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凡
摘 要:十九大以來國家對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要求我們必須在某些地區某些產業繼續實施產業扶持政策,產業強則經濟強。鄉鎮地區的產業園區建設和健康發展有利于加強服務業與工業以及農業三者的融合互動,建立合理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鏈和經濟體系。
關鍵詞:產業扶持;產業園區;鄉鎮;產業體系;經濟發展
一、前言
政府制定產業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發展狀況決定的,為了更好地引導國家產業的發展方向,更好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協調各方發展,最終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在各地區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解決這些問題所采取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制定產業扶持的相關政策時也應該考慮不同地區的環境、社會、文化特征。鄉鎮經濟作為組成我國經濟的重要部分,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
黨的十九大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要實施鄉鎮振興戰略,促進鄉鎮持續健康發展。為了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我國的經濟已有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必不可少,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即“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根本的必然要面臨并且解決的問題。發展鄉鎮經濟,帶動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村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是三農問題得以解決的必然要求。對于鄉鎮經濟的產業扶持政策,有利于實現工業反哺農業,發展農業經濟,提高廣大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與精神生活水平。
鄉鎮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統籌城鄉經濟的重要紐帶,但是鄉鎮經濟發展過程中會面臨許多問題,其中一些問題又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各地區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優化的要求不同,如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緩慢、缺少主導性產業、缺乏高新技術人才。鄉鎮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強的地域特征,而其基礎設施的不足又決定了鄉鎮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產業扶持政策,而政府建立工業園區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鄉鎮的工業園區大都依靠環境和政府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土地租金和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吸引投資和特定的經濟活動優化當地的招商引資環境,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單純依靠政府政策支持的工業園區在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方面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單純依賴成本優勢的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通過對天長市政府對當地工業園區的相關政策以及天長市部分工業園區的研究,了解目前鄉鎮企業的發展現狀,積極尋找創新的發展方式,可以為其他地區已經建立和即將建立的工業園區提供建議,以實現更好的發展。
二、發展情況
1.產業園區的相關政策
(1)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和企業幫扶攻堅
優化信貸結構、拓寬融資渠道、化解金融風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運用國家、省市的各項政策為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和保障。制定目標、確定重點集中力量開展建設攻堅行動。組織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不斷提升基礎設施保障和服務經濟發展的水平,實現產業園區內部的優勢互補。
(2)加強政企雙向聯動
政府定期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了解企業訴求,發現企業發展存在問題,指明企業發展方向,增強企業發展和投資者投資的信心。組織企業家進行外出實地考察學習活動,構建優秀企業家隊伍,提高高層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暢通企業訴求渠道,在相關網站建立平臺,建立各個專欄,廣泛收集、歸類企業反映問題,對問題積極處理。
(3)推動產業轉型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和考核辦法
為切實實現產業轉型,激勵企業為實現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推動工業經濟的加快轉型發展,對為經濟發展轉型做出貢獻的企業給予獎勵。對園區企業進行定期考核,對優秀企業給予表彰,考核名次和獎勵對社會媒體進行公示。對產業示范基地、產業集群專業鎮、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中小企業公共示范平臺給予獎勵。對產業園區符合產業發展要求并辦理項目備案的新建企業提供補貼和獎勵資金。
(4)扶持小微企業發展,重點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對重點產業發展方向能夠做出加大貢獻的企業
實施科技小巨人計劃,在全市選擇10家符合重點產業發展方向、自主研發能力較強、產品檔次較高、經營業績較好、企業家素質較高、發展意愿較強的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建立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庫,簽訂不超過三年的相關投資協議,到后期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繼續投資。完善小微企業融資體系,優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提供擔保建立“互助協會”。
(5)加快創新能力建設鼓勵加大科研投入
對創新相關的企業研究機構給予相關獎勵,每三年在全市開展一次市級科技進步獎評選,對獲獎單位或個人給予獎勵。對企業購置用于科技研發的關鍵儀器設備給予一次性補貼,對獲得專利和授權以及實施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的企業給予獎勵。
(6)鼓勵企業創優創牌創新銷售模式
對獲得國家馳名商標、省市知名商標等各項有關品牌品質獎項的企業進行表彰,采取各種方式鼓勵企業建立鼓勵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應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并設置不同的獎勵標準。
2.產業園區現狀及當地產業經濟發展情況
目前天長市主要的開發區有:安徽省天長民營科技示范區、汊澗工業園區、楊村鎮醫藥工業集中區、銅城工業園。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加速經濟升級轉型,經濟開發區通過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鼓勵新興產業、創新產業和某些具有潛力的支柱產業發展,最大化的利用當地的優勢,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由滁州市統計局網站公布的信息可知,2018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7%,高于全省增速1.4個百分點,高于預期增速2.1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增速0.5個百分點。市場消費增長,網上零售發展較快,城鄉協調發展,商品零售和餐飲消費協調發展。就業形勢良好,物價保持穩定,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從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政收入結構看,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不斷提高。工業增速回升,在全省的位次較高,國有企業、園區工業增長加快,部分行業貢獻較大,億元企業的拉動力較強。高新、戰略新興產業取得較快增長,創新創業成效明顯,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政府設置產業園區對當地的工業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對當地的經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園區可以實現勞動力、資本和原料等生產要素的集聚和流動,而土地、基礎設施、交通等資源的共享可以產生集聚效應,為園區內的各工業企業的發展帶來助力。政府的各項優惠以及扶持政策給中小企業以及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幫助,優化企業的融資環境,優化金融環境,使得小微企業得以存續。工業園區的發展使得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得以改善,進一步降低了生產的相對成本,有利于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園區內工業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產業園區吸引了更多更加專業化的投資,推動鄉鎮招商引資的良性發展。通過鼓勵品牌建設,推動鄉鎮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實施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引進人才,積極創新,實現技術突破,改善經濟發展方式。
位于郊區的產業園區可以避開城市內部交通問題以及土地成本問題等,集中化也利于當地政府的管理進一步拉動經濟發展。在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鄉鎮產業園區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沒有找到具備當地特色的發展方式,產業園區企業類型較為單一,由于自身不足,對某些具備較高科技水平的企業以及專門投資的吸引力較弱;二是政府對于企業的扶持手段較為單一;三是產業園區大部分屬于依賴低成本優勢吸引工業企業,面對全球轉移,勞動紅利不斷減少直至消失,低成本優勢也逐漸消失,失去原有的吸引力,這些依賴低成本優勢形成的產業園區正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巨大壓力。四是園區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關注不夠,對園區長期發展目標的規劃不明確,不利于園區和當地經濟的長期發展,也會qishi 影響到園區對具有高新技術的企業和科技人才以及專項投資的吸引力。五是園區的激勵獎勵機制的監管力度不夠,容易發生貪污腐敗的現象,不利于園區的發展,也會打擊企業的積極性。
三、對工業園區未來發展的建議
1.完善評價指標體系
對當地各個園區的評價指標進行優化、細化,完善各個評價標準,注重評價的可操作性和準確性,重視對創新、科技進步和環境保護相關信息的評價,增加相關指標,完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單一會導致企業為了獲取地方政策支持而畸形發展,忽略對企業其他重要部分的改進和發展。完善評價體系可以實現企業全面持久發展。
2.完善監督體系
為了更好地實現園區的建設以及發展目標,產業園區在進行各項工作時應該加強對各個部門和工作環節的監督。加強監督有利于促進園區發展的積極性,實現園區的良心發展,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動力。
3.加強對當地產業結構和社會環境的分析,發揮地區優勢
不同區域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對當地產業結構的研究有利于指導正確的政策制定,有利于對具體問題的具體解決,有利于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有利于發揮部分促進整體的作用。對當地環境分析可以更好地吸收國內外各地區的優秀理論成果,結合當地的現實情況對當前的經濟狀況做出正確的分析,從而制定合理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4.組織企業內部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學習
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也是推動實現全面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人才是發展科學技術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必須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對企業內部高層管理人員素質的培養,通過這種方法使得企業能夠在面對各種情況時更好地決策,更好地發揮產業園區的內部優勢,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做出貢獻,從而促進當地的產業發展,推動經濟向著更加合理、穩定、高效的方向發展。
5.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園區招商引資
為了更好地利用發揮產業園區的特殊區位環境優勢,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園區企業不必要的成本,優化產業園區的招商引資環境,吸引更多資本并且合理利用為經濟提供強大的發展支持。
6.優化城鄉經濟關系,加強服務業、制造業和農業良性的產業互動
鄉鎮地區產業園區的健康良性發展離不開當地的支持,發揮地區優勢,加強城鄉產業聯動,推動農業現代化為制造業的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持,產業園區的良性發展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從而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支持。
四、總結
為了適應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找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途徑,適應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型為高質量發展階段,轉換發展動能,實現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十九大提出了“現代化經濟體系”,為了實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在鄉鎮實施產業扶持政策,建立產業園區,由點及面、由小及大,為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應該加強對鄉鎮產業園區的研究,為鄉鎮地區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科學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程霞珍.安徽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政府支持研究[D].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學,2014.
[2]黃雅芝.對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優化探究[J].山西農經,2018年,第1期:51.
[3]王娟.國家審計在鄉鎮振興戰略中的研究[J].山西農經,2018年,第5期: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