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偉
(廣西民族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0)
籃球運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為學校體育的主要表現形式,也肩負著青少年體魄健康的重任,在學校開展籃球運動課程,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必須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輔助快樂體育的標準,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籃球運動技能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進而達到“終身體育”的目標。近年來,京山縣中學的籃球開展情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立足發展京山縣中學校園籃球的目的進行深入的剖析,以期找到最佳的發展路徑。
通過對京山縣城區5所中學籃球教學的現狀調查顯示,籃球教學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授課,課時安排為每周2節課,教學內容以籃球理論、籃球技戰術以及基本技術動作為主,旨在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對具體的技術動作要求不高。其中五所學校籃球專業的教師共23人,從事體育教育年限集中在6—10年,年齡在35歲以上,籃球體育教師有科班出身,也有其他專業的老師兼職籃球體育教師的情況。學校籃球教師對籃球運動在學校的開展持支持的態度,學校籃球場地設施有限,翻新或建造不夠完善,且不能滿足多個班級同時上課,籃球器材較為陳舊,學校不能定期更換籃球器材,造成籃球個數與班級人數的不等,給籃球教師增加了上課難度。
京山縣中學的籃球運動課堂,依舊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流教法,新型教學方法仍處于試驗階段,未能成功普及到每個班級。就調查表明,籃球運動教師對于改革后的教學方法處于被動接受的階段,不能清楚的認識到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學方法的改善是必然的趨勢。
教師的再教育學習是提升本身專業技能與積累教學經驗的必然過程,是全面發展教師教育能力的畢竟途徑。京山縣每年都有各種培訓學習機會,但是就籃球運動教師來說,很少有專門對籃球教師的培訓。學校想要提高籃球運動教師的教學能力,就要有針對性的對籃球教師進行專門性培訓,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學校體育場地是發展體育教學的硬件要求,是開展體育課程的關鍵所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好的學校籃球運動理念,沒有籃球場地與籃球器材也是紙上談兵。京山縣中學籃球場地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校籃球運動的發展,其中籃球場地中塑膠場地尚未完全普及,一部分學生只能在水泥地的進行練習,同時籃球架的不足大大挫傷了一部分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京山縣中學籃球運動受限于學生乃至家長的思想影響,認為學習籃球運動就是單純的為了娛樂,不應該占用學生太多學習文化課的時間。學校部分領導與教師同樣認為體育課程的上課時間是可以被其他文化課程占用的,這樣不但擠壓了學校籃球運動的教育資源,而且不利于學生系統的學習籃球運動知識。從調查中可知,學校很少組織籃球比賽,體育課程中的籃球運動結課考試較為寬松,且考核成績不列入學生期末總成績。
教學方法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知識的聯系紐帶,直接影響著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增加教學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要求教師在改革的過程中慢慢的去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內容,確保改革的效果,從而增加我們對改革成功的信心。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改變單一的“一刀切”教育方式,尊重個體差異,“放權”給學生,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
學校籃球運動的高速發展離不開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的增長。學校籃球教師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專業素質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培訓實現的,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缺乏最新的理論知識,而年輕教師往往經驗欠缺,學校應該頻繁的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尤其是年輕教師,他們是學校更好的發展籃球運動的中流砥柱。
建設完善的學校籃球運動設施,在籃球場地、籃球架以及籃球上達到符合學校師生人數的要求,讓學生有充足的場地進行籃球運動練習,在滿足師生進行籃球運動課程的情況下,適當對社會人員進行有償場地使用,彌補全民健身的運動場地不足,既能達到一定的社會效益也實現了經濟效益,可謂是雙贏的局面。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學校籃球體育課程開展要有一個全新的面貌。學校籃球運動在開展的過程中增加對籃球運動的了解,在實際施行中增加學生課余籃球活動機會,同時在觀念上打消其他教師隨意占用籃球課堂的心態,同時將體育課程的成績納入期末成績中進行評比,全方位加強學校籃球運動的重視程度。
在學校與社會各界的關注下,京山縣城區中學籃球運動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但是挑戰與機遇共存,只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完善發展中出現的不足之處,勢必會讓籃球運動在京山縣的發展上升一個全新的高度,為籃球運動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全民健身理念的實施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