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際,中國社會由古代向近代轉型,文化也相應由中古形態向近代形態轉軌。明清時期啟蒙思想在學術上的表現,顯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向近代轉化的趨勢。中國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來,而是西學與中國自發的啟蒙文化互相激蕩、互相匯合的結果。晚清學術四杰中,徐光啟在西學東漸之前即運用數學語言和擅長實證研究。顧炎武開始區分天下與國家的概念。王夫之闡明了物質不滅論、能量守恒論、進化史觀、文化中心多元論等唯物主義思想。黃宗羲開辟了民主主義政治理念的先路。明清學術四杰是中國近代啟蒙思想中提供本土資源的突出代表。黃宗羲們在日落的“明夷”之際書寫的早期啟蒙文字,等候未來的覺醒者訪問(“待訪”)。200多年后,終于等候到知音的拜謁,而前來就教的,不是某一個“圣明之君”,而是近代中國亟求社會變革與進步的一代民主主義者。
(摘編自《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作者:馮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