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超 邢花蕊
【摘 要】目的:觀察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搶救中機械輔助通氣及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78例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隨機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行常規搶救及護理,觀察組應用機械輔助通氣及護理干預,觀察搶救效果。結果:觀察組搶救成功率、PaO2、S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機械輔助通氣及護理作用下,可顯著提高ICU搶救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
【關鍵詞】機械通氣;急性左心衰竭;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2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種急危重癥,發病后主要表現為急性肺水腫、心源性休克,病情可迅速進展,且多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對患者生命產生嚴重威脅。研究表明,ICU搶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過程中,應用機械輔助通氣及全面護理干預后,搶救效果可明顯升高。因此,本院ICU即將機械輔助通氣措施應用到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搶救中,同時開展護理干預,效果較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78例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2017年4月~2018年9月,男42例,女36例;年齡平均(52.7±3.9)歲;原發病:冠心病3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8例,風濕性心臟病10例,擴張性心肌病6例。納入及排除標準:(1)符合診斷標準;(2)無機械輔助通氣禁忌癥;(3)知情同意;(4)排除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者。隨機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例,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及護理;觀察組應用機械輔助通氣及護理干預:(1)機械輔助通氣:①對于神志清楚、可主動配合患者,采用無創機械通氣,通氣模式設置為無創正壓通氣,吸氣壓先設置為5cm H2O,視患者情況逐步升高,直到10~20cm H2O,呼氣壓設置在3~8cm H2O,吸氧濃度設置為35%~70%;②對于神志不清、配合程度差,或對無創通氣無法耐受患者,采用有創機械通氣,經口氣管插管,通氣模式選擇容量控制/輔助,呼吸頻率、呼吸比、潮氣量、吸氧濃度分別設置為16~20次/min、1:1.5~2.0/400~500ml、50%~100%,初始呼氣末正壓3~5cm H2O,壓力升高逐步進行,直到10~15cm H2O,吸氧濃度也要逐漸下調,直到低于50%,糾正缺氧后,模式改為SIMV。機械輔助通氣期間,對人機對抗密切觀察,一旦出現,嗎啡、咪唑安定等藥物常規應用。(2)護理干預[1]:①密切觀察病情:巡視間隔15~30min 1次,著重關注呼吸是否同步于機械通氣,通氣期間,呼吸機參數參照患者病情、動脈血氣分析結果適當調整;②氣道護理:氣道始終維持在濕潤狀態,分泌物及時清除,合理控制濕化溫度,保持在32~35℃,吸痰間隔1~2h進行1次,若咳嗽癥狀出現,且伴有明顯痰鳴音等癥狀,吸痰要立即進行,翻身叩背間隔2h 1次,同時實施肺部叩擊,使分泌物排出;③氣管插管的護理:妥善固定氣管,于氣管插管上分別纏繞兩條膠布,呈“十字交叉”方式在患者臉頰兩側粘貼,同時在頭部繞一圈牙墊的系帶,增強固定效果,防止氣管黏膜損傷,膠布及寸帶的松緊度經常檢查,調整適當進行,每天進行2~3次的口腔清潔,口腔護理液依照口腔pH值、細菌培養結果適當選擇,擦洗時,氣管要用手(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固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搶救成功情況;搶救1h后,檢測血氣分析情況,指標包含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飽和度(SaO2)。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分析,用t或 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搶救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39例患者經搶救后,38例成功,1例死亡,成功率97.4%;對照組39例患者經搶救后,31例成功,8例死亡,成功率79.5%。兩組差異顯著(P<0.05)。
2.2 搶救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觀察組PaO2、S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ICU搶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時,常規搶救方法包含強心、利尿、去除誘因等,雖然癥狀能夠得到改善,但部分患者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因此,搶救期間必須要開展機械輔助通氣,使搶救效果提高。搶救中應用機械輔助通氣后,可增加氣道壓力及胸腔內壓力,促進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同時,血壓升高速度得到緩解,心室跨壁壓力減輕,將心臟的前后負荷減輕;復張原本未通氣的肺泡,并保持在開放狀態,讓氣道閉合減少,促進氧交換,緩解呼吸衰竭程度;耗氧量也可降低,使缺氧得到糾正[2]。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行機械通氣期間,雖然多數患者神志清楚,但護理工作也必不可少,在護理干預作用下,護理人員會主動落實各環節護理措施,與醫生積極配合,保證搶救工作順利開展,提高搶救效果。
綜上,ICU搶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過程中應用機械輔助通氣,并開展護理干預后,可促進搶救效果升高,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肖雪,高小莉.機械輔助通氣對C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搶救中的效果及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0):267.
汪聰,張燁,陳燦兵.機械通氣輔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癥左心衰竭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23):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