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芳
摘 要 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中心學校近年來抓住校園擴建的機會,未雨綢繆,提早規劃,以教師的實際需求為依托,以“三用”為突破,抓住重點,凸顯特色,切實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給農村學校帶來新的生機與發展。
關鍵詞 教育信息化;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農村學校;校園電視臺;電子班牌;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8)15-0073-03
1 前言
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中心學校位于鎮海區西部農村山區九龍湖鎮田顧村,與風景秀麗的九龍湖旅游區相鄰。作為一所建筑環境、設施設備及教育教學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學校,九龍湖中心學校結合校園擴建、改建良機,在省市區教育信息化相關規劃的指引下,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給學校帶來新的變革與發展。
2 準確定位,形成共識,夯實智慧校園建設基礎
高度重視,形成共識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盵1]2012年校園擴建之初,學校組織全體班子成員和全體教師分層分批多次深入學習國家、省、市、區教育發展規劃,分析當前所處的社會背景——社會信息化大環境,從學校領導到每個普通教師一致認為:沒有智慧校園就沒有校園現代化,沒有智慧校園就不能破解學校發展的難題。由此學校確立智慧校園建設的發展目標,將創建寧波市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分步列入學校發展規劃之中,校長作為CIO,首次設立學校新的中層職能部門——信息中心,配備主任一名。
精心部署,描繪藍圖 確定智慧校園建設目標之后,學校邀請專家,結合校園擴建規劃,經過多次實地勘察、圖紙規劃設計,根據18個班級規模實際情況,確定學?;A設施。其中,信息中心總控室一間、計算機教室一間、微格教室一間、校園電視臺一個,開設校園網站系統、校園音響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電子圍欄系統、訪客登記系統、電子大屏系統、家校互聯系統、電子班牌系統、校內聯系系統等九大系統。借助“三室一臺九大系統”服務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為學生學習、教師培訓、校務管理、家?;ヂ摰葮嬛饛姶蟮慕换テ脚_,打破傳統教育的時空局限,扎實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突破關鍵,提升素養 學校得到上級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規劃藍圖逐漸變成現實,關鍵問題就是如何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經過針對廣大教師的需求調研,學校以“三用”(即“能用”“會用”“愿意用”)為突破,合理安排教師培訓內容,拓展培訓方式,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首先是提升管理隊伍的信息技術能力。加強對校級干部和信息中心主任為核心的學校信息化管理隊伍的培訓,包括信息化環境建設能力、信息化實施執行能力和技術保障整合應用的指導能力。其次是提升教師群體信息技術能力。通過基礎培訓、專題培訓等手段,掃清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層面的障礙,如組織“班班通”教學、交互式電子白板、網絡教研、微課制作、曬課、優課錄制等的應用培訓。
3 抓住重點,凸顯特色,全面實施智慧校園建設
貼近學校實際需求,自主開發功能模塊 日常教學管理中經常遇到煩瑣或重復機械的工作任務,學校結合各部門的具體需求,自主設計并開發相應軟件,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增效作用。
1)代調換課系統。通過代調換課系統(圖1),改變了教導處書面通知的形式,代課調課換課等工作更加人性化。教師自主申請填報代調換課信息,完成后短信即時提醒教導處負責教師,再由教導處負責教師審核,審核完成短信即時通知相關教師,并在模塊頁面中顯示相關信息。學期末,系統后臺自動生成各人的學期代課總數。
2)值周評分系統。通過值周評分系統(圖2),改變原先扣分單送班級開展學校三項競賽的形式,評分反饋更加及時。教師通過在線評分,評分后系統自動以短信形式及時通知相關班主任做好相關教育工作。
3)設備報修系統。通過設備報修系統,教師不用再口頭告知設備損壞情況,設備維修更加高效。教師發現設備問題,通過在線填報,系統以短信形式及時通知相關負責人;維修狀態更改后,系統再以短信形式告知報修教師。
4)安全日報系統。通過安全日報系統(圖3),快速有效地實現一日三報制度,正副班主任根據填報權限,分三個時間段填報信息,全校班級填報完成后將自動生成統計信息,有效預防校園安全事故。
此外,還有工作計劃、總結,周行事歷安排,學校資源庫,學生家校互聯平臺等,大大提高了學校管理效率。
打造校園電視臺,圓農村學生電視夢 2014年9月,學校成立校園電視臺,配備有五臺攝像機、四臺照相機和一套虛擬演播系統,并將校園電視臺命名為“初陽電視臺”。“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漢代劉向《說苑·建本》),意寓少年兒童如初升的太陽那樣鮮亮靈動,充滿生機。學校也是希望通過這縷初生的暖陽溫暖每個農村學生的童年,圓他們一個電視夢。
1)組建骨干隊伍,部門協同合作。初陽校園電視臺由學校德育副校長直接任臺長,信息中心予以技術支持,每年在海選的基礎上組建采、編、播工作的骨干隊伍,其中包括八名小主持、四名小攝像師和12名小記者[2]。初陽電視臺堅持“廣納賢才、選拔精尖、學生主導、教師引領”的發展模式。這支由學生組成的骨干隊伍在專業教師帶領下成立初陽工作室,分別負責電視臺的新聞采編部、編導工作坊、后期制作室和宣傳統籌組,各部門相互合作。
2)欄目大力革新,品牌精優推進。初陽電視臺經過四年的發展,共播出25期節目。為了讓廣大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初陽工作室的成員不斷探索和創新欄目,幾經改版,最終設置了《出彩小龍人》《九小風向標》和《初陽小講堂》三個固定欄目。
《出彩小龍人》是電視臺的品牌欄目,所有節目都是從學校組織的以學生自薦或是班級推薦方式報名參與的“九小大舞臺”系列活動中精選出來的,有學生表演手指轉籃球、拉丁舞,也有學生表演古箏獨奏、架子鼓等,極大地提升了農村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
《九小風向標》重點報道學校重大新聞、各種大型活動,也表揚校內涌現出的好人好事,揭露校園內出現的不文明行為或現象,倡導文明禮儀。
《初陽小講堂》介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增長知識、豐富見聞,講述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或開心事,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3)師生齊愛初陽,收獲別樣精彩。正是因為校園電視臺播放的節目來自學生實際,由學生采編制作,親近生活、形式生動、角度新穎,自開播以來廣受全校師生的喜愛,每次播放的時候,他們都會自覺安靜專注地收看。初陽校園電視臺不僅活躍了校園生活,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成為學校校園文化的品牌。近年來,在全體主創人員的齊心努力下,初陽電視臺曾榮獲浙江省“十佳優秀校園電視臺”稱號,參評的校園新聞多次在省里獲一、二等獎。在第十四屆中國中小學校園影視評比活動中,初陽電視臺榮獲“全國優秀百佳校園電視臺”榮譽稱號,選送的作品《校園土豆文化節》獲全國校園新聞專題一等獎。
建設電子班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每個班級都配備了電子班牌。電子班牌的應用,能夠使隱性的學校辦學理念、校訓、校風、學風等校園文化因素顯性化,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具有良好風貌、文明有禮的校園文化環境。在內容選擇上,學校不僅關注整體校園面貌的呈現,更涉及各個班級的建設,力爭出現百家爭鳴、各有所長的情況,設定了幾大塊內容。
1)班級榮譽展示。班級的基本情況、成員組成及班級特色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每次集體或者個人活動后,及時用電子班牌呈現獲得的榮譽,增強集體榮譽感。
2)班級活動展示。每學期學校都會組織如慶國慶、迎元旦、慶六一、紅五月、月度出彩小龍人評選等活動,各個班級通過電子班牌積極展現班級風采,進行宣傳報道。
3)學生課余生活。學生的課余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運用電子班牌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他們有益的課余生活,是一種良好的德育滲透方式,引導學生健康向上地生活。
4)德育主題活動。學校每月都有主題性的活動,如三月份的愛心月、四月份的安全月、五月份的藝術節、六月份的防溺水、九月份的閱讀節、十月份的科技月等,以電子班牌形式呈現相關主題內容,并隨時展示配合學校的主題性教育、班級在主題下的征文、手抄報等活動,不僅豐富了教育手段,也使得效果事半功倍。同時,電子班牌時常播放一些時事新聞,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
電子班牌作為信息技術環境的一個應用載體,其更好的日常輻射、滲透功能,既可代替班級黑板報、墻體宣傳等,又可應用于普及科學知識,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管理能力、探究能力和信息素養[3],值得學校進一步實踐探索。
4 客觀分析,冷靜反思,推進智慧校園持續發展
近年來,學校已經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交互式電子白板全普及,學生管理一卡通系統全應用;通過校本培訓開展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相關培訓30余次;課題“農村小學生電子繪本創作實踐與研究”和“以電子班牌為載體的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在市級獲獎;部分學生在市級信息技術競賽中嶄露頭角……智慧校園建設拓展了網絡教學資源,豐富了學校網站內容,提高了師生信息素養,也進一步促進了作為農村學校的九龍湖中心學校的發展。
智慧校園的快速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例如:教師的信息素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不夠;家庭網絡環境跟不上學生基于空間學習的個性化需求。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基本實現教育信息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的發展目標[4]。作為農村學校,九龍湖中心學校與此目標差距還很大,但是也堅信,在區域整體規劃與應用驅動下,學校腳步扎實、同心協力,全面開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應用與融合,離此目標就會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中心學校.初升暖陽 助力農村孩子的電視夢[J].浙江教育技術,2016(1):22-23.
[3]尹恩德.電子班牌在教育教學中應用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4):41-42.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