時做好相關記錄;④每日嚴格的評估留置導管的情況,及時和主管醫師溝通患者的病情變化,逐步拔掉多余的導管;⑤對其感染情況進行監測。監測患者的體溫、血像、降鈣素原等指標情況,發現有可能出現感染等異常時,可通過需氧和厭氧培養(采取中心和外周靜脈血),及肉湯培養(采用導管尖端),最終確定是否感染,采取針對性治療并及時上報。
1.3 評價指標 本文使用相關CR—BSI的診斷標準(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頒布)分析和比較兩組患者發生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狀況,及其留置導管和住院的時間等。
1.4 統計學處理 在處理本文相關數據時采用PEMS3.2軟件,采用f檢驗計量資料(正態分布),采用M(QR)檢驗其計量資料(非正態分布)。其技術資料使用獨立樣本r進行檢驗,檢驗水平為α=0.05。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情況(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導管留置和住院天數(見表2)
3 討論
作為向重癥患者提供生命保障的基礎,中心靜脈導管的合理使用使患者的搶救更加有效,但由于重癥患者都具有免疫功能和抵抗力較弱的特征,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可能性較大。如果發生感染,對其的治療和監測就會受到較大的制約,可能因此延長患者住院時間,既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還使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增加 ,對患者的預后造成直接影響。
本文通過研究得出,相比較與對照組,試驗組發生相關性血液感染的可能較小(P<0.05),其留置導管和住院的時間也相對較少(P<0.05),說明集束化護理管理可使患者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情況有效降低。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患者發生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風險和導管留置的時間成正比,因此對集束化護理應用的過程中每日評估導管的必需性及合理拔掉多余的導管,可使重癥患者對中心靜脈導管使用的時間最大程度的減少。
本文通過對患者置管過程專人進行質控和維護,較大程度改善了集束化護理實施過程中的依從性問題,為合理的實施每項措施提供保障。通過分析可知,對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情況進行有效的預防可使患者護理得到加強,并使住院時間和醫療成本及患者的死亡率進降低,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龍檢.程青虹.王海霞.集束化護理預防ICU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04):128-129.
[2] 鄭貞,嚴繼承,黃鑫.集束化護理對降低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18):4483-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