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源 賈璇 孫沛
植物日光性皮炎1898年首次由法國人Matignon以藜中毒報告。是植物中所含光敏物通過空氣媒介或直接接觸及口眼吸收到達皮膚,經(jīng)日光照射后引起的以光毒性反應為主要表現(xiàn)的皮膚病變。發(fā)病機制尚未明了,可能是植物、日光、機體狀況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1]。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62歲,主因顏面部及雙手水腫14小時就診。患者1天前進食野菜,14小時前在烈日下田中勞動后出現(xiàn)顏面部及雙手水腫,伴燒灼樣疼痛。當?shù)蒯t(yī)院考慮為“血管性水腫”,給予異丙嗪25mg、葡萄糖酸鈣、呋塞米、西咪替丁、依巴斯汀等藥物治療后,水腫逐漸加重。患者既往10余年前行“闌尾切除術”,1年半前因骨折行“鋼板固定術”,術后可正常行走,發(fā)現(xiàn)“高血壓”半年,最高達180/110mmHg,規(guī)律服藥,血壓控制在120-130/80-90mmHg,既往未出現(xiàn)過與此次類似癥狀。否認發(fā)病前有異常服藥史,無食物、藥物過敏史。個人及家族史無特殊。患者本次發(fā)病以來神志清,精神欠佳,食欲正常,無發(fā)熱、腹痛,大小便正常。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可,心、肺、腹無異常,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皮膚科檢查:雙側面頰及額頭部可見非凹陷性水腫,表面緊張發(fā)亮,可見暗紫色出血性斑,雙眼瞼及口唇輕度腫脹,尚未影響活動;雙手腫脹,手背、大小魚際外側及指尖處可見紅色皮損,對稱分布;軀干、四肢衣服遮蓋部位及左手無名指戒指佩戴處未見皮損,口腔未見糜爛面,生殖器未見潰瘍。
可見暗紫色出血性斑,雙眼瞼及口唇輕度腫脹,尚未影響活動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 WBC15.20×109/L(3.5-9.5)、中性粒細胞89.2%(40%-75%)、淋巴細胞8.6%(20%-50%),鉀3.23mmol/L(3.5-5.5)、葡萄糖12.1 mmol/L(3.6-6.1)、總膽固醇6.01 mmol/L(<5.2)、甘油三酯1.76 mmol/L(<1.7)、低密度脂蛋白4.33 mmol/L(<3.61),肝腎功能、尿便常規(guī)、血沉、凝血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梅毒抗體、丙肝抗體、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抗體、抗核抗體(ANA)、免疫球蛋白等檢測均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提示在正常范圍內(nèi)。彩超提示肝彌漫性回聲改變(脂肪肝)。診斷:植物日光性皮炎。治療:嚴格避光,靜滴甲強龍40mg 1次/天,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 10mg 1次/天,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 2次/天,輔以局部濕敷、冷療、抗炎及保護胃黏膜等治療,10天后顏面部及手部腫脹消退,皮疹顏色變暗,局部有片狀色素斑形成。甲強龍逐漸減量至停用,癥狀緩解后出院。
2 討論
本病為一種急性光毒性反應,好發(fā)于夏季中后期,其發(fā)生常與體質、食用或接觸光敏性植物和長久日曬三者同時作用有關[2]。國外報道引起本病的主要植物有灰菜、酸柚、檸檬、芹菜等,而我國常見的則為酸菜、油菜、灰菜、莧菜、豬毛菜、菠菜、蒲公英及蘿卜葉等[3]。這些植物中含有光敏物呋喃香豆素,在UVA的照射下可與細胞核DNA共價結合,使DNA發(fā)生單向內(nèi)收和嘧啶堿基的鏈間雙向交聯(lián),前者導致基因突變、細胞死亡,后者促使表皮細胞嚴重受損[4]。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食用光過敏性食物后經(jīng)日曬1-2天內(nèi),于暴露部位如顏面部、頸部及雙手背部出現(xiàn)對稱性非凹陷性水腫、斑點、瘀斑、甚至水泡、血泡及壞死等[5]。若患者僅接觸低劑量的UVA和(或)光敏性物質,也可不出現(xiàn)水泡及紅斑性物質,僅遺留色素沉著。
本病例患者發(fā)病前曾食用不明類別野菜史,隨后又經(jīng)日光暴曬,皮損位于光暴露部位,為非凹陷性水腫,表面緊張發(fā)亮,可見暗紫色出血性斑,植物日光性皮炎診斷明確。本病雖有自限性,但重癥患者若不及時治療,易遺留瘢痕,影響美觀及肢體的功能活動,甚至引起皮膚壞死,部分重癥患者需進行植皮、截肢手術,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故應早期診斷,正規(guī)治療。治療以去除病因、對癥治療為主。患者首先應避光及禁食光敏性食物,發(fā)病早期系統(tǒng)應用糖皮質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輔以溫和的止痛藥、抗組胺藥等有利于控制癥狀。水泡區(qū)域局部消毒后空針穿刺泡壁吸出或放出泡液減輕內(nèi)壓,切勿挑破泡壁,配合冷濕敷處理,保持清潔防治繼發(fā)感染,無潰破區(qū)可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軟膏[6]。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出現(xiàn)多樣化,一些綠色野生蔬菜走上餐桌,本病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在春夏季節(jié)做好宣傳、預防植物日光性皮炎尤為關鍵,提醒大家在進食灰菜、酸柚、檸檬、芹菜、酸菜、油菜、莧菜、豬毛菜、菠菜、蒲公英及蘿卜葉等食物時注意避免烈日暴曬。
參考文獻
[1] Finkelstein E,Afek U,Gross E,et al.An outbreak of phytophotodermatitis due to celery[J].Intern J Dermatol,1994,33(2):116-118.
[2] Bolognia JL,Rapini RP.Dermatology[M].2nd ed.Philadelphia,Pa:Mosby Elsevier,2008:325-326.
[3] 唐吉云,瞿銳,鐘文俊,等.植物日光性皮炎14例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22(5):287-288.
[4]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4-705.
[5] 李翠華,袁景奕,楊閏平,等.野生油菜致植物光敏性皮炎1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18(2):119-120.
[6] 吳倩希,王有龍.集體患植物日光性皮炎11例診治體會[J].云南醫(yī)藥,2008,29(6):6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