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琴 陳伯清 潘國慶 王紀忠 陳新紅
摘要? ? 針對“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中技能型農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自身特點,卓越園藝專業通過打造園藝植物“生產—加工—控制”理論教學體系,構建“一條主線、兩大平臺、三個層次、四大模塊”全方位、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了卓越園藝人才的培養目標。本文從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卓越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 卓越農林人才;園藝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 G64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275-01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12年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決定啟動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3年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下發《關于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正式啟動“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實用技能型卓越農林人才的培養目標是以服務產業發展和農業技術推廣為指向,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技術過硬的技能型農業人才[1]。2014年9月,淮陰工學院園藝專業成功獲批國家首批實用技能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項目。卓越園藝人才計劃的實施可以為區域培養大量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升區域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區域農科教合作、產學研協同發展,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所需,具有重要意義。
穩步推進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必須深入研究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農林人才的知識需求、能力需求和素質需求特征,構建有效的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卓越人才脫穎而出[1]。按照“卓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的要求,培養方案應包含諸多方面的內容,例如培養目標、培養標準、課程體系、企業培養方案和質量保障體系等[2]。本文從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卓越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提供科學參考。
1? ? 卓越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總體思路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在于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淮陰工學院“立足蘇北、服務江蘇、面向全國”的辦學定位,卓越園藝專業以“培養與需求”對接為培養理念,堅持“夯實基礎、加強實踐、提升能力、注重應用、激勵創新”的培養模式,發揮學科交叉優勢,以培養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卓越園藝人才為主線,圍繞園藝植物“生產—加工—控制”打造“產業鏈”理論教學體系,精煉“核心課程群”,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高素質實用型卓越園藝人才。
2? ? 打造“產業鏈”理論教學體系
科學合理的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前提[3-4]。卓越園藝專業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充分利用園藝與農學、食品、生物多學科之間存在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和創新的優勢,突出體現跨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特色,圍繞園藝植物“生產—加工—控制”產業鏈,精煉“專業基礎”“園藝植物生產”“采后貯藏與加工”“質量檢測與控制”四大“核心課程群”,打造園藝專業理論教學體系。“專業基礎”課程群由學科基礎和專業基礎核心課程組成,“園藝植物生產”課程群包括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保護學等專業核心課程,“采后貯藏與加工”側重園藝產品采后保鮮技術、加工工藝和貯藏運輸等課程,“質量檢測與控制”課程群則包括現代儀器分析、園藝產品品質分析、微生物檢測技術等課程。通過四大“核心課程群”的學習,使學生具備比較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3? ? 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依據高素質卓越園藝人才培養要求,圍繞淮陰工學院人才培養定位,園藝專業以創業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為主線,融合校內—校外資源,圍繞“基礎—應用—創新”能力提升,打造“學科基礎—專業基礎—生產實訓—創新訓練”四大實踐教學模塊,逐步構建了“一條主線、兩大平臺、三個層次、四大模塊”全方位、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保證卓越園藝人才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
3.1? ? 一條主線
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為一體,以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實用型卓越園藝人才為主線,堅持特色發展、科學發展,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堅持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培養模式,夯實學生專業技能,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理論素養和應用能力,激勵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同時,建立有利于卓越園藝人才培養的質量評價體系和動態考核體系,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后勁足”的實用型卓越園藝人才。
3.2? ? 兩大平臺
校企全程合作是“卓越計劃”成功的關鍵[5]。校企合作是地方院校積極參與當地經濟發展,使辦學更貼近實際的重要方法[6]。融合校內、校外資源,構建校內、校外兩大實踐教學平臺,加強產學研合作,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通過校內、校外資源的有機結合,實現學校與企業、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學習與就業的深度融合。
3.3? ? 三個層次
圍繞實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開展實驗、實訓、創新技能鍛煉和能力培養,實現“基礎—應用—創新”能力的逐步提升。基礎實驗以基礎知識考核和思維拓展為中心,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和專業技能。生產實訓以生產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實踐主要以創新精神及創業能力培養為主,主要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開發研究能力和創業能力。
3.4? ? 四大模塊
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是支撐“三個層次”能力提升的基本保證。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包括4個模塊,即學科基礎、專業基礎、生產實訓、創新訓練。“學科基礎模塊”即學科基礎類實驗,通過精選經典的基礎實驗項目來夯實學生的基本能力;“專業基礎模塊”即專業課程實驗項目,涵蓋園藝植物“生產—加工—控制”產業鏈,通過大力整合原有課程資源,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產實訓模塊”由專業勞動、課程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等集中性實踐教學組成,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兩大平臺開展實訓,強化學生的技術開發和服務能力;“創新訓練模塊”由學科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訓練、社會實踐、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等項目組成,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科研和實踐項目,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四大模塊承前啟后、有機結合、相互協調,全面、科學、系統地為培養高素質卓越園藝專業人才提供了根本保障。
4? ? 結語
綜上所述,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7]。淮陰工學院卓越園藝人才培養以綜合能力和素質提升為主線,立足蘇北,優化整合校內外資源,改革傳統教學體系,創新卓越人才教學體系,實現了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化和區域化。校企合作是我校卓越園藝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其優點是培養具有針對性,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符合企業要求。隨著卓越計劃的實施,我校進一步加大了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力度,實現校企合作常態化。當然,卓越人才培養方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續的改進和不斷的完善。隨著外部環境和人才需求的變化,需要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因此,培養方案的完善是一個連續不斷、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貫穿于卓越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5? ? 參考文獻
[1] 高志強.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運行機制: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農業工程,2014,4(5):90- 92.
[2]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3] 劉澤靜,湯浩茹,汪志輝,等.高校園藝專業(興趣驅動-實踐貫通-強化能力)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農業教育,2012(5):93- 96.
[4] 吳強盛,鄒英寧,劉樂承,等.園藝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3):260- 262.
[5]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6] 鄧明凈,張義奇,盧偉紅,等.從園藝專業就業情況談園藝專業建設[J].時代教育,2013(5):33.
[7] 陳伯清,趙希榮,趙玉萍,等.“四雙四融合”畢業設計教學模式探索:以淮陰工學院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13(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