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海燕
(寧海縣食品檢測中心,浙江 寧海 315600)
當前,我國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愈來愈大。在食品添加劑的檢測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是提高食品添加劑檢測質量的重要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作為新型的分析檢測技術,一經誕生就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在當前我國對食品安全愈來愈重視的發展形勢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食品中的添加劑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檢測質量。基于此,本文從理論層面深化高效液相色譜法的應用研究,以進一步豐富相關理論。
高效液相色譜法有多種類型,現就其中主要的幾種方法進行說明。①液-固吸附色譜法。吸附色譜當中試樣組分分子以及流動相分子對吸附劑表面會產生競爭性吸附,通過組分以及固定相吸附力不同而分離。②液-液分配色譜法。這一方法結合流動相以及固定相極性不同可以分成正向色譜法及反向色譜法[1]。③空間排阻色譜法。這是凝膠作為固定相的檢測方法,和分子篩的作用比較類似。而凝膠孔徑就要比分子篩大。當試樣中大分子無法進入膠孔受阻的時候,會直接通過柱子,其能直接越過間隙首先出柱。④離子交換色譜法。離子交換色譜法主要是通過離子交換樹脂,或者是化學鍵合離子交換劑為固定相,通過被分離組分離子交換能力的差別,或者是選擇性系數差別來實現分離的方法。對于這一色譜法類型的應用主要是采用合成離子交換劑。
①高效液相色譜柱能反復使用。②高靈敏度。③分離率高。④速度快。⑤能實現自動化操作。從這些優勢能夠看到,將高效液相色譜法應用于食品添加劑的檢測中,就能從整體上提高檢測的質量和效率[2]。
甜味劑是人工合成的添加劑,有安賽蜜、糖精鈉等。在食品中添加人工合成甜味劑比較方便和經濟,所以應用得比較廣。但是,如果添加劑的量比較大,對人的健康就會產生危害,所以檢測這一類型的添加劑就顯得比較重要[3]。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飲料中的幾種甜味劑進行檢測,樣品預處理后通過色譜柱分離,將乙腈-磷酸二氫鈉水溶液當作流動相梯度洗脫,并放置在紫外條件下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幾種甜味劑有良好的線性關系,檢出限在0.5~2.0 mg/L,回收率在80.5%~95.3%,通過這一檢測方法的應用,在5~6 min就能完成樣品的分析,大大提高了檢測的效率,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
高效液相色譜法能夠對食品中的9種抗氧化劑進行準確測定,在30 min左右就能分離出食品當中的抗氧化劑,加標后樣品回收率也能達到80%以上。
食品中的色素是賦予食品色澤或者改善色澤的物質,有化學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天然色素添加到食品中是安全的,但是在價格上相對比較高,并且加工當中也比較容易變色。而合成色素色澤比較鮮艷,也有著比較穩定的性質,著色力比較強,價格上也比較低廉,所以合成色素的在食品中的應用就比較廣泛。但是,合成色素是通過化學反應制取的,有的合成色素有致癌性等,對人的健康有著嚴重的危害,所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檢測就比較重要。
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來對魚子醬中的合成色素進行檢測,運用XDB-C18色譜柱,流動相是甲醇-乙腈(1∶1),乙酸鈉溶液0.01 mol/L,16 min就可以分離8種合成色素。通過檢測的結果能夠看到,幾種色素的線性關系比較好,濃度在0.05~50 mg/L,加標后的回收率在89%左右[4]。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食品中的色素,靈敏度比較高,適合檢測人工合成的色素,操作也比較簡單。
科學運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能從整體上提高檢測的質量和效率。在未來食品安全管理愈來愈強的情況下,對食品添加劑的檢測力度也會進一步的加大,高效液相色譜法必然會發揮其積極的作用,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