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麗
【摘 要】目的:探討B型利鈉肽(BNP)、D-二聚體(D-D)、降鈣素原(PCT)及白細胞介素-10(IL-10)檢測在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診斷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間于本院治療的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48例作為觀察組,單純心力衰竭患者48例作為心力衰竭組,單純肺部感染患者48例作為肺部感染組,選取同期于本院健康體檢的48例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所有受檢者接受BNP、D-D、PCT及IL-10檢測,并對其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心力衰竭組及肺部感染組BNP、D-D及PCT水平均高于對照組,IL-10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BNP、D-D及PCT水平較心力衰竭組及肺部感染組高,IL-10水平較心力衰竭組及肺部感染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NP、D-D、PCT及IL-10聯合檢測檢出率較四項指標單獨檢測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BNP、D-D、PCT及IL-10檢測在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且聯合檢測檢出率更高。
【關鍵詞】心力衰竭;肺部感染;BNP;D-D;PCT;IL-10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01
心力衰竭屬于心血管功能不全性疾病,發病后,導致患者代謝能力減弱、各項身體機能減退、免疫低下,并可能引發全身性炎癥反應,進而使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1]。由于肺部感染所產生的炎癥反應接近心力衰竭的癥狀,臨床上無法對心力衰竭并發肺部感染的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及治療,進而對患者的預后產生影響。本研究主要探討BNP、D-D、PCT及IL-10檢測在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間于本院治療的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48例作為觀察組,單純心力衰竭患者48例作為心力衰竭組,單純肺部感染患者48例作為肺部感染組,選取同期于本院健康體檢的48例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36-71歲,平均(53.14±5.68)歲。心力衰竭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35-70歲,平均(52.83±5.59)歲。肺部感染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36-69歲,平均(52.74±5.52)歲。對照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34-72歲,平均(52.92±5.61)歲。四組年齡、性別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參與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1.2 檢測方法 入院后,所有受檢者均空腹抽取5ml靜脈血,離心后取血清,并置于-80℃的冰箱內保存待測。BNP利用日立71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化學發光法進行檢測;D-D利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并采用乳膠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試劑盒由上海太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PCT利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全自動化熒光酶標系統,通過雙抗夾心免疫熒光發光法進行測定;IL-10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試劑盒由美國R&D;公司提供,操作需嚴格遵照說明書。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用SPSS 25.0軟件,計數資料用檢驗,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 ”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BNP、D-D、PCT及IL-10水平 觀察組、心力衰竭組及肺部感染組BNP、D-D及PCT水平均高于對照組,IL-10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BNP、D-D及PCT水平較心力衰竭組及肺部感染組高,IL-10水平較心力衰竭組及肺部感染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檢出率 四項治療聯合檢測檢出率為93.75%(45/48),BNP、D-D、PCT及IL-10單獨檢測檢出率分別為72.92%(35/48)、68.75%(33/48)、70.83%(34/48)、62.50%(30/48),聯合檢測檢出率較四項指標單獨檢測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7.500、9.846、8.649、13.714,P=0.006、0.002、0.003、0.000)。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率,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衰竭心肌的重構有關。隨著心力衰竭的不斷發展,多數患者伴有肺水腫、肺淤血、肺靜脈壓升高等異常情況,對肺泡的換氣與通氣功能造成影響,引發肺通氣障礙,進而并發肺部感染[2]。
BNP是心衰定量標志物,其可有效反映心室的收縮或舒張功能、瓣膜功能障礙等情況。一旦患者發生肺部疾病、心臟功能受損、心力衰竭等,均可能導致BNP水平升高;同時,BNP水平還可有效反映患者的狀態及預后[3]。D-D主要由交聯纖維蛋白產生,其水平升高表明機體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一旦血流回流受阻,血液內將形成交聯纖維蛋白,進而加重患者病情。PCT是臨床上常用的炎性反應指標,在細菌性感染疾病的診斷及鑒別中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及特異度,一旦機體發生感染并發炎癥反應,使大量的降鈣素原釋放到血液中,進而使PCT水平迅速上升[4]。IL-10屬于抗炎性細胞因子,其可有效抑制細胞炎癥,誘導機體免疫耐受,該指標常用于炎癥反應、免疫疾病等的診斷、治療及預后觀察中。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力衰竭組及肺部感染組患者的BNP、D-D及PCT水平均高于對照組,IL-10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BNP、D-D及PCT水平較心力衰竭組及肺部感染組高,IL-10水平較心力衰竭組及肺部感染組低,表明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BNP、D-D、PCT及IL-10水平均改變,且明顯較心力衰竭組及肺部感染組患者高。同時,BNP、D-D、PCT及IL-10聯合檢測檢出率較四項指標單獨檢測高,表明聯合檢測可有效提升疾病檢出率。
綜上所述,BNP、D-D、PCT及IL-10檢測在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且聯合檢測檢出率更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許宗磊,司明文,馮桂青,等.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血漿腦鈉肽與炎性因子的變化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250-252.
姜風琴,張學軍,賀樹鳳,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檢驗指標水平變化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3):572-574.
陳仕軍,黃大海.BNP與TNF-α水平變化早期診斷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的特異性及敏感性[J].海南醫學,2017,28(13):2086-2088.
蔣小紅.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BNP、IL-6、PCT的變化及其與心功能的關系[J].檢驗醫學,2015,30(11):112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