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加快,其中交通運輸系統更是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這一方面為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同時也對交通系統工程的設計和建設施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橋梁隧道作為交通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強的社會公共性,一旦其設計中存在不合理之處,那么不但會給工程投資和后期運營帶來消極影響,使建設和維護成本大大提高,而且還會給橋梁隧道項目的安全運行造成巨大隱患,進而威脅到使用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因此必須引起充分的重視。
橋梁隧道設計作為橋梁隧道建設施工的依據,必須應用科學的態度進行慎重對待。而在橋梁隧道設計過程中,隔震設計起著巨大的作用,保障隔震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是提升橋梁隧道安全運行性能的關鍵所在。在橋梁隧道項目中,只有利用科學的隔震設計和有效的隔震技術措施,才能將橋梁隧道的隔震效果發揮出來,進而也才能減小地震后的損失。本文正是立足于這一出發點,對隔震設計理論及其在橋梁隧道設計中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最后對橋梁隧道設計中的隔震設計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對橋梁隧道項目的設計建設工作能夠有所借鑒。
橋梁隧道的設計質量對橋梁隧道工程的后續施工及其整體運行質量影響巨大。橋梁隧道設計工作涉及到的內容和因素較多,要確保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升隔震設計水平是關鍵,而這也是現代化橋梁隧道設計的主要內容,需要進行重點分析和研究。
橋梁隧道設計中的隔震設計目的是為了保護工程的整體結構,使其對地震災害的破壞作用具有一定的抵抗性。隔震技術的實現途徑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延長橋梁隧道結構的自振周期,避免在遭遇地震災害時,橋梁隧道結構的自振周期因與地震周期出現吻合而導致的結構共振問題發生;第二,可以增加橋梁隧道結構的阻力,比如添加阻尼裝置,使得即使遭遇地震災害,橋梁隧道也可以將震力快速分散,降低地震對主體結構的沖擊破壞;第三,對于橋梁隧道的結構而言,水平地震力的破壞作用尤其大,所以為了降低地震水平力的影響,可以對橋梁隧道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促使其受到的內應力可以實現快速分散,進而達到保護橋梁隧道結構的目的。
在進行橋梁隧道項目的設計時,通過采用隔震設計手段可以使其結構構件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塑性。除此之外,還可以對橋梁隧道的某一特殊部門結構單獨采用隔震措施,以實現對特定部位結構的重點保護。同時,還需要對隔震裝置的等效剛度和阻尼進行計算,并依據計算結果合理確定隔震裝置。附屬結構同樣是隔震設計的基礎。在進行附屬結構的隔震設計時,只有保障設計工作足夠精細,才能確保隔震設計在遭遇地震災害時可以有效發揮作用。
首先,在進行隔震設計前,要對橋梁隧道項目所在區域的地質和地基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調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初步確定隔震設計的技術方案,這也是提升設計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第二,設計人員應對工程項目現場進行全面的實地考察,核實橋梁隧道的服務年限,并結合設計方案確定隔震裝置,進而確保隔震設計可以真正發揮其應用的功效;第三,隔震設計完成后,需要提升橋梁隧道的整體抗震性能;第四,抗震裝置的選擇也是隔震設計的重要內容,要根據橋梁隧道項目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抗震裝置,確保所選裝置與工程實際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能夠滿足橋梁隧道結構的力學性能;最后,當采用隔震設計后,如果遭遇地震災害,那么橋梁隧道的一些結構可能會出現位移情況,所以需要在震后對其結構加以調整以保障運行安全。
進行隔震設計的方式是在施工中安裝隔震裝置,進而使橋梁隧道可以得到柔性支撐。此外,還可以通過安裝阻尼器來達到隔震設計的目的。因為阻尼器可以提升橋梁隧道的阻尼作用,進而降低地震災害對橋梁隧道結構的沖擊破壞作用。近年來,國外一些學者和相關機構在對橋梁隧道的隔震設計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重大的突破,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僅僅處于初期階段,當前的研究成果還遠未達到系統化和體系化,采用的一些隔震設計措施也主要是借鑒自國外的設計經驗和研究成果,長此以往,則必然會對我國相關工程的設計建設工作造成不利。
在進行橋梁隧道的設計作業時,采用隔震設計可以顯著改善由震害產生的破壞力在各個結構支座間的分布,進而就可以起到對基礎重要部位的保護作用。在橋梁隧道設計中進行隔震設計還可以對橫向剛度進行調節,從而改善橋梁隧道結構扭轉的平衡問題,而這就能顯著降低地震力。
在橋梁隧道設計中進行隔震系統設計可以促使整體結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這樣就可以在不提高工程投資的基礎上提升工程的使用安全性。在橋梁隧道設計中采用隔震支座,可以減小因為溫度或其他因素導致的形變,這樣就為減小伸縮縫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總之,采用隔震設計的橋梁隧道即使遭遇了較大的地震災害,也可以比較方便地對隔震設計和裝置進行調整,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維修時間和成本。
橋梁隧道的隔震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隔震裝置的設計和其他結構的隔震設計。其中,前者是隔震設計的主要內容。當前橋梁隧道隔震設計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彈性反應法,雖然不同國家出臺了不同的設計規范,但這些規范間的差別并不大。該方法之所以被全球許多國家所廣泛采用,一方面是因為其計算原理比較簡單,利于在施工建設中快速應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和當前的設計計算方式比較類似,更容易被接受。這里需要重點提及的是,隔震裝置設計的關鍵在于對等效剛度和等效阻尼的準確計算。為了提升計算結論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就要求設計人員必須具備高度專業的技術知識和設計經驗,能夠對橋梁隧道結構對地震響應的程度進行比較準確的預估,而這也是影響其設計合理性的一個瓶頸和難點,還需要我們不斷對其進行發展和完善。
總而言之,對于現代化橋梁隧道工程,隔震設計是有效提升橋梁隧道主體質量的關鍵環節,只有加強對隔震設計的研究和應用力度,積極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經驗和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國的工程實踐不斷進行優化和改善,才能真正提升橋梁隧道的隔震性能。
[1]唐亞江.設計中隔震設計的重要性分析[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11):40.
[2]秦雪濤.淺談橋梁設計中隔震設計的重要性[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8):130.
[3]張小明.橋梁設計中隔震設計的重要性[J].交通建設與管理月刊,2014(7):108-110.
[4]王萍.關于橋梁設計中隔震設計的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1):44.
[5]閆昌江.淺論橋梁設計中隔震設計的重要性[J].民營科技,2014(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