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資本、增強實力的同時,存在結構、秩序上的混亂和經濟效益不佳、生產技術管理水平不高、發展方式上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充分的情況日益嚴重,且缺乏體制改革的內在驅動力,因此企業必須順應時代和發展的潮流,順應社會市場經濟需求,從人力資源的配置協調、企業價值觀念的提升、品牌建設、創新能力、社會責任的承擔等各方面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推動企業更好、更快、更強、更加長久的發展,所以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從企業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機遇,發展的緊迫性,經濟發展方式模式的轉變、科技的創新、企業實力的提升和國際化發展等內容進行分析,以引起企業對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視。
【關鍵詞】 企業 經濟發展方式 轉變 要點架構
對當前企業的經濟發展來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場轉變性的變革,企業作為這場變革的主力軍,企業能否成功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決定著企業的存亡與興衰,也決定著企業能否從這場淘汰賽中脫穎而出,取得優勢地位,更關系到整個國家總體經濟的發展。企業要結合自身優勢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本文從企業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現狀和弊端,發展的緊迫性,經濟發展方式模式的轉變、科技的創新、企業實力的提升和國際化發展等內容進行分析,并對影響轉變的因素進行探究,以引起企業對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視。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推動企業經濟發展。
一、企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在進行轉變后,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升,協調了變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平衡了發展速度、生產質量和企業效益之間的關系。企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不僅在積累資本、增強企業實力的同時,也改善了結構、秩序上的混亂,提升了經濟效益,提高了生產技術管理水平,使發展方式平衡、協調、充分,補充了體制改革的內在驅動力。企業必須順應時代和發展的潮流,順應社會市場經濟需求,企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適應社會需求和國際需求在結構上的重大轉變,是應對新發展形勢的必然要求,也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有效措施。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之下,經濟衰退、經濟增速放緩等問題凸顯出來,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受到巨大沖擊,經濟體結構需求和供給面臨巨大壓力,也因此推動科技創新發展。
轉變是順應國內社會經濟發展新階段,新要求的必然道路,是化解企業發展難題的解決途徑,是促進企業更好發展的有效方式。在沖擊和壓力下,應不斷探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更應力求不在發展中落伍,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有利優勢。因此,企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十分必要。
二、企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狀及問題
自從企業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來,轉變過程中面臨著很多問題與機遇,發展的緊迫性,經濟發展方式模式的轉變、科技的創新、企業實力的提升和國際化發展等問題。企業不僅面臨著國內市場的考驗,更有國際形勢的嚴峻考驗,企業本身的一些問題也阻礙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市場環境嚴峻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經濟不斷擴張,國內眾多企業都得到了很多發展機會,企業在這一階段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相較于世界經濟的發展增長速度,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企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角色的轉換,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企業工業化、信息化迅速發展,產品的生產周期逐漸縮短,更新速度加快,這使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已有傳統模式造成沖擊。
(二)國際競爭激烈
市場經濟的發展是面向國際的,隨著資源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企業也面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為了向國際化的發展形勢進行轉變,打破企業發展局限,促進企業生產要素和企業自身產業結構調整。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市場格局,市場主體不斷增加,大量的外資企業不斷進入到中國市場,企業面臨多重挑戰,競爭形式愈發多樣化,因此,企業需要著眼于國際,運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三)企業自身問題
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仍止步于傳統的模式中,存在一些歷史遺留下的傳統結構問題,投資主體較為單一,存在部分信息不對稱、不匹配,難以從根本上對經濟結構和管理結構進行轉變,缺乏資源配置的合理建立。
三、企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點構架
(一)人力資源配置協調
人才是企業發展內在動力,由于人才人力資源的缺乏,導致企業在創新能力方面的缺失。造成人才資源缺失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企業管理經營者固于傳統的觀念思想中,過分強調裙帶關系,缺乏任人唯賢的觀念,未能及時進行人才的引進和新鮮血液的注入,忽視人才的引進、培養和利用,這就導致決策不夠科學,有局限性。且內部關系不穩定,管理混亂,極易產生沖突和矛盾,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產生嚴重制約。另一方面,企業的各項保障制度措施制定不合理,無法保障人才的基本需求,人才逐漸流失。人才的缺乏,導致企業的發展動力與后勁不足,創新能力缺乏,企業喪失活力和生機,企業效益差,市場競爭力不足,發展產生斷層,企業發展停滯不前。因此要積極引進人才,大力培養,為企業注入新活力、新動力 ,并對企業的員工保障、福利制度加以修改,保障員工基本需要,留住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激發企業活力生機,提高企業效益和企業競爭力。
(二)提升企業價值觀念及品牌建設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文化精神支柱,企業的價值觀念決定了企業的價值實現和價值取向,使員工對于事物和企業的發展達到一致的認識,向共同的價值目標奮斗努力,將員工與企業連在一起,企業為員工謀幸福,員工為企業謀發展。提升員工的責任感、使命感、歸屬感、成就感、榮譽感,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就無法培養優秀的員工,也就無法成就一個優秀的企業。因此,企業需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集體凝聚力,樹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加強企業行政執行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發揮企業價值觀念的力量,構筑一個積極、奮斗、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并通過不斷積淀、升華企業文化,推動企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加強品牌建設,不斷加強品牌建設體系的構建,通過品牌體現企業文化魅力、文化內涵,讓品牌體現技術和特點,彰顯品牌個性和品牌精神,提升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可度、忠誠度,使品牌成為企業的代表。
(三)創新能力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以文化引導創新資源的協調與配置,以創新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經濟質量提升的強大動力。明確創新的方向和側重點,創新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推進企業創新建設。積極開展創新工作,將創新成果廣泛運用于企業建設和發展中,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企業競爭力。
(四)國際化發展
企業經濟的發展應是面向國際的,資源全球化、世界一體化、信息全球化,向國際化的發展形勢進行轉變,打破企業發展局限,促進企業自身產業結構調整。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市場格局,的外資企業不斷進入,競爭形式的多樣化,企業面臨多重挑戰。企業要著眼于國際,運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企業順應時代和發展的潮流,順應社會市場經濟需求,不僅僅從人力資源的配置協調、企業價值觀念的提升、品牌建設、創新能力、社會責任的承擔等各方面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同時也要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推動企業更好、更快、更強、更加長久的發展。抓住企業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機遇,通過經濟發展方式模式的轉變、科技的創新、企業實力的提升和國際化發展等,令企業從這場淘汰賽中脫穎而出,取得優勢,占據有利地位,推動國家總體經濟的發展。企業要結合自身優勢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沖擊和壓力下,不斷探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創新與發展,不在發展中落伍,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企業應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 劉剛.提升基于文化引領的企業軟實力推動國有企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企業導報,2016(09):168-169.
[2] 王立輝.論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改革內驅力[J].民營科技,2015(01):234.
[3] 魏成發.論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改革內驅力[J].現代商業,2013(27):145.
[4] 顧小雙.水利勘測設計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探究[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3(06):9-12.
[5] 胡美純. 國有煤炭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機制和調控政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3.
作者簡介:姓名:王柏;性別:男;年齡:55(1962年11月28日)歲;工作單位:中共濟南市委黨校;部門:馬列研究所(濟南市情研究所);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