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麗
【摘 要】 護理專業實習生由于處于新入一個學習環境,身份由一名學生轉為工作人員,對新環境及人際關系陌生,又缺乏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導致應激反應,做好入科前的宣教,注重實習過程中的交流,及時與學生溝通進行心理健康的咨詢,誘導學生掌握自我調節的能力。
【關鍵詞】 實習生;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187-02
護理專業規范化學習分為二個部分,在校學習課本里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為第一部分,大型綜合醫院為期八個月的臨床實踐經驗為第二部分。而綜合臨床實習過程是實習生熱悉臨床工作,逐漸成為一個合格的護理工作人員的過程。實習生活中實習學生逐步一一面對各種社會問題,逐一去調節自身的心理環境模式。漸漸學會自我調節,抗逆境環境中的心理活動,慢慢適應社會,適應人際關系,適應醫院大環。如果關系處理不當,產生摩擦或某種歧視,導致應激反應;而和諧、相互支持的人際關系則可緩解工作中的緊張氣氛做好崗前心理疏導
1.1 做好護生的崗前培訓,崗前培訓包括業務培訓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崗前培訓中,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學生即將面對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他們都希望在這個新的環境里有良好的表現,但由于心理的不成熟,溝通能力的缺乏,會出現焦慮的情緒。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后,所有的生活與前期理論學習期間完全不同,由于對醫院的工作環境和科室間的人際關系不熟悉,對臨床不同科室護理程序的不了解以及自身準備不足等方面的因素,會出現一定的心理壓力的。
1.2 實習過程中,由于需要輪換實習科室,這就需要護生有不斷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不同的科室,對實習生的知識儲備的要求不一樣。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嫻熟的操作技能,還需要了解各科室主要醫療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有些護生護理專業基礎知識掌握較好,而護理臨床實訓能力較弱,特別是遇到急危重癥病人的搶救,心理就會高度緊張,因此出現手忙腳亂,不能很好地去執行醫囑,極易受到帶教老師的訓斥,從而懷疑自己的操作能力。即便在平時做得很好的操作,也會因為心理緊張,而出現操作失誤。有些醫療設備,同學們在學校時也沒有見過,更談不上會操作,能否草握這些設備的操作,也加重了她們的心理負擔。
1.3 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也容易出現一定的心理壓力。特別是實習早期,由于要適應醫院環境,適應醫院的規章制度,適應臨床帶教老師,適應患者,會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有些事情想做好,卻又不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的能力,因此無法優質地完成任務,有些事情根本不會做。護生在這種情況下,極易出現自我否認。
做好實習過程中心理調適
2.1 護生到臨床實習時,除應按學校及實習醫院所制定的實習計劃執行外,還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心理調適計劃,計劃的內容可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調整適應期,時間為1個月左右:第二階段為實踐技能的學習及強化期,時間為5個月左右;第三階段為培養自己獨立工作的能力期,時間為3個月左右。這樣,護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心理出現壓力時,就會自我及時的調整,不會出現焦慮。
2.2 帶教老師也應積極進行心理健康咨詢與輔導,引導護生學會自我調節,這對預防焦慮發生十分有益。做好實習護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應貫穿在整個實習過程中。讓實習護生對自身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有應對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文體活動,可以讓學生們體現自我價值,激發進取精神,有效緩解實習心理壓力。有研究顯示喜歡運動的學生焦慮癥比例明顯低于不1歡運動的學生。
加強溝通技巧的訓練
3.1 護生在實習過程中,除了治療和護理患者,為病人主供服務,還應有與他人溝通的能力。溝通能力已被列為代護理人才的一項必備核心能力風”。溝通包括語言的溝力和非語言的溝通。兩種溝通能力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都常重要。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建立和諧的護惠關系。
3.2 護生在與患者的交談中,往往由于臨床經驗不足,7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或不會用恰當的語言與患者交談害怕溝通過程中說錯話,引起醫療糾紛。在臨床教學中老師應根據實習生的實際情況加強指導。首先,應讓實習生熟悉患者的病情,掌握治療及護理措施,及時發現病人心中的疑慮及困感,指導護生與患者溝通的技巧,讓護生深入病房,為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多與病人交談,并指導護生在交談中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少用醫學術語。在操作過程中,盡量讓護生獨立完成護理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帶教老師應做到放手不放眼。指導護生在和病人溝通過程中,應面帶笑容,表現出親和力,從而獲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惠者才愿意主動和護生交流,護生才能收集到有價值的資料,才能做出對疾病正確的護理評估,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
3.3 在與帶教老師的溝通與交流中,護生希望得到帶教老師的指導、關注和認可。老師的關注和認可度越高,護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越高,心理壓力越小,溝通能力就會相應地增加。在實習早期,由于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敬畏,加上新的實習環境,護生很難做到與帶教老師處在同平臺上進行交流。這就要求帶教老師除教護生實踐操作外,還要主動和護生進行交流溝通,并注意交流的語氣及動作語言。平時應鼓勵護生多與病房的其他醫護工作人員進行交流溝通。
3.4 實習帶教老師在遇到溝通障礙的護生時,應多鼓勵,使他們從被關心者轉變為關心者。可以試選一名患者進行交流。在交流前,帶教老師做好交流前的指導,并讓護生在示教室里演示一次,同時組織其他護生進行觀摩,并進行現場點評,做到教學相長。然后再面對患者進行真實的演練,當與患者交流不暢時,不要急躁。此時,帶教老師也應及時給予指導。
3.5 帶教老師在培養護生語言溝通能力時,同時也要加強非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做好實習護生的心理疏導。讓護貸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投入到實習中。
總之,應做好實習護生角色轉換的心理調適,不斷提高護理水平,順利完成實習計劃,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護士。
參考文獻
[1] 喬文達,王海青,王廣,等,護士長的人格特征社會支持,婚姻質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0.中華護理雜志,1999, 34 (D): 14.
[2] 潘風,指導臨床實習護生活應角色轉變[U],護理研究,2002,16():430.
[3] 顧顆,貿秀英,周紅,等,本科護理學生臨床實習期間焦慮狀況的變化與干預0.貴陽醫學院學報,2008, 33 (2): 184.
[4] 沈寧.護理女業教學改革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