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林昭 何照 高晗印
摘 要:隨著精準扶貧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落實,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工作呈現出多維發展的趨勢。公平貿易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可以將現代商業與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文化傳承結合在一起,助力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本文將從公平貿易的視角淺析嘉絨藏繡的發展模式,探討用公平貿易的方式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傳統文化的傳承的可行性。
關鍵詞:嘉絨;藏繡;公平貿易
公平貿易有別于傳統的貿易,它為弱勢生產者和消費市場構建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貿易伙伴關系。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公平貿易的貿易方式在咖啡、香蕉、可可等行業有著很多成功運營的經驗,國內的公平貿易的多在茶葉、少數民族手工制品等相關領域。公平貿易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發展理念和模式,是一種在談判,透明化和尊重的基礎上促進貿易合作的一種運動,目的在于改善小型生產者的地位,促使公共貿易更公平。
一、嘉絨藏繡概述
嘉絨藏繡泛指在嘉絨藏區(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康定縣部分地區,阿壩州金川、小金、馬爾康、理縣、黑水、紅原和汶川部分地區)藏民族傳統服飾上的刺繡。由于該地區處于“藏彝遷徙走廊”是連接中國古代東、西、南、北的重要樞紐地帶和半月地帶,這里居住著藏、漢、羌、回、滿、彝等15個民族,多民族的融合聚居讓這里的嘉絨藏族刺繡有別于藏族其他地區。色彩上嘉絨藏繡采用黑底配以紅、黃、綠、白色點綴或黑白為主配紅、黃、綠色,色彩處理簡約而經典,極具地域特色;繡法上嘉絨藏繡融合了藏、羌、漢、彝等民族的傳統技法使嘉絨藏繡成為一種獨特的刺繡藝術,是藏族文化的一種傳承。
二、嘉絨藏繡發展的困局
1.傳承困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嘉絨藏繡目前和其他很多傳統工藝一樣,面臨著現代化機器、電腦刺繡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多的機器化生產讓手工嘉絨藏繡失去了現實價值和意義,出現傳承難的情況。據筆者對嘉絨藏區核心區域甘孜州丹巴縣的調查,目前掌握傳統刺繡技藝的40歲以下女性不到100人,其中30歲以下的嘉絨藏族后代大概只有3%。嘉絨藏繡傳統技法將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局。
2.需求轉移困局
嘉絨地區位于四川省藏區的東部,受漢地文化影響頗深,近幾年隨著內地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效,越來越多的嘉絨藏族開始走出大山,生活方式開始向內地生活方式轉化,最大的變化就是服飾上的變化。現在的嘉絨藏區70%以上的居民日常都著現代服裝,只有重大節慶日是才會穿上傳統服裝。這樣的生活方式大大減少了對藏繡的需求量,對藏繡技藝的發展和傳承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3.商業化發展的困局
隨著旅游業在嘉絨地區的開展,以當地特色文化為主題的旅游項目陸續開發上市,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進入嘉絨藏區觀光體驗。根據甘孜州丹巴文化旅游局的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17年,丹巴的游客總數、綜合收入以及人均消費都是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到2017年丹巴縣的游客總人數已超過90萬,旅游收入超過9億,人均消費達到1000元,但仔細研究便可發現游客消費的主要項目來源于住宿和門票收入,由當地傳統文化商業化的旅游文化產品消費寥寥無幾。在實際的調查中筆者也發現當地婦聯曾經將以嘉絨藏繡為主題的皮具制品作為支持幫扶的產品之一,但由于設計、做工等原因未能得到游客認可,銷售狀況較差。
三、嘉絨藏繡公平貿易模式構建
1.當地政府
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地方政府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嘉絨藏繡想要持續長久的發展,必然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扶持。當地政府應由指揮經濟變為服務經濟,利用行政、經濟等措施鼓勵當地人民發展刺繡產業,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人民去挖掘傳統嘉絨藏繡的潛力。同時,應加強對公平貿易理念的認識,以嘉絨藏繡為依托,與公平貿易組織合作,建立一批公平貿易商標使用商店,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加大對公平貿易商標使用商店的宣傳讓游客以及當地人都知道這些特許商店的存在,提升特許商店的知名度。以此打造當地文化產品品牌,讓其成為當地政府對外交流、當地企業商務洽談的文化符號。
2.公平貿易組織
公平貿易組織作為公平貿易模式的核心樞紐,首先應圍繞嘉絨藏繡的傳承與發展整合各方資源,通過參加各類公益、商業路演活動積極開拓藏繡的市場空間并在游客集散城市建立體驗店,吸引游客感受嘉絨刺繡的文化底蘊,加快嘉絨藏繡產品商業化步伐;其次邀請獨立服裝設計師,讓其在服裝設計或者配飾選擇上,融入嘉絨藏繡元素,讓嘉絨藏繡文化走上現代時裝舞臺;再次,應從旅游消費品市場需求出發,研究游客對旅游消費品的偏好,并根據需求與偏好對藏繡產品的材質、整體的形態、花紋紋路級配色上,進行改進和調整使其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共性和個性完美融合。最后公平貿易組織或企業應秉承公平貿易的理念將利潤轉化為公益反饋基金幫助嘉絨藏繡生產地區建立當地社區互助組織,開展相應的傳承和幫扶項目。
3.嘉絨藏繡合作社
在當地政府和公平貿易組織的共同協作下,在當地建立藏繡合作社。一方面,請專業的有經驗的繡娘,對傳統的、新穎的刺繡技藝進行培訓;另一方面,為繡娘提供固定的勞作場所,創造人際往來的空間,吸引更多的繡娘加入合作社,在實現藏繡的量產和質量監控的同時,有效帶動當地婦女就業。除此以外,合作社還是一個社區互助組織,可以充分使用公平貿易公益反饋資金在當地社區開展“藏繡傳承人計劃”、教育反哺和困難幫扶等項目。
4.繡娘
繡娘是整個貿易模式中的生產者,也是傳統藏繡的直接傳承人,她們肩負著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藏繡公平貿易模式的開展可以吸引更多的當地婦女加入刺繡的行業,用經濟效益刺激繡娘提高產出,生產者和供應量提升的同時還可以提高當地繡娘的技藝,更重要的是繡娘可以為家庭創造額外收入,提升家庭地位,并且擴大了自己的人際交往范圍,豐富了自己的朋友圈,提升自我的形象氣質和文化藝術修養。
藏繡公平貿易模式的開展,讓當地手工藝品走出去的同時帶動當地人民的增收和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必將再一次融入到推動藏繡發展和傳承的各類項目中,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文化傳承系統。
參考文獻:
[1]陳曦.城鄉公平貿易視角下的民間社會服務組織研究--以廣州市A社工機構為例.學理論,2015.
[2]任迎偉,林海芬.道德消費理論視角下的國際公平貿易運行機理研究.當代財經,2009-03-15.
[3]高瑞.川西嘉絨藏族傳統聚落景觀研究.學位論文2015.
[4]唐劍瑩.嘉絨藏族編織、刺繡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創新研究.魅力中國,2011.
[5]葉樹光.東盟四國公平貿易問題研究.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