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宜霖
摘 要: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電子信息時代已經廣泛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文學經典在精神生活與文化的構建出現了明顯的衰落,人們的價值觀產生了一些消極的、落后的影響,尤其是文學經典在人們心中的價值變得越來越低,以致于出現文學經典危機。我們應深思和反省是什么造成了文學經典危機,探討以后的文學教育道路應該往什么方向走。
關鍵詞:文學經典 精神文化 危機 文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1
科學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發展,但是隨著國外文化思想的流入以及本國文化思想的流出,不同國度之間的文化相互交融,帶來了既有積極也有消極的影響,尤其表現突出的是我國經典文化的衰退,經典文學被拿來翻改、翻拍成影視作品,極少部分經典文化能夠原樣呈現,很多部分卻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顛覆原著,這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文學經典正在面臨極大的危機,經典不再是經典,流傳千百年的文化被邊緣化,“文藝青年”不再是褒義詞,做好文學教育工作儼然成為目前最為緊要的事情,我們應當對此加以重視。
一、文學經典危機主要表現
一是隨著消費社會文化的展開,視覺文化和媒介文化不斷入侵到人們的視野中,造成了精神生活和文化構建的衰落。文學經典時代的發展逐步變成后文學時代,是由于文化資源開始飽和,文學在生活中的地位已不如從前,經典文學時代已經結束漸漸進入后文學時代。
二是文學批判而演變出來的文學研究,許多經典之作《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被改編了無數次,例如加入了無厘頭和搞笑成分的《大話西游》,把原著名置換成新的語境進行調侃的《水煮三國》、《麻辣水滸》,有些只是與原著名字沾邊,但是內容與經典文學毫無聯系,這些都引起了很多爭議。
三是社會經濟變革的背景,時代的變革必然是人們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和信仰發生大變化的時期,而文學經典作品存在時效性,有很多經典作品都是已故的作家、藝術家在當時的年代根據意境所寫,作品中的經典話語、經典闡釋背后的意義形態和新時代的背景并不融合,更受大眾的審美趣味的影響,這些都是導致文學經典遭遇危機的原因。
二、文學教育的困難之處
1.受到叛逆思潮的影響
文學經典面臨著危機,文學經典的教育及傳播緊密相關,自然也脫不開干系。長期以來,文學教育取材都是來源于文學經典,被委以培育和傳承文學經典的重任。當今文化潮流已然使得文學經典原著不再是其本身的含義,叛逆的思潮正在迅速蔓延,對許多青年學生產生了影響。文學教育在文學經典危機的背景下,還要面臨取材的問題及文學教育如何能夠得到教育對象認可的問題。
2.教育者闡釋的偏差
目前學校所用的文學教育教材都是國家教育部審核過的,教師都是直接對著教材進行文學講解,但是教師一般都是作為旁觀者對作品進行闡釋,有時候會忽略了某些角度上所要表達的含義,他們在闡釋的過程,也許已經偏離了作品原來的預設,不同的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因人而異,受到知識面、價值觀、人生觀、文學觀的影響,價值的取向和精神境界往往不在一個層次。
3.受教育者方面
許多青春期的少年學生對待傳統文學經典存在著一些叛逆的思潮,他們喜歡新鮮的事物,對新事物非常敏感,如今潮流文化經典被篡改、顛覆的現象無處不在,他們接收著這些信息,可能無法分辨是非,甚至覺得這是一種潮流,而加入惡搞經典的行列當中。在這樣的環境下,經典對他們來說遠遠不如潮流有趣,導致一些學生失去了對經典文化閱讀的興趣。也許他們會為了考試、為了完成功課而去學習,但是卻失去了文化教育的真正意義。
三、文學教育的改善和建議
1.加強對文學教育的重視
我們如何才能夠在面臨文學經典危機的情況下不偏不倚的進行文學教育,這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及探討的問題。首先要對文學教育加以重視,樹立自身正確的經典觀和文學觀。所有的文學經典都是漫長的時間沉淀下來的精髓,不應該拋棄經典跟隨一時的文學思潮,隨波逐流。
2.加強對學生文學經典的培養
學校的文學教育內容一般涉及文學史方面,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讓學生研讀經典文本,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加以聯系去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文學原理教育與思想規訓綜合。對于經典文學的研讀,需要深入去理解,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幫助,解釋和分析一些比較深的含義,學生要細細去品味經典文學,自我分析領悟其中的深意,領悟經典文學中的藝術價值、思想內涵。有一些經典文學可能比較難理解,會讓學生無法理解導致失去興趣,老師應當尋找方法增加學生對文學閱讀的興趣,提升學生對文學經典知識的渴望,并讓他們學以致用,在真正理解了含義的基礎上面對考試可以得心應手。
3.文學教育的升華
文學教育不應只是局限于教育,我們的目的是培養精神、情感、體魄都健康的人,重點是在于受教育者,我們要以其為主體,關注其情感、精神、人格、情趣的提升,而不是為了社會的發展一味的灌輸知識與能力培養。例如古代詩歌文學,有助于提升人格修養,里面包含了對文學教育的定位思考,詩歌還具有人文教育、審美教育的魅力。文學教育應當致力于提升教育對象的文化修養,讓受教育者能夠理解、欣賞從古到今保存下來的幾千年文化,尊重、愛惜保護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文學經典是值得后人傳承的文化遺產,它包含有豐富的情感、高尚的情趣、深刻的思想,是歷史長河經過千挑萬選而遺留下來的精品,我們不應拋棄它。
四、結語
中國傳統教育向來都是要求學生熟讀經典文本并且背誦全文,雖然熟讀、背誦經典文學可以傳承文化、培養文化理想,但是重點是在于理解其中的含義以及領悟其藝術價值與思想內涵,死記硬背并不是文學教育的初衷,也不應當僅僅是為了考試而去學習。建議學校加強宣傳,讓學生應當有一種覺悟,文學經典的學習是為了提升自我人格修養,提升審美觀念,增加自身內涵。經典文學的人文價值與審美價值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的,是文學教育的范本,受教育者應當重視。
參考文獻
[1]金靜.文學經典危機與文學教育[J].文學教育(下),2016(10):101-101.
[2]鄧宜湘.文學經典文集與文學教育[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5):00261-00261.
[3]周露.文學經典危機與文學教育初探[J].長江叢刊,2016(35):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