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京迎 郭苗秀
【摘 要】 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自然就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撤村并居、拆違拆臨就是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采取的重要一步,此項活動與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民獲得感、幸福感的指數,對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撤村并居 拆違拆臨 現狀分析
撤村并居、拆違拆臨是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采取的重要一步,此項工作也切實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那么在這一過程中,人民群眾最關心什么,就成為此項工作推進的關鍵,做好撤村并居、拆違拆臨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走訪調研,對現狀總結如下:
一、“撤村并居、拆違拆臨”已經普遍開展,涉及濟南大部分地區,影響廣泛
撤村并居、拆違拆臨工作已經在濟南地區開展起來,對大家的日常生活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通過分析得出,絕大部分受訪地區和成員已經經歷或聽說這兩項內容,并能對此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相應的疑問。
二、受訪村民主流認知積極向上,表現出正面性,當然也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需要引導
此項工作開展的好壞,與當地民眾的態度密切相關。通過調查和隨機采訪發現,結果是正面的。雖然地處農村地區,但大家表現出來的認知確實令人欣喜,對此項工作的開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大家對違章建筑產生的原因和其產生的危害都作出了正確的認識。值得提出的是,在調研過程中,一些即將進行撤村并居的村莊,受訪村民表現出了較高的思想認識。例如莊樓村進行采訪時,受訪村民莊大爺就說道:“我們覺得這些規劃都是政府做出的決策,是新農村建設重要一步,對于村容村貌的改善有很大好處,也有利長遠發展,堅決支持”。
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有少數受訪群眾表現出了消極思想、例如對拆遷工作不滿意,認為此項工作是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大費周章。這就需要發揮政府、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給予適當的引導,提升他們的格局意識。
三、受訪村民對相關政策了解存在一定差距,政府須加強宣傳,增強引導
“撤村并居、拆違拆臨”作為濟南地區整體的一項規劃,就村民的安置,建筑物的拆除都做了詳細的規劃,出臺了完善的配套政策,并通過特定的渠道進行了宣傳。通過調研發現,大部分村民能夠對政策說出一個大概的了解,但是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村干部的宣傳和本人被動的去接觸,了解甚少。政府應該積極利用多種渠道,進行政策宣傳,提升大家的認知度。
四、村民對“撤村并居、拆違拆臨”后續的問題關注頗多,須提早謀劃
此項工作開展以來,特別是拆違拆臨對人民群眾的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各個方面給大家帶來了一定的不便。通過調研發現,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在后續工作中會產生很多問題。
1、工作環節不夠透明,管理不夠規范,容易造成一定誤解。此項工作巨大,環節眾多,需要注意,一個細微的環節處理不當,就會對整個全局產生負面的影響。
2、補償方式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在調研中發現,補償方式有金錢補償、房屋置換、還有二者的結合。但是,補償的標準也因地區的不同而表現出差異,經濟發達地區較高,而偏遠地區則相對較低。因此,處理好補償問題,成為推進此項工作的一個關鍵點。
3、環境保護問題應格外注意。綜合調查問卷和整理訪談提綱發現,在工作的推進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環境問題。比如在拆除建筑物時產生的噪音污染,建筑物拆除后產生的塵土等都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甚至已經影響到大家日常生活。
4、后續的配套設施需要跟上步伐。在調研中,大家就治安水平、生活環境、就業問題、物價水平、社會保障等方面提出訴求,可見生活環境問題成為一個焦點,同時還涉及到一個生活習慣的適應問題,受訪群眾都一致認為在項目推動之前要規劃好,未雨綢繆。
5、特殊說明,房屋產權問題應區別對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在農村房屋產權問題上,存在有產權和沒產權兩種情況,有些房屋出現加蓋現象,這些房屋在加蓋過程中雖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或不合法性,但是人力財力的投入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那么在涉及到這一部分房屋的時候,一定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否則將影響社會的穩定。
五、受訪群眾對“釘子戶”認知明確,分析合理
無論是在撤村并居還是拆違拆臨的工作中,“釘子戶”已經成為影響工作推進的主要阻礙,此部分群體都是因為某些利益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期而產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在針對這一現象的調研和隨訪中,受訪群眾對此現象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能夠做出判斷,認為政府會根據當地的經濟等實際情況給出合理的安排,不應該把此看成是獲取利益的途徑。
六、受訪群眾維權意識強烈,維權途徑選擇正確
撤村并居、拆違拆臨作為政府的一項大工程,涉及到百姓的方方面面,直接影響到大家的生活、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那就必須盡力去杜絕侵犯百姓利益的事情出現。在調研過程中,大家都聽說過或是在身邊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認為此種現象的出現政府存在一定的責任,而且利益反饋和訴求渠道的不暢通,加劇了此類事情的發生。在維權方式上,大家表現出了積極向上的一面,沒有選擇暴力手段,此點值得肯定。政府應該在利益訴求渠道上,廣開途徑,確保訴求及時反饋,杜絕侵犯人民利益的事情發生。
七、受訪群眾搬遷后,對原居住地有濃濃的“鄉情”,應給予適當的人文關懷
在撤村并居中,這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面對即將搬離自己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方,大家表露出一定的不舍,特別是年紀較大的老人,更是對自己的村莊充滿留戀,政府在做好相關規劃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給搬離群眾以足夠的人文關懷,確保能夠心情舒暢的生活、工作。
撤村并居、拆違拆臨是社會進步、發展的一個重要縮影,而關注社會、了解社情,是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必備環節。帶領學生在關注國情、社情的變化中去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對于培養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孫京迎(1987-? ),男,山東濟南人,講師,碩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