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港后,內外交困的幕府為自救自強,自1854年至1867年接連推行了安政、文久、慶應等三次改革,即幕末改革。從日本資本主義近代化的全過程來看,幕末改革邁出先期探索的第一步。為明治維新提供了政策思路、工廠設施和人才梯隊。在此基礎上,明治維新得以全面展開并實現社會轉型的第二步。維新期間,前十年的歐化改革,決定性地將日本引向資本主義道路,同時也產生了財政困難、社會動蕩和政府危機等問題;以天皇親政并介入改革為標志的后十年改革,維新官僚及時糾正失誤,全面調整近代化政策,走出困境并最終使資本主義在日本扎下根。政策調整成為決定維新成敗的關鍵。甲午戰爭前,光緒朝的中國官紳精英多對明治維新不以為然;馬關締約后,從戊戌變法到清末新政,明治維新轉而成為中國模仿的對象。
(摘編自《日本學刊》2018年第3期,作者:宋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