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 鄒函廷
摘 要:自貿區是繼經濟特區之后的又一個國家“改革開放試驗田”,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平臺,是新一屆政府推動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作為西部開發、“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自貿區的地位毋庸置疑,知識產權保護成為自貿區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重慶自貿區的知識產權保護一方面面臨中央頂層制度的有力支持等機遇,同樣也面臨自貿區政策缺失、規定不明確等方面的挑戰。加強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讓其為自貿區的發展保駕護航值得我們深思和研究。
關鍵詞:重慶自貿區;改革開放;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保護
重慶自貿區屬于中國自由貿易區的一部分,是我國政府設立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致力于將其建設成為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口岸高地和國際物流樞紐,以建設一個投資貿易便利、金融服務完善、高端產業集聚、法治環境規范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園區為發展目標。因此,加強重慶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對于推動重慶自貿區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
一、重慶自貿區亟需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
1.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是重慶自貿區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重慶自貿區的成立,對我國擴大開放,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同時,重慶自貿區也是我國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科技進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轉型的重要試點。健全且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是重慶自貿區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重慶自貿區的發展過程中,自貿區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制怎樣完善、自貿區多元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怎樣構建、自貿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法律適用、自貿區海關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如何構建完善的自貿區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等一系列問題日益顯著,重慶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僅面臨新的要求和挑戰,也面臨一個完善重慶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重要契機。
2.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是重慶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軟實力
重慶自貿區要建設成為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需要以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保障以及良好的知識產權法治環境為基礎。由于重慶自貿區享有特殊政策,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更高,所以需要更加開放、便捷的知識產權保護。但是當下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正處于探索階段,同時自貿區知識產權糾紛的數量和類型也日益增加,這二者之間的矛盾不利于知識產權成果的運用和保護,基于此重慶自貿區有必要加快探索適合自貿區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道路,助力科技的創新。
二、重慶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1.加強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和法律體系初具雛形
國家為自貿區的建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也為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構建提供了便利。國務院于2013年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國家應通過更為成熟的手段,加強和運用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并努力探索建立健全專門知識產權法院;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日益重視,在知識產權核心法律體系中,法定賠償額的提高以及相關的頂層制度設計與出臺均反映了中央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重慶自貿區作為我國西部自貿區的試驗基地,其地位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先行試驗基地的成功與知識產權保護有著密切的關聯,同時知識產權的保護也為以后的自由貿易區提供著重要借鑒。
2.自貿區歷史使命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新的契機
重慶自貿區是一個重要的綜合試驗區,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的獨特使命是由國家關于重慶自貿區的整體實施方案決定的,作為經濟保駕護航重要法律武器的知識產權,探索保護的創新是當前重中之重。重慶自貿區將成為一個符合國際要求的自貿區,即更為完整的、自由開放的,創新的自貿區,因此,自貿區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維權機制應做到與之契合。自貿區不僅應在知識產權程序方面做好配套規范,還應當根據“貿易便利化”的要求就執法方式和效率問題制定配套的規范,從而使之成為試驗基礎在國內推廣并在國際協調。目前,重慶自貿區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正在不斷加大,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運作機制也在不斷健全,此外,多元化的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也是在不斷完善。
三、重慶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挑戰
1.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規定不明確
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規定不明確可能造成以下問題:
第一,執法職權不明確。例如,當面臨轉運貨物、過境的執法問題時,海關是否是其知識產權執法的主體,當前我國的相關法律和政策均未有明確規定。
第二,司法實踐模糊。以涉外貼牌加工中的商標侵權問題為例,由于我國自貿區擁有自身獨有的特點,這為其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在有其他相關商標注冊人時,自貿區內加工的委托方尚未取得商標注冊權的產品是否能在中國大陸銷售。由于市場監管的放松,在自貿區內進行加工極易造成知識產權的侵權問題。上述問題若無法厘清,實踐中的執法問題就很難解決。我國《商標法》規定,若委托方不在中國取得注冊權,那么無論是否在中國銷售,自貿區的商品都不能進行委托加工,否則即屬于商標侵權。加之由于自貿區自身特點所帶來的問題,若不結合實際情況其硬性規定就會出現偏頗,所以在司法實踐中認定涉外貼牌加工是否構成侵權也存有異議。
第三,降低投資者的可預見性以及政府的執法透明性。《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中規定,自貿區管委會擁有管理自貿區事務、行政審批以及行政處罰的權利。雖然《管理辦法》中列舉了多項行政處罰權,但處罰標準、程序和內容均未作出具體規定。重慶自貿區的行政復議機制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其行政處罰的內容和程序規定的不明確、不具體,同時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事項也不夠清晰。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不明確致使管委會在行使行政處罰權時無法可依,這也讓投資者進行投資時有所顧慮。
2.自貿區可能面臨傳統自貿區內知識產權侵權的瘤疾
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瘤疾包括商標平行進口、貼牌加工貿易、過境貨物、和轉運貨物中的知識產權侵權問題。重慶自貿區是全方位開放的,并極其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因此也可能面臨這些知識產權侵權問題。
首先,就過境和轉運的貨物而言,傳統的自貿區的知識產權糾紛在過境或轉運過程中的盜版和假冒產品上。因為簡化規則和放松管制是自貿區的主要特征,所以大量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會在自貿區的簡化規則和放松管制情況下產生,尤其當自貿區的貨品在過境或轉運過程中容易發生假冒或盜版侵權的糾紛。
其次,就商標平行進口而言,盡管我國法律規定了平行進口的限制,但該限制只明確適用于專利產品,未作出與商標平行進口有關的明確規定。商標平行進口是指商標的權利人可將自己帶的商品投入到某國或某地進行銷售,其他人也會將該商品在另一國進行銷售。商品在不同國家或地區存在的價格差異是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差異化市場策略和生產成本的高低等因素均會造成其銷售價格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有所差異。在國際上,雖然WTO各成員方對于平行進口的問題持不同看法,但TRIPS協議第6條明確規定應將平行進口的相關問題交由各方成員國自行處置。在國內,法律制度方面商標法并未對平行進口的權利用盡作出特別規定,故國內學者對此提出不同看法,學者們對于商標權國內權利用盡已經達成共識,但在國際權利用盡問題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爭議;而在司法實踐方面最高人民法院亦尚未以復函或司法解釋的方式作系統闡述,司法機關立場與態度的不明確使得商標平行進口成為假冒與盜版者們活動的灰色地帶。
再次,就貼牌生產的問題而言。重慶自貿區大約占地12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兩江新區、沙坪壩區、重慶西部物流園、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今年新建的重慶自由貿易區擁有全面開放的特點,這使得通關和出境條件便利,利于自由貿易區內定牌加工行為的增加,這也導致知識產權侵權現象會更加普遍。
3.自貿區難逃被國際組織列為知識產權侵權重點監管領域
由于在知識產權執法中自貿區的非法行為是低風險甚至是無風險的,所以自貿區便成為了滋生假冒產品走私與轉運的溫床。自貿試驗區進口假冒產品后,對其原產地或專利與商標經過重新包裝再次出口。這些違法行為不僅沒有被規制,反而形成了愈演愈烈的趨勢,對自貿區的經濟秩序造成了混亂。
目前,全球多個自貿區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突出,從而引起多方關注,在此背景下,重慶也可能面臨相同的問題。由于中國在國際貿易中交流日益頻繁,經濟支撐與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也逐漸加深,所以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中國企業在美國常常面臨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僅2016年就達到50例,我們在關注國內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的同時,更應關注自貿區內頻發的知識產權侵權糾紛。
4.國際環境中日益強化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形成了外部壓力
“放眼全球市場,在自由貿易區內實行較為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間已形成共識。”尤其以發達國家為首的自貿區,如北美自由貿易區、美韓自貿區、歐美自貿區等對自貿區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都做了嚴格的規定,縱觀上述自貿區,它們的共同特征為執法力度強、保護力度大、保護范圍廣等。雖然TRIPS協議僅將進、出口兩個環節納入執法的范圍,但過境與轉運過程均被上述以發達國家為首的自貿區納入執法的范圍。國際上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日益加強,而中國作為全球經濟鏈上的一個環節,必將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從而影響重慶自貿區知識產權的保護。
5.自貿區自身的海關監管問題
隨著重慶自貿區的發展,自貿區的海關監管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就一般情況而言,自貿區貨流量的增加,不僅伴隨著經濟的發展,還緊跟著大量法律問題特別是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的發生,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是當前自貿區海關監管面臨的重大問題。
四、重慶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的構思
1.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規定不明確,這會對自貿區內的知識產權保護產生不利后果,因此必須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目前,重慶自貿區內知識產權保護的地方性法規也存在很多問題,可總結如下:第一,雖然自貿區管理辦法提出應當加強對自貿區知識產權的保護,但卻未明確其保護程度應達到何種強度;第二,未明確是否應當提高知識產權侵權賠償額;第三,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之間的沖突該怎樣平衡,對于技術進出口時是否應該減少行政審批保證便利性的問題不夠明確;第四,應當如何平衡不同行政執法主體間的沖突,例如國家管委會之間的管理該如何協調;第五,質檢、工商、外匯、海關、稅務等管理部門的協作該如何加強;第六,如何緊密聯系各有關部門與重慶市政府等等。因此,除了完善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外,重慶自貿區還可以制定實施適合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的地方性法規。
2.接軌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中國把自貿區作為我國的先行試驗基地,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的試驗基地,是一個正確的抉擇。而重慶自貿區必須與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相對接,因為中國必須在新貿易規則出現的情況下,確保中國國際地位的穩定,并在與國際經貿中處于主動的地位。在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強大的國家的主導作用下,各國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標準都有所提高。基于WTO的國民待遇原則和最惠國待遇原則,中國與其他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深入、經濟支撐以及相互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以及國際制度溢出效應等原因,中國必須以正確的心態來應對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程度越來越高的發展趨勢。通過上述分析,自貿區在應對全球知識產權保護愈發重視的環境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密切關注并跟蹤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進程,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以此明確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發展趨勢的新動態。其次,應當正確適用知識產權法律,法律適用是自貿區法庭審判案件的核心問題之一,由于自貿區的特殊地位,其享受的法律依據與其他地方相同,自貿區法庭在審理知識產權案件時要嚴格依照我國的法律。對自貿區內貼牌加工所涉及的侵權行為,應當從立法和執法方面加強,制定更為嚴格的法律法規,并嚴格執法。TRIPS協議沒有對自貿區的知識產權保護作出特殊規定,它明確的是成員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最低標準,這意味著成員國可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標準。重慶自貿區應該在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措施方面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以期與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接軌。
3.統一過境貨物執法措施
過境貨物分為直接過境和間接過境,而其中間接過境的貨物和準備在國內銷售的貨物不一樣,屬于尚未進口的貨物,根據我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的規定,我們只對進口貨物有執法權,但在自貿區內,國內海關對于進口的貨物卻無執法權,因為政策規定進入海關的貨物免于辦理申報手續,國內海關不可以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的問題便相繼出現。鑒于此,重慶自貿區應該在其以全方位開放為主、貨物和監管更加便利等特殊性的條件下,建立一個區別于傳統自貿區的獨特模式。因此自貿區內的過境貨物應視為進口貨物,統一過境貨物執法措施。
4.加強海關執法完善海關監管
由于我國自貿區的知識產權相關制度中并未對海關執法作出具體執法規定,同時我國海關也并無在特殊監管領域當中實行邊界執法的經驗,所以,海關執法和海關監管所面臨的問題亟待解決。加強海關執法完善海關監管可以從以下著手:第一,明確海關在自貿區中的執法地位。重慶自貿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其地位尤為重要,海關執法問題也顯得重要,所以應該明確海關在知識產權執法上的地位,完善具體的執法細節;第二,改變海關監管方式。重慶自貿區作為一個新興的自貿區,要在借助國外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的經驗,與結合自貿區本身獨有特點的基礎之上,將海關監管變被動為主動,擴大海關執法范圍;第三,設計監管績效考核體系,大大提高海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第四,擴大海關職能,以方便海關更好地執法。
參考文獻:
[1]張嘉榮.上海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挑戰與對策[J].電子知識產權,2014(08):02-20.
[2]楊靜.基于內生需求與外向視野的上海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構想[J].電子知識產權,2014(04):02-20.
[3]李曉鋒.三維視角下天津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構建戰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6(10):07-10.
[4]周逸嫚.上海自貿區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研究[J].理論界,2015(02):05-10.
[5]吳國平.廣東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探析[J].知識產權,2016(1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