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奕
摘 要:現在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幾乎所有的管理者都認識到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企業的管理創新對企業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企業只有在管理上進行創新,企業才會更好的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穩定發展下去。
關鍵詞:企業管理;創新
一、管理創新的背景
效益是在經營中產生的,而效率是在管理中產生的。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進入到了全球化的創新經濟時代,國內外知名企業都通過管理創新獲得了較高的成就,這也體現了企業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企業單單擁有良好的生產效率,高質量的產品,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管理上的支撐,而傳統的管理手段已經難以適應當今變幻的市場需求,加上企業內外部的競爭,顧客需求的多樣化,這些都要求企業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既要有技術上的創新又要有制度上的創新。
二、企業管理創新的特點
何為企業管理創新,即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各方資源,使其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1)系統性。企業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那么這個系統中的每一個部門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只要有其中一個系統失效了,那么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的運營,企業也就會處于一個不良的狀態中,從人的角度出發,企業的系統不良,那么對人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會讓人感覺到不滿。企業的系統性給管理創新提供了著力點,也提供了效果評價的標準。(2)全員性。企業創新是涉及到一個企業中的所有人員的,每一個人的意見或者建議都會對企業產生一定的影響,簡單的企業管理創新是指在現有的工作問題上進行一些改動,或者在技術上引進新的技術,這些復雜程度都不是很高,在現代管理企業面貌的創新辦法中,而全員參與是被認為能有效推動企業管理創新的辦法之一。(3)變革性,一個企業一旦發起管理創新,那么就必定是一場變革,因為管理創新會涉及到企業內部的權益關系的調整,創新往往是一場改革,而企業本身也是一個利益的綜合體,政治的實體,如果管理創新不涉及到權益關系,但是創新本身可能也是沒有效果的。
三、企業管理創新過程的主要階段
1.發現和確認不滿。有些不滿都是容易被發現的,但是也有可能被管理者漠視,消費者和員工對企業的不滿,企業在創辦初期可能不大會忽視消費者的心態,但是到鼎盛時期的時候,反而可能會忽視消費者的心理。
2.尋找技術對策。首先需要對企業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比如薪資方面的制度,用人方面的制度;其次引進成熟的管理技術,比如計分卡的平衡等;最后就是企業內部自行進行創新,提出創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術。不管是哪種創新,都需要基于企業的實際情況,然后進行調整,脫離實際的創新是沒有意義和效果的。
3.分析權益關系。創新如果要取得效果,就必須像改革一樣徹底,因此創新的道路也是比較痛苦和艱難的,要將權益關系進行一定的調整。管理者可以將一些不滿進行內部消除,然后再考慮企業權益關系的基礎上做一些管理上的創新。
4.實施和評價。企業管理創新首先要得到最高管理者以及管理層的支持,在選擇創新的時候可以將影響比較小的項目先進行創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之后,就會贏得企業內部更多的支持也為后面的創新做出鋪墊。
四、企業管理創新機制的主要內容
1.定期的對利益相關者進行滿意度調查。企業在滿意度調查上應該形成相關的制度,一是消費者的滿意度,二是企業員工的滿意度。對消費者的調查不能僅僅停留在售后的反饋和消費者的投訴上,應該大范圍的對消費者進行滿意度調查,這樣收集到的證據就比較全面。在員工的滿意度調查上,盡管管理人員在平時的接觸中也能反饋一些員工的情況,但有時候會不夠真實,往往有些員工會由于某些原因而不愿意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因此可以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匿名完成調查,這樣就比比較真實。
2.推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制度。企業的管理的創新可以是依靠一些外部的力量,從人員的角度上講,可以從外部引進高質量高學歷的管理人員,采取一些創新的管理制度,但是如果從內部進進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制度,一方面內部人員會比較熟悉企業內部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充分調動企業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提出更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制度。
3.改革管理人員的考評方式。企業的用人制度和獎勵制度在企業的活動中具有導向的作用。管理人員的決策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部門的績效,因此可以通過管理人員決策的有效性來考核一個管理人員是否稱職,普通人員作為管理人員決策的“消費者”也需要其參與到其中,鼓勵員工的參與,那么管理創新活動的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被消除,那么企業管理創新的效率就會大大的提高。
4.有效進行管理人員的技能開發活動。企業對員工技能的提高,不能僅僅局限于培訓和學習上,培訓和學習一定程度上能開拓管理人員的思維,學到更多之前沒有接觸過的管理知識,打開思路,還需要跟實際相結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在企業管理創新的層面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從而提高企業創新活動的效率。
五、企業管理創新的領域和內容需要合適的切入點
1.重視戰略管理。企業的戰略管理是企業的靈魂,關乎著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的戰略創新是指企業在制定和實施的時候要放眼于全球,競爭不至于國家內部還有來自國際的競爭,這樣才能立足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核心競爭在適應于內外部因素的同時需要考慮到顧客價值,顧客價值是指產品或者服務的效用。一旦顧客價值發生了變化,那么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核心競爭力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因此企業在面對核心競爭力和受到替代品威脅的時候,就要不斷的創新,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和企業運作的方式,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突破性進展,使自己處于不敗之地。
2.構造“企業生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和諧環境就是企業的生態。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識經濟的興起,企業需要擺脫傳統的“自我”思想,轉變為“共生”的意識。超脫傳統的競爭意識,在競爭中尋求合作,通過合作和共享,創造共贏的局面。
3.調整組織結構。調整組織結構的目標有三個,一個是對職能機構的壓縮,建立一種緊縮的橫向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信息的傳遞和反饋,使得效率得以提高;二是建立臨時性組織,既有靈活性又有多樣性,使得企業更夠更快的適應內外部發展;三是虛擬化,利用計算機網絡組建內部資源利用綜合體,實現資源的共享。
4.建立人本文化。以人為本是社會發展的潮流,企業要認識到人員在企業內部的影響,要關注員工的心理,充分發揮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并且在制度上提出一些激勵機制以鼓勵和留住人員。
六、促進企業管理創新的戰略措施
1.轉變觀念,把管理創新作為企業的經營戰略。現在很多企業在管理創新上還存在著思想老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情況,因此首先需要企業領導認識到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同時結合社會發展的趨勢,企業內部的問題,在經營理念和戰略上做出調整,從戰略的高度去推動企業的管理創新。
2.建立有效的機制,培養職業化的企業家隊伍。企業家是創新的主體,是對創新有影響力甚至是有決定作用的人,他們往往有著與時俱進的思想,不墨守陳規。因此要相推動企業 管理創新就要注重對企業家的培養,建設和培育出一支有著創新理念和能夠引領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穩步發展的企業家隊伍。
3.構建創新文化。企業要想實現管理創新,可以利用文化滲透,建立起積極的企業文化。培育企業創新的價值觀,員工有創新意識,構建出一種大家都認同并支持創新的氛圍來推動企業管理創新。
4.加快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促進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是為了解決企業資源市場的配置問題,能夠讓企業成為效益上穩健,自我發展良好的企業環境,而管理創新是解決企業內部資源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為企業提供更高的生產效率,形成高效的企業運營機制。因此制度創新能夠推動企業管理創新,而管理創新又能夠給制度創新創造良好的動力。
七、結語
在當今社會,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大環境下,企業要認識到管理創新的重要性,積極推動管理創新,這樣才能使得企業在現有的資源和環境下創造出更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周景勤.關于企業管理創新的思考[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15.
[2]余義勇,段云龍.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6-5-20.
[3]張璐,齊二石.我國企業管理創新方法智能評價系統構建[J].運籌與管理,2015-4-25.
[4]陸園園.企業管理創新的基本要素與理論模型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12-10.
[5]林海芬,蘇敬勤.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理論研究視角與方法綜述[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