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津夢,穆中杰
(河南工業大學經貿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近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食品安全高度重視,提高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是河南省推進食品藥品監督的重要內容。河南省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方面,不斷創新方法深挖抽檢數據價值,著力提升監管效能,科學防范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河南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呈現平穩上升態勢,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本文以2017年度抽檢結果為樣本進行剖析。
2017年度食用農產品類監督抽檢共抽檢5大類12細類4 664批次樣品,其中合格樣品4 627批次,不合格樣品37批次,合格率為99.21%,不合格率為0.79%。
監督抽檢樣品數量最多的食品大類為水產及水產制品(1 358批次),其次為蔬菜及其制品(1 324批次)和肉及肉制品(944批次)。共有4大類產品檢出不合格樣品。不合格樣品檢出數量最多的食品大類為水產及水產制品(19批次),其次是肉及肉制品(12批次)和蔬菜及其制品(4批次)。不合格樣品檢出率最高的食品大類為水產及水產制品(1.40%,19/1 358),其次是肉及肉制品(1.27%,12/944)和蔬菜及其制品(0.30%,4/1 324),具體情況,見表1。水產及水產制品和肉及肉制品在食品中是屬于較難儲存的,一旦密封效果不好,就會導致食物腐爛變質等情況出現。

表1 食用農產品類監督抽檢情況表
監督抽檢抽樣場所主要是在市場流通環節(4 662批次),此外,還涉及餐飲環節(2批次),不合格率分別為0.79%(37/4 662)和0(0/2)。監督抽檢抽樣環節分布情況,見表2。在農產品生產環節是不合格率最低的環節,這個環節會將殘次品直接篩選出,合格品正常進入流通環節。然而,在流通環節可能會因為貯藏手段不合理、運輸環境差以及運輸轉移環節損壞等原因造成農產品不合格。

表2 食用農產品類抽檢樣品抽樣環節分布情況表
從抽樣場所分析看,流通環節中抽樣場所為小食雜店、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菜市場;餐飲環節中抽樣場所為中型餐館。抽檢樣品數量最多的抽樣場所為批發市場(1 940批次),抽檢樣品數量最少的抽樣場所為中型餐館(2批次)。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和菜市場共4個抽樣場所檢驗出不合格樣品;小雜食店和中型餐館2個抽樣場所未檢出不合格樣品。不合格樣品檢出數量最多的抽樣場所為批發市場(14批次),不合格樣品檢出率最高的抽樣場所為菜市場(2.70%)。監督抽檢抽樣場所分布情況,見表3。食用農產品在流通環節包括小食雜店、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菜市場等場所,尤其是在菜市場,由于儲存數量大,加上每天會出現一些殘次品,抑或在夏季等不易儲存的季節更會提升食用農產品的不合格率,超市的食用農產品在流通上還不是很便利,有一定的囤積風險。而在餐飲環節,會將殘次品直接進行處理,否則會影響其銷售。

表3 食用農產品類抽檢樣品抽樣場所分布情況表
抽樣地區覆蓋全省18個省轄市1個直管縣(鞏義),其中抽檢樣品數量最多的為鄭州市(907批次),抽檢樣品數量最少的抽樣地為鞏義(10批次)。鄭州、平頂山、安陽等15市縣抽樣地檢出不合格樣品,不合格樣品檢出數量最多的抽樣地為鄭州市(8批次);不合格樣品檢出率最高的抽樣地為鞏義縣(10%,1/10)。具體情況,見表4。

表4 食用農產品類抽檢樣品抽樣區域分布情況表
不合格項目主要為:AMOZ、AOZ、苯醚甲環唑、敵敵畏、恩諾沙星、恩諾沙星+環丙沙星、二氧化硫、甲胺磷、克倫特羅、孔雀石綠、氯霉素、沙丁胺醇、氧樂果和乙酰甲胺磷。具體情況,見表5。這些不合格項目及項次主要體現在畜禽肉、畜禽內臟、其他蔬菜、豆芽菜、鮮活淡水魚類以及部分水果等食品上。

表5 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情況表
在不合格項目的檢查中,共檢出14項40項次,不合格項次數最多的3個項目分別為AOZ(8項次)、孔雀石綠(8項次)、恩羅沙星+環丙沙星(5項次)。不合格項次檢出率最高的3個項目分別為二氧化硫(6.90%,2/29)、孔雀石綠(0.67%,8/1 200)、克倫特羅(0.61%,4/656)。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氣味的氣體,對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少量的二氧化硫進入機體可以認為是安全無害的。但超量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孔雀石綠是有毒的三苯甲烷類化學物,既是染料,也是殺真菌、殺細菌、殺寄生蟲的藥物,長期超量使用可致癌,無公害水產養殖領域國家明令禁止添加。克倫特羅也叫瘦肉精,是一種平喘藥。該藥物既不是獸藥,也不是飼料添加劑,而是腎上腺類神經興奮劑。不合格項目分布具體情況,見表6。

表6 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不合格項目分布情況表
不合格項目中,禁用獸藥計25項次,占比62.50%,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次為農獸藥殘留,計12項次,占比30.00%。食品添加劑不合格2項次,占比5.00%,禁用農獸藥1項次,占比2.50%。如圖1所示。

圖1 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不合格項目類別比例分布情況圖
在抽查過程中發現農產品食用方面存在非法使用禁用農獸藥的問題。本次抽檢共檢查出25項次禁用獸藥,1項次禁用農藥,占食用農產品不合格項次比重為62.50%。其中禁用獸藥包括AMOZ、AOZ、克倫特羅、孔雀石綠、氯霉素、沙丁胺醇,涉及的食品細類包括畜禽肉、畜禽內臟、鮮活淡水魚類,禁用農藥甲胺磷檢出1項次不合格,涉及的食品細類為蘋果、梨、桃、荔枝、龍眼、柑橘等。禁用農獸藥的非法使用給河南省食用農產品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1]。
在2018年度檢查過程中,共檢出12項次農獸藥殘留超標,占食用農產品不合格項次比重為30.00%,具體包括:苯醚甲環唑、敵敵畏、恩諾沙星、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氧樂果、乙酰甲胺磷。涉及的食品細類有畜禽肉、其他蔬菜、鮮活淡水魚類,蘋果、梨、桃、荔枝、龍眼、柑橘等。農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主要與種養殖環節和儲運環節違法違規使用有關。有些養殖場在養殖過程中未按照有關規定,超量使用農獸藥;有些不遵守休藥期的規定,導致最終產品殘留量超標;有些施藥技術不到位,使用時任意加大或減少用藥量;也有些是飼料或飼料添加劑中含有該類藥物,但未給出合理使用說明,導致產品中殘留量超標[2]。
從本次省級監督抽查結果分析,河南省食品制作過程中食品添加劑的超范圍使用問題較為嚴重。調查結果顯示,食品類添加劑項目問題319項次,占比56.56%。包括防腐劑6種(脫氫乙酸、苯甲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納他霉素、防腐劑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亞硝酸鹽)、色素類4種(檸檬黃、胭脂紅、莧菜紅、亮藍)、甜味劑類3種(糖精鈉、甜蜜素、安賽蜜)、漂白劑1種(二氧化硫),涉及的品種有:畜禽肉及副產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等。此外,在豆芽菜中共檢出2項次二氧化硫不合格。造成該問題的原因是生產經營環節違規操作。防腐劑超標主要原因是個別生產廠家片面追求延長產品貨架期;甜味劑、色素超標主要原因是個別生產廠家為了產品外形、感官更吸引人,甚至是用來掩蓋原料腐敗變質、以次充好等;漂白劑不符合標準的原因是個別生產廠家使用劣質原料以降低成本,其后為了提高產品色澤而超量使用[3]。
①基層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薄弱、不配合現象時有發生。②抽樣要求的數量(如抽樣基數)在縣以下規模較小的經營單位不能滿足要求,影響抽樣。③鄉鎮、城鄉結合部等偏遠地區的抽樣較少,同時還存在機構改革不到位導致這些地方配合抽樣困難的情況。④對食用農產品在農貿市場、菜市場、小攤位等場所進行抽樣時,由于既往的監管由農業、畜牧部門負責,個別農產品經營單位樣品來源無法明確,銷售商家進貨手續或臺賬不全,樣品信息無法完善或溯源。
抓住農閑時節,組織對全省以現代農業園區、畜牧養殖戶、集鎮周邊等從事農產品生產主體為重點的所有農戶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培訓,引導和督促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者加強質量安全管理,保障食用農產品消費安全。利用“3·15”消費者維權日、咨詢講座、微信等平臺,大力普及食用農產品安全知識,及時曝光違法典型案件,不斷提高公眾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同時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嚴厲打擊使用違禁藥物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對大型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的重點監控,切實凈化市場環境,從源頭上控制或降低濫用違禁獸藥的產生,消除安全隱患。
對于抽檢樣本不完善的問題,要制定科學的抽檢計劃。針對發現的突出問題或問題持續沒有改變的種類產品加大抽樣量;針對抽檢中發現的風險隱患問題,建立完善的風險交流機制,引入專家團隊對發現的不合格項目進行科學分析、解讀,利用問題研討、案例分析等形式,以更好地為監管部門做好技術支撐服務。
①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建設。各鄉鎮配備專職安全監管員,村級配備協管員,重點生產基地配備專業技術人員,改變一人身兼數職的現象。對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人員全部進行登記并建立電子檔案,明確安全監管人員職責,加強檢查和考核,確保安全監管工作責任到人,措施到位。②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服務隊伍建設。整合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技術人員和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等資源,組建全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的技術服務體系。③增加財政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費投入。財政每年預算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專項經費,確保按照規定給予村級協管員應有的工資待遇[4]。
強化食用農產品生產源頭執法監管,深入開展各類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食用農產品質量重大事件的發生。要加大農業投入品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高毒高殘留農藥、違禁獸藥、違法食用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凈化農業生產環境。要加強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區域的執法檢查,定期、不定期對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合作社開展抽檢,進一步加大立案查處力度,切斷偽劣農產品、不安全農產品向市場輸送的渠道。全省食藥監管系統要加強與農業、畜牧、糧食部門的監管銜接,加大科普宣傳力度,規范農藥使用行為,使種植戶能掌握水果蔬菜種植過程中使用藥物的種類與用法用量。生產環節應結合現場的生產過程、工藝布局、環境衛生狀況等查找原因,規范生產加工行為。在流通環節,要核查儲藏、銷售過程的衛生條件,特別是要加強對低溫產品的冷鏈運銷環節管理,防止產品在貨架期因儲存不當引起質量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