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杰 張大忠 殷建林 張富強
【摘 要】目的:探討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聯合微波消融(PMCT)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將4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24例患者單純行TACE治療,實驗組22例患者行TACE聯合PMCT治療,對AFP陽性者,術后復查AFP含量,了解治療前后AFP變化情況。術后復查增強CT或MR觀察病灶的大小變化及強化程度,評價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AFP陽性患者中AFP含量下降>50%者為75.0%,對照組為36.8%,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77.3%,對照組為3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結論:TACE 聯合PMCT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純TACE,聯合治療未增加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微波消融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1
原發性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惡性程度高,進展快,發現時多數為中晚期或由于嚴重的心肺腎功能障礙,已失去手術切除機會,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是不能切除的原發性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近期療效好,遠期療效不理想。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應用TACE聯合微波消融(PMCT)治療原發性肝癌,獲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和分組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泰州市人民醫院介入科收治的4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臨床資料,分為TACE聯合PMCT治療組(實驗組22例),單純TACE組(對照組24例) 。納入標準:要求兩組在年齡、性別比例、腫瘤大小、數目、肝功能Child-Pugh分級、BCLC分期及治療前AF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標準:①肝功能Child-Pugh分級C級;②合并嚴重的心肺腎功能不全;③門靜脈主干癌栓者;④其它臟器或遠處轉移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單純行TACE治療 在DSA設備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術穿刺股動脈,選擇性插管至腹腔干及腸系膜上動脈,造影觀察肝臟內病灶供血情況,后選擇性插管至腫瘤供血動脈,灌注奧沙利鉑及雷替曲塞,透視監視下緩慢推注吡柔比星、超液化碘油和利多卡因的混合乳劑。TACE治療可重復多次進行,間隔時間4-6周。
1.2.2 實驗組 TACE治療同對照組,TACE后1周行PMCT,在B超引導下將微波消融針插至病灶內,根據病灶大小及患者情況選擇不同功率及作用時間,常規功率范圍40-60W,時間5-10分鐘,超聲動態觀察腫塊被強回聲覆蓋,術中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1.3 指標觀察及評價
1.3.1 實驗室檢查 術前AFP升高者,術后復查AFP含量,了解AFP變化情況,AFP含量下降超過50%定義為顯著下降。
1.3.2 影像學檢查 治療4周后復查增強CT或MR評價近期療效,療效評價參照mRECIST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疾病進展(PD)。治療有效率=CR+PR。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差異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及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療效評價
實驗組治療后CR5例,PR12例,SD3例,PD2例。對照組治療后CR3例,PR6例,SD10例,PD5例。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77.3%(17/22),對照組為37.5%(9/24),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實驗組AFP陰性6例,陽性16例,陽性患者中AFP≥400ng/mL 9例,AFP<400ng/mL7例。對照組AFP陰性6例,陽性18例,陽性患者中AFP≥400ng/mL 8例,AFP<400ng/mL10例。治療后AFP下降超過50%者,實驗組為75.0%,對照組為36.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TACE后的不良反應主要為不同程度的肝區疼痛、發熱、惡心嘔吐等栓塞后綜合征表現、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損害,PMCT后不良反應主要為肝區疼痛,給予對癥處理后,以上癥狀均可得到改善。實驗組所有患者均未發生胃腸道損傷、氣胸、腫瘤破裂出血、腹腔出血、肝膿腫、膽汁漏溢等嚴重并發癥。
3 討論
TACE是目前無法手術切除原發性肝癌首選的治療方法[2], 其原理是通過栓塞腫瘤的供血動脈,阻斷腫瘤血供并結合局部灌注化療藥物的方式來殺傷腫瘤組織,但是大部分患者單純行TACE近期療效較好,遠期療效并不十分理想 [3],其原因在于,TACE會促進腫瘤周邊側支血管的形成,栓塞后腫瘤周圍血管內皮因子高度表達,促進腫瘤血管生成,從而導致腫瘤復發、轉移[4]。單純TACE治療病灶壞死率較低,術后殘留率及復發率較高,而且多次治療容易損害肝組織及肝功能,加重肝硬化程度。因此,廣大醫療工作者一直在探索以TACE為基礎,聯合其它治療手段的方法來增強療效。
微波消融主要是利用腫瘤細胞不耐熱的特點,溫度升高至60℃時,腫瘤細胞就會發生凝固性壞死,組織細胞不可逆性破壞,造成腫瘤原位滅活,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77.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37.5%,兩組患者AFP顯著下降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與單純 TACE 治療相比,TACE 聯合PMCT可以提高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效果,主要機理可能為:①TACE先行阻斷腫瘤血供,可以減少微波消融時因血液流動而帶走的熱量,加強治療效果;②TACE治療后引起的病灶及周邊組織水腫,使得病灶組織吸收微波能力加強;③微波的熱效應有利于增強腫瘤組織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提高TACE治療效果;④微波消融還可以刺激機體的免疫反應,使癌細胞表面抗原得以暴露,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5]。
綜上所述,TACE聯合PMCT治療原發性肝癌,兩者優勢互補,發揮協同作用,能有效的控制腫瘤進展,提高治療效果,聯合治療并未增加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是安全、有效的綜合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陳敏山,陳敏華,整理.原發性肝癌局部消融治療的專家共識[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70-73.
尹正錄,吳萬垠,孟兆祥,等.經肝動脈灌注栓塞治療232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臨床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1,26(5):500-503.
呂嘉玲,杜端明,劉鵬程.TACE治療原發性肝癌的遠期療效分析[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2,9(2):114-117.
夏紅天,郭廣宏,黃曉強,等.肝動脈栓塞化療前后血管內皮細胞相關細胞因子的變化[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2,18(1):23-26.
趙昌,馬亦龍,康平.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微波消融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09,1(3):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