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晨
(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安徽 蚌埠)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輸出與輸入的不一致而引起的信息虛假現象,即會計報表反映的會計主體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情況與原始憑證(及依據原始憑證而作的深度處理)不吻合,可具體分為規范性失真、行為性失真和違規性失真。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可靠性是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的先決條件,失真的會計信息會干擾其投資意向,甚至會動搖投資傾向。本文著眼于會計信息違規性失真,并立足于政府角度提出治理會計信息違規性失真的建議。
(1)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低。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涵蓋專業能力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兩方面。首先,會計從業人員專業水平普遍較低,業務素質亟待提高。在中國,僅是會計行業從業者就達1200萬,而高素質人才卻鳳毛麟角。且不說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比18.28%,就是受過教育的人員里,業務能力過硬者也只占少數。并且部分從業者后續教育嚴重脫節,對財經法規的認識仍比較淺顯,更不論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這使得他們經手的會計信息不準確、不完整。其次,會計行業從業者的思想道德素質有較大提升空間。部分會計人員因為職業道德水平低下、自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等原因,在金錢權利的驅動下,降低自我要求,為追求不正當利益而弄虛作假,這是會計信息違規性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2)監管制度不完善,監管流程形式化。頻繁曝光的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事件促使我們不得不從有關監管部門找原因。首先,在制定監管規則之初,細節推敲不足,致使監管部門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解決問題。其次,監管過程過于形式化,缺乏可操作性,制定的監管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實,政府執法監督力度不夠,使得大量企業游離于監管制度之外,達不到制定和實施監管制度的預期效果。并且,相關會計政策、會計法律缺乏預設性和前瞻性。會計行業涉及面極廣且發展迅猛,而相關法律的制定往往落后于行業的發展腳步,形成以問題主導法律制定,沒有完備的預設及前瞻體系,這使得監管制度處在 馬后炮 的尷尬境地,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1)深化會計教育體制改革,推行終身教育。伴隨著我國經濟跨越式發展,會計行業人才需求不斷擴大,但我國會計教育仍滯留在初步發展階段,教導形式固化,考察方式單一,重書本知識和應試技巧而輕職業綜合素質教育。會計基礎性教育深刻影響從業人員工作能力、工作風格及職業生涯。因此若要從根源改變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應當著眼于會計學科基礎教育階段,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人員職業素質。由此可見,深化會計教育改革刻不容緩。針對原先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瓶頸,首先,應對會計整體課程體系進行全方位、多層次改革,不只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會計制度改革。其次,要開闊會計教育改革視野,加強對會計教學理論的重視。最后,教改要從實際出發,不能再延續教師開方子,學生吃藥的傳統模式。此外,建立終身繼續教育制度也是政府應盡的責任。古人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會計行業及諸多相關領域日新月異。會計繼續教育不應是一次性的,而應該是終身性,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根本方法,面對不斷出現的新知識、新觀點、行業間的新聯系,會計教育應當與時俱進。況且,就會計領域新知識的難易度來看,其思維能力要求高、涉及面寬泛、預設性強的特征都是被廣泛公認的。既然要建立終身繼續教育制度,政府便應明確合理的建制規則。例如,繼續教育必須涵蓋各個層次的會計發展需求,受教育機會應盡可能平等,不應設置過高的入學限制條件,明確辦學目的等。這些都是政府作為組織教育的主體所應注意的。
(2)發揮思想政治引導作用,完善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從業人員,熱愛本職工作、講求做事公平、了解并能遵守本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是其必備品質。然而,部分企業、單位及個人一味追求個體利益,觸碰了道德、法律底線。放眼當今經濟社會,會計信息缺失、貪污公款的案件比比皆是,國務院證券委、審計署公布的案例數量更是駭人。因此加強對會計從業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緩。于個人,這有助于會計從業人員增強職業道德修養;于國家,這響應了 促進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 的號召;于社會,這有利于形成誠實守信、敬崗愛業的良好風氣。步入社會前,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是會計專業學生提升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隨著招生就業體制改革,越來越多的高校注重就業率、考研率等指標,思政課也變成了應試教育的副產品學生上課不聽講、老師教課不用心、期末學生突擊復習、老師卡著掛科率。步入社會后,單位內部工作環境對會計從業者起重要影響。身為企業內部工作人員,關注單位利益這無可厚非,而這前提是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有部分會計行業從業人員為助企業走出低谷,濫用職權致使會計信息失真,這不可不謂本末倒置。亦存在部分會計行業從業人員以徇私舞弊為競爭手段,以個人利益為做事準繩,害人害己。此類利用職權之便投機的行為,反映出從業者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淡薄。從高校階段開始,政府便應要求各大高校重視對會計相關專業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把思想教育由課堂拓展到課外,拓寬思路積極轉變方式方法,使得素質教育不再流于形式。另外明確工作目標,使工作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一線教師在開展工作時便要注意自身的素質及職業道德意識。作為企業管理者,應有加強思政工作的主觀意識,在公司內部定期展開職業道德建設活動。
(3)完善會計領域法律法規,形成政府行業合力監管。企業利用政策漏洞,謊報公司有關財務信息,以謀取自身利益,類似情況屢見不鮮。這不僅嚴重擾亂了原有的市場秩序,更破壞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針對會計做假賬事件屢禁不止這一現象進行深度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造假成本低、代價小是企業及從業人員做出違規舉動的關鍵因素。因此,加強監督管理意識、加大處罰力度,讓違規者因代價太大不敢違規,在做出違規舉動之前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放棄,是治理會計信息違規性失真的有效策略。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完善會計行業法律法規,使監管者有法可依亦是當務之急。目前,我國已經頒布了《公司法》《經濟法》等法律法規,這起到了積極有效的規范和引導作用,然而漏洞依然存在,比如現有法律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相關負責人的界定不夠清晰,這增強了實際情況中法律實施的難度。又如,現行法律對指示會計作假的主要負責人沒有明確的定罪量刑。因此,立法機關必須進一步明確信息失真問題的罪責關系。完善立法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1.黃煜.政府監管視角下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6.
2.吳國斌,郝建輝,葉陳毅.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與對策.企業經濟,2014(03).
3.吳聯生.會計信息失真的 三分法 :理論框架與證據.會計研究,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