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斌
【摘 要】 當前在臨床醫學技術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經濟變革過程下,微創技術因具有創傷性小、手術效果良好以及手術形式精準和恢復時間縮短的特征,在臨床中得到大量應用,微創技術主要是指通過最小的傷害和降低生理性干擾以此獲取手術救治療效的一種技術,同時根據臨床研究證實,微創技術的應用在創傷骨科病癥救治中獲取顯著療效,針對于此,本文通過對84例創傷性骨科病癥患者分析,評價基礎治療以及微創治療的有效價值。
【關鍵詞】 創傷骨科;微創技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220-01
引言
微創手術當前被臨床認為是通過手術設備以及手術處理方法對患者進行的救治,臨床特征是切口小,同時手術效果精準,不會對患者產生更大的損傷,又因微創手術后期患者恢復快,降低患者的疼痛感[1],縮短恢復用時,提升患者后期生活質量。在當前醫學模式不斷變革和創新下,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得到了大量應用,微創手術模式所遵循的治療方法是不僅僅對病癥救治,同時保障對人的治療,也就是彰顯人性化規范[2],創傷骨科救治過程中,常規手術方式雖然能夠達到有效的治愈作用,但是手術后還需要對患者受傷位置予以固定以及重建處理,導致人體結構中骨骼再生障礙,患者恢復時間延長,但是微創技術的應用[3],最大程度避免對人體肌肉以及患部位置傷害,操作快速,恢復作用顯著。
1 基線資料和方法
1.1 基礎數據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對本院于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期間所接收的創傷骨科患者80例作為研究,根據治療形式的差異性將其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最大年齡54歲,最小年齡22歲,中位年齡(32.50±7.66)歲;病癥類型,髖關節創傷15例、肩關節創傷23例、膝關節損傷2例;觀察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大年齡55歲,最小年齡21歲,中位年齡(32.51±7.65)歲;病癥類型,髖關節創傷16例、肩關節創傷10例、膝關節損傷14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予以SPSS17.0軟件處理計算,不存在差異性(p>0.05)。同時本次研究已經征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4]。另外手術前存在血管系統病癥以及神經功能損傷患者排除本次研究中。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依據病癥的位置以及類型,予以基礎手術救治,觀察組則予以微創手術治療,具體方法為:①手術前,應用石膏或者內固定支架固定患者的患側,固定4-12日后予以手術;全麻處理后,準備止血帶,在患側肢體前外側做切口,放置內窺鏡,觀察內部創傷,將凝血塊、滑膜予以動力清理;視野清楚后,觀察患者的半月板、軟骨以及交叉韌帶,觀察是否出現損壞以及卡壓的情況,而后予以骨折復位處理,手術需要在無菌環境操作執行,對于傷口存在異物的患者,則應用鑷子取出異物,另外引流過程中,應用0.25%的復方氯霉素地塞米松紗條進行。②術后,應用無菌棉墊包扎患者患側位置,每間隔2日換藥一次,直到傷口好全,因患者患病位置以及病癥程度的差異性,醫護人員需要合理診斷患者病癥,以此選取適當的治療方式。
1.3 觀察標準和效果判定依據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手術中中位出血量、傷口痊愈用時以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療效果分成優秀、良好以及較差;優秀判定為患側肢體痊愈,不存在疼痛以及不良反應,可以日常生活;良好判定為患側肢體有所好轉,偶爾伴隨疼痛,但是不會影響生活正常進行;較差為沒有改善;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予以SPSS17.0 for windows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數據,其中計量資料滿足正態分布檢驗,予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計算t值,計數資料用率形式表達,行卡方檢驗,組間對比判定為P<0.05證實為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通過表1數據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等指標改善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優良率高于對照組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微創技術的應用,主要是為了滿足切口減小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5],基于以上定位,以此減少手術對人體產生的直觀性損傷,降低給患者的生理困難,達到治療效果,通過本文研究證實,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中出血量以及傷口愈合時間要短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由此數據證實,對創傷骨科患者予以微創技術的應用,相比較于基礎手術治療,其切口小同時出血量小,術后康復效果明顯。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總優良率90%高于對照組72.5%,兩組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這一結果也滿足了上述結果存在的缺陷,更進一步證實,微創技術的應用價值。
綜合以上結論,對創傷骨科患者予以微創技術應用,臨床推廣價值可行。
參考文獻
[1] 李民.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97-99.
[2] 孫義武.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0):57-59.
[3] 相峰.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3):8411.
[4] 李海波.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9):3368-3369.
[5] 施向春,楊玉紅,梁家龍,等.微創內固定技術在創傷骨科的臨床應用(附187例報告).貴州醫藥,2015,39(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