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當前我國農村科技傳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其傳播的內容不全面,質量有待提升,現有傳播途徑有待進一步暢通等,需要深入探究,從中找尋可靠的化解之策。
科技傳播是技術傳播,也是信息傳播,其傳播的內容必定是能夠使受眾受益的。但就目前而言,農村科技傳播的內容卻較為單一。多為技術層面的傳播,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具備先進性的技術,普適性的技術傳播無疑不能創新更多新的東西。當然,最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我國現有農民的普遍素質較低。從受眾的角度來看,農村既希望有好的技術支撐,但他們又無法消化好。農民不能夠對科技信息引起足夠重視,他們不會主動地去獲取科技信息,多數時間都是在跟從他人。導致基層科技傳播機構無法將已成型、成熟、可靠的農業科技傳予農民。造成科技傳播內容不全,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是雙向的。
我國現有的農業科技傳播,其主體較多,如農業局、林業局、防疫局、電視臺等,其傳播手段也是如此,如電視、廣播、技術人員、科技服務人員、報紙等。現有現代網絡技術、遠程教育資源、手機自媒體。但在科技傳播過程中,各類傳播主體與傳播資源之間的整合卻脫節,各傳播主體在進行科技傳播時都是基于本單位之需求,無心、無法顧全受眾的需求。
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廣大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性不高,科技素質更是如此。但單純從技術的角度來看,農業科技傳播,需要受眾具有較高的文化基礎,同時還需要他們能夠在知時間內接受、消化、并運用好。只用有這樣,農業科技才能發揮其作用。從調查來看,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確實不高,以湖南省為例,現有農村勞動力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僅僅6%,中職、高中、中專學歷者,20%以下,初中以下占到70%以上了。年齡也趨于老齡化,多數農村年輕人基本上都外出務工。
與農民對于農業科技需求來看,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科技傳播能力相對更加薄弱。首先,基層農業科技人員不多,如湖南省岳陽地區,湖南的農業陣地,但農業推廣人員所占比重相當少,以比例計算,一個鎮平均3.8人為正式推廣人員。其次,農村現有的網絡覆蓋面不全。許多地區早期安裝好的電話,現已無人使用,費用太高,特別是手機普及后,座機基本被淘汰。自媒體占了農村生活的主陣營,然而,這種占據僅僅是年輕人的世界。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對于智能化產品依然無法接受。
就目前而言,我國從事農業科技傳播活動者,無論是相關機構,還是企業組織,或是政府部門,任何一個機關單位在實施各項活動時多是以政府牽頭,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專業科技機構等,這些都是政府組織。正是由于過于重視系統機制建設,從而導致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業科技應用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著,并且兩者之間出現非一體化的現象。因此,應該對這些機構和組織進行優化,或合并,或采取其他方式,形成統一的科技傳播體系。
首先,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因地制宜”、“利農為本”的傳播思想。根據各村現實,采取合適對策對農業科技進行推廣。
其次,全面滿足農戶客觀需求,制定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堅持以農戶的實際需求為基礎,兼顧政府與市場之兩者的不同需求。
充分發揮服務型政府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主體性地位,農業科技傳播的組織與宣傳工作,協調與發展工作應該由政府出面完成。與此同時,相關信息的處理、完善等,政府也應該綜合考慮。
農業科技傳播應該具有實際效果,因此,必須提高承擔農業科技傳播項目的各種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主動能。掌握農業市場的現實需求,深入基層,廣泛地了解廣大農戶的科技需求,在進行但農業科技傳播時,如走媒體路線,電臺、電視臺等,在播放相應的科技知識節目時應該有所考慮,以如何提升和增加節目的收視率為媒體重任。
一般地,農業科技推廣站多設在鄉鎮政府機關,或設在市鎮范圍內,這些帶有附庸性的機構其人員較少,多數站點只有幾個人。然而,這些站點在傳播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卻相當大,他們能夠直接與農戶對接。能夠及時了解到廣大農戶的信息需求,并能夠及時作出相應的回應。從技術層面看,他們也能夠及時為廣大農戶提供一定的支撐。因此,基層農業科技傳播者的作用在農村科技傳播中應該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