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函臨,李瑞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第一、行業集中度高凸顯“臺州醫藥”品牌優勢。當前,臺州藥企主要集中在臨海東部醫藥園區、椒江外沙巖頭醫藥園區、黃巖江口輕化園區、仙居現代工業園區、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此外,臺州集聚區高新醫藥產業園區、華海國際醫藥小鎮、椒江綠色藥都特色小鎮等平臺也正在崛起。臺州醫藥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的集聚優勢。臺州藥企目前的集中度相對較高,已經在國內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臺州醫藥”的品牌優勢已經形成,這對臺州藥企的對外貿易出口具有一定的優勢。
第二、龍頭藥企和高成長型藥企眾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臺州共有醫藥健康產業企業3447家,醫化企業114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0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91家,規模以上醫藥企業78家,上市企業12家。2017年,海正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3.85億元;華海藥業實現營業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22.17%;出口值約7.59億元,同比增長22.94%;海翔藥業原料藥營業收入90972萬元,同比增長28.41%;營業成本59398.5萬元,同比增長13.97%;營業利潤31373.3萬元,同比增長8.28%;出口值約3.1億元,同比增長28.81%;九州藥業原料藥營業收入158826萬元,同比增長1.59%;營業成本105870萬元,同比下降7.54%,營業利潤52956.1萬元,同比增長6.59%。臺州藥企的龍頭企業通過技術擴散對其他藥企形成了技術輻射,有助于臺州整體藥企的技術升級和有利競爭。
第三、市場競爭力較高。目前,臺州藥企已形成批量生產的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共有500多種,在國內外市場銷售份額超過80%的單個品種近20個,超過40%的有40多個,堪稱全球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的“大超市”。盡管目前臺州藥企的主要出口產品集中于大宗原料藥產品,但是臺州藥企及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此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已經沒有太大的利潤空間,對藥企以后的發展不利。因此臺州藥企的領頭羊企業已經在技術專利和產品鏈等方面進行了布局和培育,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對先進的技術專利和相對完整的產品鏈,這對臺州藥企的出口競爭力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第四、氣候優勢。由于氣候原因,發酵類藥物在印度的生產受到一些限制,生產成本提高。臺州地區屬于中亞熱帶季風區,受到海洋水體調節和高山對寒潮阻滯,臺州地區整體夏季少熱,冬季無寒,雨水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境內氣候平均氣溫低于10℃為冬季,高于22℃為夏季,介于10℃與22℃之間為春秋季。臺州的氣候非常適合發酵類原料藥的生產,如海正藥業就具備很強的發酵+半合成能力,這也就意味著印度藥企對臺州藥企原料藥有著高度依賴性,臺州藥企搶占印度原料藥市場有著極大的優勢。
第一、規模仍然偏小。臺州雖然有數百家原料藥出口企業,但僅有23家制劑生產型企業,且只有幾家大型藥企在科研經費方面有較多投入,其所生產的產品也很新穎,與中小型民營藥企間的產品合作較少,導致臺州整個醫藥產業集群整體產品的競爭力上不去,而很多藥企仍只是在盲目擴張產能,導致很多原料藥產品產能過剩。因此,在國際原料藥生產商的排名中,臺州藥企與印度同行相比,平均生產規模仍然偏少,市場規模優勢無法體現,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也偏弱。
第二、原料藥人才短缺。最近幾年,臺州外來人口逐年減少,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臺州醫藥產業發展的步伐。臺州醫藥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臺州本身在醫藥人才培養方面并不占優勢,沒有知名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支持,同時吸引外地專業型人才的進展也較緩慢,另外臺州籍名牌大學畢業生普遍都不愿回到家鄉工作,這就導致臺州原料藥行業嚴重缺少高級專業化人才。目前臺州原料藥生產市場主要缺乏既了解印度藥物政策、技術標準又了解市場營銷體系的專業型人才,整體素質偏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臺州原料藥生產企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實驗數據等程序不嚴。2015年9月,海正藥業由于在檢查中被發現實驗室數據完整性不足,收到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其所生產的15種原料藥禁止進入美國的警示函(現已解禁);而在2016年9月,海正藥業又因藥品生產檢查被發現諸多不規范問題,被歐盟藥品管理局建議撤回現有的有效GMP;FDA就對臺州藥企的原料藥檢查中發現實驗室數據完整性方面不足等問題,先后對海正藥業、海翔藥業等臺州藥企發出警示函,禁止這些企業生產的原料藥禁入美國。實驗數據等程序嚴格對于醫藥企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生產程序嚴格規范,另一方面則是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這類事件的發生,對臺州原料藥企業的國際形象和出口信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擊。
第一、國家新醫改政策為醫藥行業帶來新機遇。近兩年,我國政府對于原料藥的生產和進出口都給予了非常多的優惠和支持政策,為臺州藥企穩定原料藥貿易打通關節。特別是2018年4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通過完善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仿制藥研發、提升質量療效,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讓外界感受到我國政府在仿制藥改革等方面的決心。如九洲藥業受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政策,2017年原料藥產品業務呈現量價齊升之態;華海藥業憑借7個產品9個品規的仿制藥通過一致性評價,其營業收入與2016年相比增長22.17%。
而臺州政府于2015年出臺的《關于加快醫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就是要將臺州打造成世界級的高端醫藥產業制造中心和“中國綠色藥都”,并通過設立醫藥產業引導基金、確保優先享受扶持資金、鼓勵有效投資等10個“政策大禮包”,積極吸引國內外藥企到臺州投資設廠。
第二、全球藥品專利到期高峰來臨。據預計,近五年內陸續將有1940億美元規模的原研藥面臨專利到期,這就為臺州藥企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原研藥專利到期為臺州藥企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使得臺州藥企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原料藥生產層次有了合法合理的保障。臺州藥企目前相對產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容易形成規模優勢,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空間。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臺州藥企在本次專利到期高峰來臨時未能抓住機遇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空間的話,未來臺州藥企的持續發展將受到更大的挑戰。
第一、印度制藥業的崛起。當前,印度是世界上第四大藥品生產國。在過去幾年間,印度一些原料藥龍頭企業通過收購,積極進行海外拓展,通過國際業務合作與并購,不斷向制劑延伸,印度醫藥行業也因此取得快速發展。在世界金融研究所公布的全球19家最大原料藥生產商中,排名前五的藥企中印度就占了四席,而第五是以色列的梯瓦制藥公司。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是除美國外經美國FDA批準數量最多的國家,而這些獲得美國FDA批準的藥企也能夠持續獲得全球其他國家的監管部門的批準,我國原料藥第一大國的身份受到嚴重威脅。
第二、臺州藥企外流。近年來,臺州藥企陸續外遷。一方面,由于受到城市功能調整和沿海工業區塊規劃建設的影響,臺州藥企新建或改造項目遭到嚴格限制,并且已遭受多次“整治搬遷”。而藥企迫于發展空間需要,就轉移到外省設立新廠。另一方面,例如江蘇、上海等周邊省市都加大了對醫藥產業的支持和發展力度,在產品、技術、資金、人才以及市場等方面與臺州進行激烈競爭。藥企也為了能夠更快捷的獲取更多信息和資源,而選擇將總部遷往更高能級的地區來尋找供應商和客戶群。
通過對臺州原料藥對印度出口的SWOT分析,筆者認為:臺州原料藥的市場前景較為廣闊,但是對印度的出口貿易會受到較多的限制,如果不能有效地解決貿易保護問題和自身產業升級的問題,臺州原料藥市場將落到產業鏈的底端。只有借助國家扶持政策,以及當前的良好形勢,提早布局,快速轉型升級,才能在以后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更有利的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