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吉林長春130117)
民辦本科院校的數量和規模在不斷地增加,但是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卻仍是停滯不前。提升民辦本科院校的綜合教學質量是其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民辦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務。民辦本科院校不斷的提升自身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加專業、更加優秀高端專業性技術人才。民辦本科院校要以此為戰略目的,進一步進行深化改革,在提升自身的同時不斷提升畢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沙掷m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民辦本科院校采用的“注冊入學”的招生錄取形式,是在學生和家長的認同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專業方面的知識考核,然后擇優錄取。在錄取分數上會適當參考學生的高考成績,尋找更加適合的學生進行招生注冊。但是隨著本科錄取人數的不斷增加,民辦本科院校只能通過降低自身的入學要求來爭取生源。這樣就不能保證生源的質量,造成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基礎過差,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強,最終對于教學質量提出各種挑戰。還有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專業建設不合理,只是一味的擴招導致了專業數量的大量增加,新添加的都是那些成本低的專業,嚴重影響了學生報考意愿。例如,工科就在計算機專業的基礎上拓展動漫、物聯網等專業,但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資源并不能達到要求。導致民辦本科院校的口碑變差,陷入找不到生源的怪圈之中。
1.師資結構組建不合理。在現階段的民辦本科院校的教育中,師資的各項結構都存在明顯的偏差。缺乏經驗豐富的專業性教師,沒有教學能力強的理論性教師,大多數都是些青年教師。他們不僅沒有專業的教育經驗,還缺乏企業實踐經驗。民辦本科院校教師的師資力量遠不能滿足民辦本科教育所要求的雙師型教師的要求,直接導致了教學效率低下。
2.民辦本科院校的師資力量很不穩定。因為是民辦本科院校,教師的待遇、發展有限制。教師對于民辦本科院校的認同度不夠,專業知識沒有成長保障,晉升的障礙也是一個接一個。也有一部分教師通過民辦本科院校積累了經驗之后,還是會跳槽到公辦院校,民辦本科院校能夠留下優秀的教師是少之又少。教師自身對于民辦院校沒有歸屬感,所以教師的流失情況很嚴重。
3.教師自身綜合素質不足。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師流動性大,招聘的教師也只能進行降低要求。還有因為民辦本科院校的辦學預算有限,會輕視教師自身技能的培訓和提升。自身內在因素和外界學校因素管理不嚴格,使得教師自身進步的渠道和方式出現諸多問題。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不足,肯定會影響到院校的整體教學質量。
由于在招生階段的放寬限制,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令人擔憂。學生基礎知識學習不認真,對于專業知識掌握不到位。在民辦本科院校中經常出現遲到、早退、上課玩手機、考試作弊等情況,直接導致了畢業學生不能勝任就業單位的要求,從而影響到學校的社會形象。
在實際的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做到“工學結合”的要求。學生因為客觀原因的限制,仍是以理論知識的掌握為主,脫離了崗位任職的技術培訓要求。學生缺乏職場工作的過程,使得民辦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還是沒有體現出民辦本科教育的特色。民辦本科院校要遵循“理論夠用,重在實踐”的辦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
民辦本科教育的側重點就是專業建設,而專業教育就體現在課程建設之中?,F行的民辦本科教育仍在以理論課程作為中心,對于專業性課程的投入不夠。對于項目性的課程改革不重視,使得學生專業性不足。在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等設計上不規范、不合理,不能很好的契合民辦本科院校的課程教學進程。對于網絡課程的建設重視不足,校企合作則更是寥寥無幾。
民辦本科院校的辦學經費籌集來源是學生的學費,沒有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自身的實訓基地等建設也是無法保障。在實訓基地中,最常見的就是陳舊的設備和落伍的崗位經驗。學生的實習和后續就業崗位之間的差距較大,直接影響學生在職場的競爭力。
大多數的民辦高校的校企合作是“生產實習式”,即學校為企業提供學生進行頂崗實習。這種合作是一種非常粗陋淺表的合作,企業并不能從中獲得足夠的利益,所以并不愿意和學校之間進行合作。又因為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和學校管理模式的差異性,學校一般招聘不到專業的技術人員來學校任教??傊徽撌菍W生去企業實習,還是技術人員來校培訓,都無法讓學生掌握真正有用的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
民辦本科院校沒有一整套完善的教學質量體制,對于診斷、判斷、激勵的教學評價應用不足。即使能夠建立其專業的教學質量評價,也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流于形式。教師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被激發出來,使得教學質量一直都難有提升。
因為生源質量不能保證,肯定不能運用統一形式進行教學。在教學內容上也要進行差異性培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原則,實行分層教學。在每學期開始前進行學生能力的摸底考試,掌握學生的真實水平。再結合專業課程來進行更加詳細的“分類培養”,從而實現差異化教育的理念。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要兼顧到所有的學生。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進行隱形分類,對于不同學生提出差異化的學習要求。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中,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基礎上進行,不斷進行彈性調整,逐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民辦本科院校的師資力量建設還是要從青年教師的培養入手,加強校內的專業化技能培訓。借助民辦本科院校的優勢,采用校內職稱審評和低職高聘等方式,充分激發教師自身的工作激情和工作信心。聘請企業一線的技術人員來校任職或兼職,提升“雙師型”教師的數量,相對的提高薪酬待遇,留下更多的專業技術過硬的教師。鼓勵在職的青年教師去企業進行掛職鍛煉,通過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升,為學生的崗位適應做好準備工作。同時,通過在企業實習等經歷,來積累實際的崗位操作經驗。讓專業性強的教師參與到企業的國內外的學者訪問項目之中,提倡教師參與各種專業性的知識、技能競賽之中,從而學習最先進的實踐經驗。
1.升級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成立專門的學生專業指導部門,始終遵循服務于學生的理念。以學生就業為目標,結合市場發展的要求,不斷的優化專業性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內課程的設置中,要借鑒相關的崗位實踐標準,培養出更加適應技術領域和就業崗位要求的學生。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訓練的比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2.增強課程改革和整合的力度
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還是要以職業崗位技能的掌握為核心。把專業課程和實踐應用進行有機的整合,從而形成更加高效的本科專業課程新體系。要依據專業技術層面和崗位群體的硬性需求,招聘更多的一線技術人員來進行專業實踐的教學。通過重新搭建教學和實踐體系,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升學生專業技術,為后續學生就業提供保障。爭取實現崗位和學習之間的無縫對接,不斷提升民辦本科院校的綜合教學質量。
3.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為學校爭取資金
民辦本科院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是要參考工作實際。嘗試更加匹配的校企合作形式。培養更多的“雙師型”教師的同時,為企業的一線技術人員提供更加專業的理論培訓,進而實現校企之間的互利共贏。借助企業的生產實訓的硬件設施和本科院校形成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架構。通過校企之間的合作,實現社會培訓服務、產品生產、人才儲備三個方面的共同進步。
4.構建更加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要結合民辦本科高校的特點和優勢,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包括專業建設評價體系、課程建設評價體系、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總之以更加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來促進本科院校的全面發展,為民辦本科學生提供舒適健康的學習環境,從而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
教學質量是民辦本科院校的生存根本,也是一個始終無法回避的核心問題。要發揮民辦本科院校的優勢,借助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教學效率。從學校設施、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等多個方面進行思考,不斷增強民辦本科院校的辦學實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