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漢
一時“劍拔弩張”的中美貿易戰,以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戲劇性地開始,然后以美國財長姆努欽最近公布“暫不與中國開展貿易戰”框架協議戲劇性地結束,中美雙方通過貿易摩擦得出了兩國合作共贏、避免沖突才能保證雙方利益的共識。
應該說,在美國宣布對中興進行制裁后,中國旋即對有關事態的發展表示了強烈的關注,同時也采取了相關的措施來推動問題的解決。中美都是貿易大國,也是雙方各自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合則兩利,敗則兩傷,因此“停戰”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結果。
如果中美貿易戰爆發,最有可能受到沖擊的是我國制造業。如今,在中美貿易“停戰”之后,中國制造業將如何增強核心競爭力以獲得更大的市場,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制造業的發展,往往受到國家政策、市場環境、企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未來人工智能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新時代已經對制造業提出了智能化轉型的新要求,2015年我國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的戰略部署,面對時下互聯網化智能制造的時代和當前國內外制造業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在企業相互吞并、相互搶占市場機遇的態勢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理念促使企業積極調整自身的發展目標來迎合市場的需要。目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制造的自動化和信息化逐漸布局階段,智能化升級已經成為制造業的當務之急,因而只有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更好更快的實現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才能以獨特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個國家為了實現本國的利益都毫不放松,在關鍵行業和核心技術方面尤其注重保護,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術、資源等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閉關鎖國只能導致故步自封,發動貿易戰將更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使得各國的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更大的挑戰和風險。特朗普很清楚,挑起貿易戰,受損害的不僅是中國制造業,美國經濟也難以幸免。
如今,中美貿易戰“停火”給了中國制造業一個機遇,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來參與良性競爭,“中國制造”的品質需要更大的市場來促進和提升,因為自身強硬才是應對各種貿易戰最有力的武器。所以,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大勇氣加速推進改革開放,勇于把握市場機遇,緊抓一切可能的機會促進產品的優化升級,在轉型升級中積極創造良好的制造業生產氛圍,從而加快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轉變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