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娣
【摘 要】 目的:探討產后訪視在轄區內母嬰保健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4年 1 月至2014年6月在本轄區內休養的609名產婦和613名新生兒(4例雙胎),在規定時間內分別進行三次家庭產后訪視,給予健康知識教育、護理及母乳喂養指導,詳細填寫產后訪視登記表,對影響母嬰健康的問題進行咨詢指導。結果:通過產后訪視發現產婦主要存在母乳分泌不足、乳腺炎及乳頭皸裂、子宮復舊不全等問題;新生兒主要存在黃疸,紅臀、臍帶脫落延遲、溢奶等問題。結論:通過產后訪視對產婦及家屬進行母嬰保健知識的健康宣教并進行有效指導,為產婦提供連續性的健康服務,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 有助于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 預防疾病,保障母嬰健康。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207-01
產后訪視是為了滿足產婦及新生兒護理指導、心理支持、健康知識等各方面的需求,進而實行的全面、全程、系統管理的健康服務。優質的產后訪視能夠及時發現影響母嬰健康的因素而做出有效的干預,幫助產婦順利渡過產褥期。國際組織提出“ 兒童優先,母親安全”,為了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我社區工作人員按照南京市婦幼保健服務規范產后定期上門訪視服務,及時發現了產婦的生理心理與哺乳情況以及新生兒的健康情況,給予健康指導與宣教,取得良好的可行性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本轄區內休養的609名產婦和613名新生兒(4例雙胎)進行規范化產后家庭訪視服務,其中初產婦367人,經產婦242人,年齡19-45歲,孕周34-42周,陰道分娩343人,剖宮產266人,高危妊娠81例,早產7 例,低出生體重兒16例巨大兒52例,新生兒滿月增磅400---2450g.
1.2 方法 按照婦幼保健規范要求,在出院后3--7天、14天、28天左右至產婦家中,對產婦和新生兒進行健康檢查,及時發現產婦及新生兒存在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并給予正確指導,將每次訪視情況詳細記錄江蘇省孕產婦保健管理手冊、江蘇省兒童保健手冊和新生兒家庭訪視記錄表,留訪視醫生電話號碼,特殊情況隨時咨詢。
1.3 內容 (1)產婦情況:首先觀察居住環境是否舒適,然后全面了解產婦一般情況和一般心理狀況,測體溫、量血壓,詢問產婦睡眠、飲食等情況,檢查乳房有無紅腫、皸裂、子宮復舊情況、陰道惡露量、色、味有無異常,腹部或會陰切口愈合情況,并進行產婦個人衛生、心理、營養、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及喂養指導,對母乳喂養困難、便秘、痔瘡等問題及時處理,發現產褥感染、產后出血、子宮復舊不良、妊娠合并癥未恢復及有產后抑郁傾向者及時治療及心理支持,嚴重者予入院診治。(2)新生兒情況:初次家訪時了解新生兒出生時情況、預防接種和新生兒疾病篩查情況,詢問睡眠和大小便情況,重點詢問喂養情況,強化母乳喂養知識,督促純母乳喂養。仔細觀察新生兒一般精神狀態和行為反應,并觀察黃疸程度,黃疸消退時間,皮膚有無濕疹、感染和臀紅;口腔是否正常,臍帶是否脫落,有無出血及感染做好訪視記錄,如有體溫不升,嗆奶,口周青紫,嚴重黃疸等情況及時送往醫院診治。復訪一般在產后14天左右,主要測量體重,了解生理性體重下降,觀察黃疸消退及臍帶脫落情況,解決新生兒喂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早產兒、低體重兒、雙胎兒等體弱兒酌情增加訪視次數。(3)在產后訪視結束的同時告訴家長新生兒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并囑咐產婦產后42天前往體檢。
2 結果
通過產后訪視發現存在問題有母乳喂養問題,乳汁分泌不足15例,通過飲食調整、喂養指導后,均成功進行純母乳喂養。,乳頭皸裂10例,均為初產婦,給予喂養方法指導及積極處理后痊愈。輕度乳腺炎1例、子宮復舊不全9例、便秘2例,均得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后痊愈。產婦腹部切口,會陰切口均無一例感染。新生兒黃疸住院治療22例,紅臀14例,鵝口瘡2例及臍帶延遲脫落等均得到了及時的診治和指導。
3 健康指導和促進
3.1 母乳分泌不足的指導 首先指導產婦正確的喂哺姿勢,其次找出導致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無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乳汁不足,首先都要鼓勵乳母,使其對母乳喂養充滿信心,情緒樂觀,雖然奶量少、也要堅持按時喂奶,堅持母乳喂養通過嬰兒的吸允不斷的促進乳汁分泌,飲食起居安排得當,不要過度勞累,睡眠應充足;飲食要富于營養,多喝些雞湯、魚湯、排骨湯、鯽魚或豬蹄湯;必要時服用中藥調理,如王不留行9克,木通9克,當歸9克,煎服。如果產婦有乳頭凹陷應盡早手法糾正,保證嬰兒吸允,實在無法順利含接的,再通過吸奶器取奶。輕度乳腺炎的產婦通過濕熱敷,按摩乳房,佩戴乳罩,及時排空乳房等處理后自愈。
3.2 子宮復舊不全的指導 子宮復舊不全的主要表現是血性惡露明顯增多,持續時間延長,可能長達10天左右(正常情況約為3~4天,不超過7天,血性惡露停止后,漿液性和白色惡露增多,時間延長,產婦有時感到小腹墜脹或疼痛。每次上門家訪時仔細按壓宮底評估子宮復舊情況,囑產婦產后及時排尿,避免長時間仰臥位,側臥為宜,并早期下床活動。子宮后位者可做膝胸臥位每日2次,每次15分鐘,以糾正子宮位置。也可口服益母草膏或生化湯促進子宮收縮,若惡露有異味或出血時間長應及時送診。
討論
產后訪視是婦幼保健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衛生機構做好圍產期保健的重要工作內容,是對產婦及新生兒在出院后保健工作的延續性服務,產后訪視直接關系到產婦康復、嬰兒健康成長和母乳喂養的成功[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對健康需要的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產婦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問題與生活質量[2]對產后保健服務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作為訪視醫人員除了掌握圍產期母嬰保健要點和處理問題的基本技能力外,還要善于溝通并能及時發現母嬰存在的健康隱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護理人員深入社區、走出醫院、步入家門,使臨床與實踐一體化,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指導,鼓勵并指導產婦及家屬參與健康護理,使產婦能得到及時、正確的幫助,有效解決各種健康問題,讓產婦、新生兒真正受益,提高了產褥期保健質量。通過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產后訪視工作,不僅融洽了社區醫護人員與產婦和家屬之間的醫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及社會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滿意度,彰顯了社會效益,真正體現了公共衛生均等化的惠民服務需求,同時還能讓產婦出院回家休養期間得到科學的健康指導,減少母嬰患病機會,提高圍生期生活質量,保障母嬰健康 。
參考文獻
[1] 劉雁霞.對876例產婦家庭訪視的實踐與體會.現代保健·醫學創新研究.2008,15:53-54
[2] 岳秀云.北航社區272例產后訪視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5: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