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
【摘 要】目的:對流行性感冒的預防機制及控制措施實施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取我單位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病例資料進行回顧分析,以對流行性感冒的預防機制及控制措施實施效果進行研究。結果:統計分析顯示,針對流行性感冒進行預防控制的時間越早,其控制效果越好,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流行性感冒患者進行及時隔離并采取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進行治療,同時加強對易感染人群的健康宣教管理,擴大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種范圍,能夠有效控制感染擴散,減小疾病影響。
【關鍵詞】 流行性感冒;預防機制;控制措施;實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204-01
臨床中,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疾病,不僅感染傳播的速度比較快,并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疾病潛伏期較短,臨床表現為頭痛、高熱、乏力以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癥狀特征。由于流行性感冒爆發后,容易形成快速的傳播感染,且覆蓋面比較廣[1],因此,需要針對流行性感冒特點進行及時預防和有效控制,以減少其疾病影響。下文以我單位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為例,對其疾病預防機制及控制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單位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全部為男性,患者年齡在17至45歲之間不等,平均為(38.7±5.6)歲。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采取防控結合措施對其疾病情況進行治療控制。其中,對流行性感冒的預防機制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加強對易感染人群的指導和管理、接種流感病毒疫苗等。首先,根據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多數人的衛生防疫知識相對缺乏,對流行性感冒疾病發生的預防措施了解不足等情況,通過現場發放傳單或者是知識手冊、開展專題講座等方式,向疾病患者進行流行性感冒的有關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其對流行性感冒及其疾病預防與控制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采取有關措施進行疾病預防,從而降低流行性感冒的感染和擴散率。其次,針對免疫力較差、易感染流感病毒人群,對其飲食規律及運動情況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其制定合理的飲食結構,并通過適當的運動鍛煉,促進這類人群的機體免疫力提升,以此減少其流感病毒的感染與發生率。最后,還可以通過接種流感病毒疫苗來促進有關人員的流行性感冒發病率得到控制。一般情況下,在流行性感冒多發季開始前的1至2個月可以通過組織有關人員定時進行疫苗接種,并加強平時飲食的健康管理,做好保暖預防等措施,多喝水,以減少流行性感冒的感染和擴散影響,達到相應的疾病預防和控制效果。
此外,針對流行性感冒的控制措施主要包含藥物控制與隔離控制等。其中,藥物控制主要是在患者疾病感染發生后,根據其感染情況給予金剛乙胺或者是三氮唑核苷、金剛胺等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實現其疾病變化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患者進行藥物控制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不同患者合理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控制治療,以確保其效果。此外,對流行性感冒患者還可以通過隔離保護措施進行疾病感染和擴散影響控制,結合流行性感冒的感染發生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后結合地區疾病擴散情況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通過將已經感染人群進行及時隔離,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對疾病進行有效控制,以防止感染范圍的繼續擴大,降低其不利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在通過隔離措施進行流行性感冒控制中,為確保其控制效果,需要對疑似流行性感冒患者也實施相應的隔離控制。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異突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我單位收治的2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根據上述預防與控制措施,在感染爆發5d內進行預防和控制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為125/62.5%;在感染爆發10d內進行預防和控制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為114/57.0%;在感染爆發15d內進行預防和控制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為108/54.0%,對流行性感冒進行預防控制的時間越早,其控制效果越好,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流行性感冒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它主要通過飛沫進行傳播擴散,臨床表現為高熱、乏力、頭痛等,病程一般在3至4d,以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兒童為易感染群體,并且由于這類患者中老年患者多存在心肺疾病或者是其他慢性疾病,導致其臨床預后效果較差,一旦感染流行性感冒后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患者出現神經系統損傷或者是心臟功能障礙等并發癥[2],對患者健康狀況存在較大的威脅。有研究顯示,臨床對流行性感冒患者的治療間隔時間對其疾病控制效果存在較大的影響,對感染流行性感冒患者進行疾病控制與干預的時間越早,其控制效果越好。
上文中,對我單位收治的2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根據其疾病治療與控制開始的時間不同,其效果也表現出較大的差別,其中,在感染爆發5d內進行預防和控制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明顯較高,且對流行性感冒進行預防控制的時間越早,其控制效果越好,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采取及時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能夠有效提升流行性感冒的疾病控制效果,具有十分顯著的價值意義。
總之,對流行性感冒患者進行及時隔離并采取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進行治療,同時加強對易感染人群的健康宣教管理,擴大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種范圍,能夠有效控制感染擴散,減小疾病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微.流行性感冒患兒應用流感解毒湯聯合奧司他韋的療效分析[J].中國校醫,2018,32(08):630-634.
[2] 楊靜,陳濤,祝菲,等.2017~2018年度中國大陸流行性感冒病例報告情況分析[J].熱帶病與寄生蟲學,2018,16(0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