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睿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本文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實地考察四川省成都市蜀錦織繡博物館,為蜀繡蜀錦技藝和作品進行調研,得出有關刺繡的主要針法、工具、四大名繡特點尤其蜀繡特點;蜀錦紋樣、發展階段的報告。同時針對當下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和消費需求快速化反映等市場現狀,特提出將蜀繡蜀錦打破傳統花鳥云紋等傳統紋樣設計以及擴大其在各種類服裝的運用范圍。
在蜀錦織繡博物館中有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蜀繡、蜀錦。他們是兩種不同的工藝技法。蜀繡是需要使用者通過穿針引線在已經織好的編織物上手工刺繡的一種繡技技法,而蜀錦是豎的經線橫的緯線相交支出不同圖案的彩色絲織物。它們都是采用的蠶絲作為原材料。
本人針對當下蜀繡、蜀錦在市場中的運用和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創新方式:(1)結合其他傳統技藝、如拼布藝術、繡綴法等;(2)創新圖案設計:抽象、后現代、夸張放大設計元素等手法。借鑒如GUCCI品牌對中國圖案的大膽運用;(3)擴大服飾品種,將蜀繡蜀錦與潮牌結合等創新手段,做到老少皆宜。
2.1.1 蜀繡歷史介紹
中國刺繡歷史悠久,技藝精湛,且不同區域間經過長期發展和不斷傳承創新,無論在游牧民族服裝、王公貴族的朝服亦或是民間百姓日常繡帕、頭飾等都可以見到刺繡的身影。刺繡的歷史與我國不同時期經濟、文化、不同民族間風俗間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刺繡也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熠熠發光。
作為四大名繡之一的蜀繡,是以四川成都為生存中心的手工絲線刺繡。針法約30余種,蜀繡技藝特點為運用自如、針跡平齊嚴謹、色彩光亮,過渡自然柔和;常有針法有滾針、編織針、鋪針、切針、暈針等,其中暈針中的二二針、二三針、三三針最具蜀繡特點。
2.1.2 蜀繡工具
刺繡的主要工具有:繃軸、棚架、插閂、嵌條、繃框組成。組合方式是將繃框放至于繃凳上,繡娘則只需坐在坐具上在繡繃上繃緊的布上進行刺繡即可。
2.1.3 蜀繡代表題材
成都又稱“蓉城”,因為其以芙蓉花作為市花,由此極具代表題材的是芙蓉錦鯉。除了芙蓉花之外,成都的大熊貓也聞名遐邇,憨態可掬熊貓的不同的姿態:站著的、坐著的、吃竹子等的都是蜀繡的代表題材。
2.2.1 蜀錦歷史介紹
蜀錦紋樣具有吉祥、美好等寓意,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生活的愿景和祝福。我國最早的織錦始于西周,至春秋時期逐漸增多,當時蜀錦色彩較為單一,多為二色錦、三色錦。圖案亦規則拘謹,多為簡潔幾何紋飾。在后續不斷地發展中,不同時期表現出風格各異的圖案運用。色彩和紋飾也明顯增多,豐富多樣的題材和精湛的技藝一度使蜀錦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隨著外來文化的傳入,為蜀錦紋樣變化融入新的設計思路。多帶有外來紋樣濃郁的地方特色。
可以說,到唐代蜀錦織造技術與產品是全國的流行風向標。紋樣在唐代更加豐富,其主流紋樣為聯珠、團窼、卷草紋。宋元時期題材則多以花鳥紋、幾何裝飾紋。明清蜀錦在技法上繼承了宋唐盛行的卷草紋、寫生花鳥、幾何紋樣(多為六變和八邊形)直到近現代蜀錦多運用于裝飾、旅游紀念、收藏、工藝品;紋樣涉及名人字畫、民族圖案、地方風光。蜀錦織繡博物館中也更多體現蜀中特色,多見各式三星堆紋樣。
2.2.2 蜀錦織法特色紋樣
蜀錦配色典雅富麗,大多以經線彩色起線,彩條添花,經緯起花,先彩條后錦群,方形、條形、幾何骨架添花,對稱紋樣、四方連續,色彩鮮艷,對比強烈,風格明顯。其中代表成都的金沙遺址中出土的太陽神鳥圖形作為古蜀人祭祀的神器。展示了古蜀人崇鳥崇日的信仰特征,圖案構思巧妙,逼真玄幻。通過蜀錦表現該題材可謂是智慧的融合,凸顯民族特色。
太陽神鳥整個圖形呈現圓環形狀,上飾復雜精巧的鏤空圖案,分內外兩層,內層為沿環周等距分布的十二條鋸齒形光環;外層圖案圍繞內層圖案,由展翅的神鳥組成,他們手足相連,朝同一方向飛行。
除了太陽神鳥還有宋代流行至今的在蜀錦上表詞織字,表現在用蜀錦織就的書法作品除了本身的文字書寫技藝更是制造技藝的高超。同時對傳統花鳥畫的描繪體現出文人墨客們審美的高遠情趣。最后還有利用蜀錦對名俗畫、名家畫作的復刻。
2.2.3 蜀錦織機
傳統的蜀錦織機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本人通過考察了解到,博物館中一共有三臺小花樓木織機,其中綠色的織機為清代道光年間流傳至今唯一一臺可使用的。機器大約長六米,高五米,寬幅一點五米。織出的蜀錦寬幅為80公分。其部件繁多,紗線相互交錯,要使用這些巨大的機器,需要兩人合作。一人(頭梭工)手腳并用,一邊丟不同顏色的梭子一邊控制腳下的16根竹竿來改變圖案顏色;每織一行,另一人(提花工)需要嵌線提拉和過線以控制蜀錦圖案。這樣的織法效率并不高,通過和相關人員交流得知這樣工作一天能織出7CM。但是在2000多年前這已經是最快的織錦方法,在當今各種專業化生產設備層出不窮的時代人工的織造技藝任仍需要我們去傳承。
藏館內能參觀到的是清代滿族服飾,包括了戲曲龍袍,補服以及漢族女子服飾。首先龍袍是圓領、右衽,袖子則是馬蹄袖,平時挽起,射獵時會放下起保護手腕的作用。龍袍上的圖案則是有九條龍紋,服裝正背面各3條,肩膀上2條,還有一條就是皇帝本人,即是九五至尊的意思。龍袍下擺有海浪,寶石等裝飾紋樣,寓意皇帝一統河山。除了皇帝接下來就是文武百官的補服,補服通過補子圖形來區分文官和武官以及官位高低。清代的漢族女子服飾,由于裙子群聯很長像馬臉一般因此稱作為馬面裙,服裝上以繡花作為裝飾增加服飾美感,這也是古代女子體現手工工藝和賢良品格的方式。
蜀繡蜀錦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內涵豐富,技法精湛,表現多彩。而當今這項傳統手工藝正面臨很大的挑戰與瓶頸。一是后繼傳承人才短缺;二是手工刺繡費工費時,勞動力成本太高;三是傳統的產業鏈的變化。因此傳統技藝的相互融合、優勢互補,如扎染、釘珠、編織等巧妙結合,用扎染、植物染等方式創造漸變的圖案時結合刺繡更加細膩,讓染織作品更加抓人眼球。結合珠定,更加尊貴,體現裝著者身份。結合編織技法,編制的粗和刺繡的細形成對比,更加立體。傳統技藝的交互運用既打破了各技藝技法見相對穩定的運用形式又可以優勢互補,用多種技藝創造出的作品不僅賦予產品更沖擊的視覺效果,更是一次跨地域代表的文化交流。
圖案是服裝創新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當地服裝款式開發較為完備的基礎上,服裝面料設計中的圖案創新設計則能體現出設計者的設計能力,圖案包括具象圖案、抽象圖案、幾何圖案等,傳統的圖案設計都是梅蘭竹菊、花鳥蟲魚等元素,其中蜀繡圖案主要是以牡丹花和熊貓形象。雖然形象逼真生動,但要想擴大市場,吸引年輕群體則可以多融合卡通形象、抽象圖案、簡化圖案,采用簡單線條形式和精致刺繡細節,起到既節省時間又做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選擇蜀繡蜀錦作為創新設計對象,源于這種工藝的悠久歷史,在研究和傳承中利用平裁和立裁手法加入結構創新設計,結合運用多種服裝裝飾手法。有利于拓展蜀繡蜀錦產品的設計內涵,擴大和發掘出可開發的市場價值,最終建立具有代表性的蜀繡蜀錦生產品牌。即向市場化方向發展。例如將蜀繡蜀錦藝術應用于服飾、抱枕、錢包、桌布等生活必需品中,在拓寬發展空間的同時,建立具有代表性的蜀繡蜀錦品牌。
蜀繡蜀錦做為藝術創作是一件極具觀賞和審美價值的“生活藝術品”。如廢舊牛仔服改造加入蜀繡裝飾圖案等,使閑置或廢棄的衣物通過加入簡單圖形的蜀繡圖案改造成其他產品,提升附加值。如玩偶、沙發布藝等,從點滴處裝飾生活,從而使蜀繡蜀錦藝術品受到廣泛青睞,消費市場廣闊。遵循環保原則,提升資源利用率,突破將蜀繡蜀錦產品刻板陳舊印象,融入到都市人時尚生活中。
通過實地文化考察,對中國卓越的傳統技藝蜀繡和蜀錦加深了解,同時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服裝文化的魅力。蜀繡精湛的工藝和蜀錦多元豐富的圖案都給觀者帶來一場視覺盛宴。而通過考察也發現這些技藝在當代服飾的運用中還不夠現代化,圖案仍然停留在較為原始的花鳥魚蟲和詩詞歌賦以及民間風書畫。不僅圖案陳舊缺乏新意、制作耗時長,生產效率低下而且不符合當下消費者多元、獨特的需求。因此未來蜀繡和蜀繡技藝的傳承需要不斷創新,打破常規,和其他中國優秀技藝結合、在圖案元素上緊跟時尚潮流趨勢、在產品種類上不斷擴展,從絲巾到耳環等所有與服飾相關的都可以涉獵。不再追求大而繁復,更需要小而精致。才能更好的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亦帶動傳統技藝傳承。相信在未來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非物質文化技藝傳承中,創新改進后的蜀繡蜀錦作品將再次走上世界舞臺,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