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各級安監部門全面強化安全生產執法工作,從幫助企業排查隱患向查處企業違法行為轉變,較好地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法定主體責任。各級安監部門在辦理企業安全生產違法案件中,有不少職工違反安全生產規定作業處罰案。筆者對這類處罰案進行了疏理分析。
安全生產作業規定既包括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規程,也包括生產經營單位根據企業的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崗位等制定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生產工藝規程、設備設施使用規定、崗位作業規程等。
企業職工上崗作業前必須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規程以及企業的安全操作規程、生產工藝規程、設備設施使用規定、崗位作業規程等培訓,而且每年還要進行安全生產知識培訓。
大量的事故調查表明,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職工違反安全生產規定作業引起的。因此,對職工的作業行為必須加強日常管理,對職工出現的違反安全生產規定作業行為要及時發現和處理,以避免引發事故。更重要的是通過企業的安全管理和行政機關的法律手段,及時處理職工的違反安全生產規定作業行為,從而將事故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目前,對于職工違反安全生產規定作業的認定和處理,主要有《刑法》《安全生產法》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
一是《刑法》的規定。《刑法》第134條規定:工廠、礦山、林場、建筑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于不服從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5〕22號)第1條對刑法第134條第一款規定的犯罪主體進行了明確,第6條、第7條對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違章作業發生安全事故的責任追究進行了分類。
二是《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安全生產法》第54條規定: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安全生產法》第104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不服從管理,違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或者操作規程的,由生產經營單位給予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三是《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的規定。《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第2條第一款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規程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第44條第一項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或者其他人員有違反操作規程或者安全管理規定作業的,給予警告,并可以對生產經營單位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對其主要負責人、其他有關人員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根據《刑法》《安全生產法》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的規定,建議對于職工違反安全生產規定作業應分類處理。
一是對于職工違反安全生產規定作業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傷三人以上的、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的以及其他造成嚴重后果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形,在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調查處理的基礎上,將涉事職工移送司法機關調查。由司法機關按照《刑法》第134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違章作業職工進行處理。
二是對于職工違反了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沒有違反安全生產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規程以及也未造成《刑法》第134條列舉后果的行為,應按照《安全生產法》第104條規定,由生產經營單位給予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
三是對于職工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規程(不管有沒有違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且未造成《刑法》第134條列舉后果的行為,可以按照《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第44條第一項規定給予警告,并可以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其他有關人員處以罰款。
因此,對于職工違反安全生產規定的作業行為要根據以上三種情形進行處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安監部門依據《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第44條對這種違法行為開具《安全生產行政處罰告知書》和《安全生產行政處罰決定書》時不能將《安全生產法》第54條作為違法行為的判斷依據,以避免出現復議撤銷和訴訟敗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