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晨 王歡
【摘 要】目的:研究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對ICU機械通氣患者并發癥及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ICU機械通氣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分成常規組和創新組,各49例,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創新組采取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對比兩組護理質量、撤機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創新組護理質量各內容評分均高于常規組,且創新組撤機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對ICU機械通氣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護理質量,縮短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創新型護理流程;ICU機械通氣;并發癥;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2
ICU收治的患者多具有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需要專科護士24h監護、自理能力暫時喪失等特點[1],且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接受機械通氣輔助治療,容易發生并發癥,臨床護理工作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制定標準的護理流程模式,簡化以往繁瑣的護理工作流程,對提高科室整體護理水平,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近年來我院通過不斷完善護理流程,形成了一套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且將此模式應用于ICU護理工作后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ICU機械通氣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分成常規組和創新組,各49例。常規組:男29例,女20例;年齡31~67歲,平均(47.33±2.55)歲;創新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30~68歲,平均(47.29±2.58)歲。組間基本信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各種導管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口腔護理、遵醫囑用藥等;創新組采取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具體措施如下:(1)執行臨床路徑 首先確定護理流程,然后制定標準化的臨床護理路徑表格,最后護士根據表格對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操作,并分析護理效果,尋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后上報質量監控小組;(2)流程再造 對人員配置、物品安置、搶救等流程進行再造,即合理分配護理人力資源,定期對護士進行培訓和實踐練習。根據病種、病情嚴重程度等對患者進行分區。合理放置搶救設備,以提高搶救效率和成功率。細化物品準備、人員分工和醫護配合等搶救流程;(3)質量監督 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長和主管護師組成質量監督小組,護理工作目標和ICU護理管理流程的制定均要由監督小組審核通過方可執行。同時相關護理人員每天要及時向質量監督小組匯報工作,監督組再及時將意見反饋給護士組,并根據臨床實際工作情況及時調整臨床路徑和流程再造。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質量、撤機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護理質量采用科室護理質量評分表對專科護理操作、氣道護理、病情監測、生活護理等內容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創新組護理質量各內容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撤機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創新組撤機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5.41±0.41)d、(8.41±0.45)d,均分別短于常規組的(7.14±0.33)d、(10.97±0.5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009、25.494,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創新組并發癥發生率4.08%低于常規組的18.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46,P<0.05)。
3 討論
ICU是護理不良事件、并發癥、護理糾紛等發生率相對較高的科室[3],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優化ICU護理工作流程十分必要。尤其是對ICU機械通氣患者來說,由于機械通氣的通氣方式不同于自然呼吸,容易導致機械通氣相關性并發癥。故ICU機械通氣患者更急需優質的護理流程。本文通過研究發現,創新組護理質量各內容評分均高于常規組,且創新組撤機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也均優于常規組,與沈小楓研究結果一致[4]。考慮是因為在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組中,我們綜合應用了臨床護理路徑、流程再造和護理質量監督三種護理工作管理工具和方法對護理流程進行了優化,從而為患者提供了一個更可靠、更高效的護理服務模式。其中在臨床路徑的執行方面,我們通過確定護理流程、制定標準化的護理路徑表格、護士嚴格執行等保證了護理操作的順利實施;在流程再造方面,我們通過對人員配置、物品安置、搶救等流程的再造,完善了護理工作流程,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和質量;在質量監督方面,我們通過專業的監督小組對護理操作的實施進行了有效監督和總結,保證了相應整改措施的順利落實。
綜上所述,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在ICU護理質量的提高,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的縮短,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的降低等方面,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王春艷,許紅陽.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對ICU機械通氣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8):2681-2683.
陸瑞珍,張安娜,陳瑞玲等.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對ICU機械通氣患者并發癥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8):36-38.
馬媛,龍艷,袁亞迎等.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對改善ICU機械通氣患者并發癥及護理質量的護理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2):66-69.
沈小楓,華芳,葉桂波等.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對ICU機械通氣患者并發癥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16):1478-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