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潔
低碳經濟被認為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提出的全新經濟發展模式,是通過更少的自然資源消耗和更少的環境污染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因此,世界各國均在內外壓力的雙重作用下,開始推行低碳經濟和低碳發展。
低碳經濟系統的首要目標是在經濟保持一定增速的情況下,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控制。區域低碳經濟系統的基本結構參照經濟、環境和能源的3E系統設計,在經濟、環境、社會系統的基礎上,考慮到低碳經濟系統涉及更廣泛的領域,因此,低碳經濟系統設計了經濟、環境、人口、資源和社會5個子系統。

圖1 區域經濟子系統流圖

圖2 區域人口子系統流圖

圖3 區域環境子系統
將上述各個子系統整合在一起,將各變量的因果關系細化,并擬定中間變量后,便可得到一個完整的模型。利用因果關系圖的反饋機制,確定各因子之間的速率變量和狀態方程,就能夠模擬系統的運行方式,并對未來的系統變化做出一定的預測。
模型中“碳稅作用因子”可以視為減排政策,目前我國并沒有實行碳稅,但政府從各個方面對“碳減排”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因此在模型中可以看作政策的抽象匯總。在模型的輸入值中,政策因子影響GDP增長率、人口增長率和新能源開發增長率。其中,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人口增長率;國家適度的經濟調控影響GDP增長率;政府推動低碳經濟轉型影響新能源開發增長率。當前,傳統能源在經濟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沒有在模型中設計直接的政策影響。
能源消耗量包括傳統能源消耗量和新能源消耗量,傳統能源選擇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新能源選擇水能、風能、太陽能,這是由我國的資源結構決定的。因此,模型中能源消耗量是傳統能源使用量與新能源使用量的和。能源消耗彈性系數是反映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之間比例關系的指標。
從模擬的過程和結果看,政策對區域低碳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目標和側重點的不同,政策制定者選擇何種偏好作為區域低碳發展的側重點,決定了選用何種政策實現區域的低碳發展。因此,制定適合區域特點的政策是我國目前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
第一,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必須優化產業結構,解決技術落后、投入不足、勞動過剩等問題,要求政府制定適當的政策對社會經濟進行引導。
第二,針對不同子系統的各種政策,在實現低碳發展目標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盡相同。比如教育、科技投入因子在經濟增長中的影響就不甚明顯,這是由于科技進步的周期性和滯后性,短期內的科技進步效應難以在經濟中顯現。雖然在本文中的碳稅因子只是抽象的政策參數,但這卻提醒我們在碳稅政策的制定中應更為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