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
(遼寧省大連消防支隊開發區大隊,遼寧 大連 116000)
當前,我國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民政部門權威信息顯示,預計到205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也就是說,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那時,中國人口的1/3都將是老年人,這對我國的養老事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作為社會養老方式之一的養老院養老更是逐漸趨于專業化、人文化,滿足了老年人對于生活照料、護理康復和精神關愛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受到了人們的熱捧。巨大的養老需求將日益凸顯,政府公辦的養老機構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這樣就造成中國民辦的養老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迅速興起,成為一個新興的熱門行業。
選址問題:民辦新辦的養老機構的選址,一般選在較為僻靜、周邊環境簡單的鄉村或更為偏僻的地方,這樣不僅房屋租金廉價,而且滿足了老年人避開城市喧囂的需求,但是這種選址布局也帶來了道路狹窄、交通不便、消防環境不理想等一系列問題;公辦的養老機構均已成立多年,選址一般在早期城市規劃的邊緣地帶,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原本簡單的地理位置隨即變得高樓林立、交通擁堵,簡單的消防環境也開始逐步變得復雜,造成客觀上消防環境不佳、不能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
結構問題:民辦新辦的養老機構多選擇地處僻靜的民房改造為養老機構,其建筑結構多為磚混結構,耐火等級差,疏散環境差,消防設施、器材不完善,導致安全環境指數低;公辦養老機構則為了不斷滿足自己使用需求,經過多年不斷修繕、改建、擴建,造成破壞原有消防車通道嚴重、疏散困難、建筑防火間距破壞嚴重等情況。
由政府公辦的養老機構經過多年的辦院經驗積累,已經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集護理、管理、心理疏導、組織活動等較為全面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但是新成立的養老機構則只能間接模仿已有的公辦養老機構的管理經驗。在自創和模仿中同樣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已有的積累性的經驗,在經濟大潮迅猛發展,人的思維模式不斷轉型的社會前提下,是否能夠適應和滿足現行社會下老年人的生活所需,能否成功避免不合時宜的管理方法存在,達到適合適合社會需求呢?安全工作同樣如此,我想答案是值得懷疑的。
摘 要:根據消防滅火實踐和消防設計審核的工作經驗總結,結合目前消防設備的更新和發展,如何更好地運用好“以防為主,固移結合”的思想,有效地發揮固定消防設施效用,以增強火災發生后保護老年人安全和保護公共財產的能力,促進城市消防硬件建設。
關鍵詞:養老機構;自動消防設施;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8)12-0104-02
政府公辦養老機構,安全管理人員及義務安全小組這支隊伍相對較為穩定,而民辦養老機構的人員流動性相對來講就比較大,存在著隨即的解聘和辭職的問題,安全工作經驗無法得到有效積累。但同時,不論是公辦養老機構還是民辦機構都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員組成平均年齡均過大,在安全管理中可能有著生活經驗、工作經驗,但是一旦發生火災,就會出現疏散引導、拯救生命、組織撲救的能力明顯力不從心,無所作為的情況,無法應對突發事件。
政府公辦養老機構的人員組成一般在10人左右,分別擔任著行政管理、衛生清潔、伙食管理等工作,而安全管理人員和義務消防隊伍基本上都是由各個崗位人員兼職,名不副實,再加上工作者年齡的不利因素,無法有效使用滅火器、室內消火栓等滅火設施,無法起到真正義務消防隊的效果。民辦機構的實際情況則更有甚于公辦機構。
由于養老機構人員居住密度大,且多為行動不便的病人或老人,有的甚至是耳聾、失明、智障或是肢體殘疾的老年人,一旦發生火災,產生的大量濃煙、毒氣容易使被困人員的視線不清楚,很快就會出現中毒、神志不清的現象;燃燒產生的高溫、熱氣使人難以忍受,極易出現驚慌失措,在驚恐中爭相逃命,互相擁擠,在疏散中踐踏傷亡,而且擁擠的疏散人群,必然導致疏散過慢,增加了中毒、窒息傷亡的可能性。
養老機構大多為易燃、可燃物品,電器設備、公共使用物品、流通物品數量多價值高,而且在這些場所里人員也比較集中,一旦發生火災,經濟損失和傷亡都比較嚴重。
老年人的安全問題是新聞媒體的焦點,發生重大火災損失特別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事故,其政治影響和后果都是巨大的。
綜上所述,養老機構的從客觀上講火災負荷大、管理落后、力量薄弱、群體基本上無自救能力,所以,自動消防設施的配置就會很好的彌補這些客觀上存在的缺陷,將火災發生后的無力自救,轉變為配套設施救助。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超過5層或體積大于10000m3的辦公樓、教學樓、非住宅類居住建筑等其他民用建筑”應設置DN65室內消火栓(該條款并未明確養老機構需要安裝室內消火栓,僅提到其他民用建筑);《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老年人建筑、任一樓層建筑面積大于1500m2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m2的旅館建筑、療養院、兒童活動場所和大于200床位的醫院的門診樓、病房樓、手術部等”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以上國家和本市的消防技術規范標準和規定中,僅《建規》中明確規定大于1500m2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m2的療養院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外無其他條款規定養老機構需安裝自動消防設施。國家的消防技術規范標準和規定中,并未從實際考慮到養老院現實的人員結構組成、自救能力和疏散能力,從而忽視了固定自動消防設施對人和財產的保護能力。
養老機構從現有市場投資心理看,是個投資小,收益大的行業,很多商家就是看到這個蓬勃的市場前景和小投入大回報的客觀事實,才決定投資建設民辦養老機構,如若進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水噴淋系統、消防泵房等自動化消防設施的配置,那么會在投資者本來微薄的心理投資計劃上增加一筆不小的后期投資。
噴淋系統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為有效的滅火設施,是應用最廣、用量最大的自動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可靠的持續、安全、穩定的電路供電系統,不僅避免了獨立式報警系統,諸如電池能量耗盡報警失效、電池能量不足經常出現誤報錯報、自身設計缺陷導致誤報不報、受空間限制無法直接通知安管人員等缺陷,只需要值班人員通過消防控制室進行監控,便可以準確掌握火災發生地點和位置,便于安管人員進行有效的疏散老人和撲救火災,同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城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連接(FAS平臺)后,可以第一時間通知119消防指揮中心,實現及時報警、迅速調集營救力量、為營救人員撲滅火災贏得寶貴的時間。當火災發生后,初期火災要立足于自救,而養老機構的人員配置多為年紀較大的工作人員,無法真正做到迅速有效科學地使用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和滅火器,不當的使用可能會對使用者和其他人員造成傷害或是阻礙滅火進度,所以通過自動滅水噴淋火系統不僅可以有效地、準確地控制火勢蔓延,起到滅火作用,同時可以節省大量人力參與滅火工作,為成功轉移人員和物資贏得更多的有效力量,達到資源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