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英干 顧永娟 戴蘭芳
【摘 要】目的:異常子宮出血診刮病理報告子宮內膜癌22例病因分析。方法:選取在我中心接受診治的22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年齡將其分為育齡期、圍絕經期和老年期,例數分別為6例、10例和6例,均給予診刮術進行診斷,對其病理報告進行研究,對其病因進行分析。結果:通過對22例患者的診刮病理報告分析發現,均為器質性子宮出血,且均為子宮內膜癌患者,其中6例為育齡期,占比為27.27%,10例為圍絕經期,占比為45.45%,6例為老年期,占比為27.27%,由此可見圍絕經期的子宮內膜癌發生率較高。結論:本研究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病因為子宮內膜癌,因而當女性出現異常子宮出血情況應及時進行病理診斷,對其病因進行分析,為其臨床診治提供有效依據。
【關鍵詞】 異常子宮出血;診刮;病理報告;子宮內膜癌;病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212-01
前言
異常子宮出血是臨床上常見婦科疾病,主要是指因為子宮腔的異常出血,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無規律性,且出血量異常等,其發病機制復雜,且多數與婦科疾病密切相關,因而及時采取有效診斷措施對其病因進行分析時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的重要措施[1]。有研究指出,子宮內膜癌典型癥狀為異常子宮器質性出血,因而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應及時進行病理學分析,對其出血性質進行鑒別,深入分析其病因[2]。基于此,本研究對異常子宮出血診刮病理報告子宮內膜癌22例病因分析,具體內容如下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診治22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最小的35歲,年齡最大的62歲,平均年齡(49.31±5.01)歲;依據WHO最新標準將患者分為育齡期、圍絕經期和老年期,年齡小于40歲為育齡期,共6例;年齡40至59歲為圍絕經期,共10例;年齡等于或大于60為老年期。本研究納入符合異常子宮出血診斷標準的患者,納入均符合診刮術的手術指征的患者。經病史詢問、專科檢查、必要輔助檢查及全身檢查后,本研究排除因宮頸、陰道或外陰等非子宮因素引起的出血的患者;排除因全身性凝血機制異常引起的出血的患者;排除患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出現衰竭的患者;排除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急性生殖器炎癥患者[4]-[5]。
1.2 方法
術前對患者進行病史詢問,完善其體格檢查,并對其進行HCG(尿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檢測和性激素檢測,同時對其實施陰道超聲等檢查,經各項檢查后22例患者均采用分段診刮術,常規術前準備,先對其的宮頸管組織進行刮取,將所刮取組織置紗布上,然后對其宮腔進行探查,必要時對其宮口進行擴張,擴張至5.5號后用刮匙沿宮壁刮取組織。刮出頸管組織及宮腔內膜組織分別裝標本杯,后用濃度為10%的甲醛進行固定,送至病理室進行病理檢測,待其病理報告出來后進行觀察分析。
1.3 觀察指標
觀察22例患者診刮病理報告,對其出血類型進行分析,并進一步對其病因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得出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
2 結果
通過對22例患者的診刮病理報告分析發現,均為器質性子宮出血,且均為子宮內膜癌患者,其中6例為育齡期,占比為27.27%,10例為圍絕經期,占比為45.45%,6例為老年期,占比為27.27%,由此可見圍絕經期的子宮內膜癌發生率較高。
3 討論
異常子宮出血可分為功能性出血和器質性出血,不同性質的出血的發病因素也不同,功能性出血一般是至非器質性疾病病變引起的月經失調,常見因素為其靶細胞效應異常,或是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功能異常引起的,而器質性出血則主要是因為妊娠疾病、生殖系統炎癥、生殖系統腫瘤等器質性因素引起的[3]-[5]。兩種性質出血癥狀中,器質性出血較為嚴重,因而患者伴有多種婦科疾病,尤其是較大可能患有生殖系統腫瘤疾病,對其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影響較大,因此對其病理進行研究分析其病因十分重要。本次研究納入22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進行觀察發現,均為器質性出血患者,對其病理報告深入研究后發現其均為因子宮內膜癌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且從研究結果可發現,圍絕經期婦女的發病率較高,22例中有10例患者,占比為45.45%,均高于育齡期和老年期。因而筆者認為,當圍絕經期女性出現異常子宮出血時,可排除其功能性出血的情況,也可排除其妊娠疾病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著重對其生殖系統炎癥和生殖系統腫瘤等病因進行排查,并對符合診刮術指征的患者實施診斷性刮宮術,對其子宮內膜組織進行觀察,尤其是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等情況的患者,應早期對其進行有效診刮術,對其病理報告進行分析,對其病因進行探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筆者通過分析發現,圍絕經期患者病發子宮內膜癌幾率較高是因為其這階段的卵巢功能退化較為嚴重,且不排卵,導致其子宮內膜在這一階段受到較長時間的雌激素影響,且無法合成孕酮進行拮抗,從而使得其容易出現子宮內膜增殖的情況,且若不及時發現,則會向癌前病變發展,最終發展為子宮內膜癌,對其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總而言之,本研究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病因為子宮內膜癌,因而當女性出現異常子宮出血情況應及時進行病理診斷,對其病因進行分析,為其臨床診治提供有效依據。
參考文獻
[1] 周福花,林樹洪,范章連.226例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5):113-116.
[2] 何春燕,徐瓊,曹麗芳.子宮內膜癌宮腔診刮的抑癌基因病理學表達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2(04):389-392.
[3] 劉建東.圍絕經期異常子宮出血的原因和診刮病理分析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5(13):53-54.
[4] 李秀蘭,劉青,冉冉.473例肝病患者異常子宮出血的病因分析[J].北京醫學,2017,39(09):924-927.
[5] 謝潔玲,蔡葉萍.宮腔鏡聯合診斷性刮宮對絕經過渡期和絕經后子宮出血診斷價值的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