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長喜
(聊城大學資產管理處 山東 聊城)
固定資產是高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涉及教學科研、行政辦公、師生生活諸多方面。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等方面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高等學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資產總值明顯增加,固定資產規模急劇擴大,管理難度也逐漸加大,傳統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滿足需求,對資產信息化管理提出更加迫切要求。2016年4月發布的首份《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中提到:從2010年到 2014年,全國高校固定資產總值增加了42.15%,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增加了57%。以某山東省屬高校為例,固定資產總值已超16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4億元,資產信息達到26萬余條。
2017年1月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了 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盤活各類資產存量,規范資產處置行為,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的總目標。面對逐年增大的固定資產規模,如何加強資產管理和有效利用,在健全資產管理制度的同時,科學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是關鍵。筆者對 20余所省屬高校進行調研,對目前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資產管理信息化助力資產全過程管理的完善思路。
構建資產管理數字化平臺,運行了C/S版《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能夠貫徹 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 的管理體制,每件資產落實到使用單位、使用人、存放地點,實現 件件資產有人管 。管理優勢體現在:一是實現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資產入賬、使用、調劑到出賬,能夠實現全過程跟蹤管理;二是具有靈活方便的數據分析功能。系統具有較強的數據挖掘功能,能夠滿足資產清查、分類查詢統計以及生成各類報表、賬表等需求。
通過調研發現,學校都安裝運行了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部分學校運行了公房管理系統、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基本實現了資產的精細化、動態化管理,便于資產的日常管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未實現配置預算申報與審批、政府采購、驗收、維修等資產業務全覆蓋,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閉環管理。
財政部2015年12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財資〔2015〕90號)提到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要與預決算系統、政府采購系統實現對接,具備條件的資產管理事項實現網上辦理;依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全面、準確、細化、動態的國有資產基礎數據庫 ,這為完善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圖1 基于資產全過程管理的信息化平臺總體構圖
(1)預算與采購管理系統。資產配置預算是 入口關 ,網上填報預算申請,按程序審批,形成年度采購預算,通過預算系統上報主管部門;批復后,形成采購計劃,在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完成采購執行、合同簽訂、到貨支付等流程。預算與采購管理系統要實現三個對接:與省級預算系統、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對接,數據同步,既滿足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預算、政府采購工作的要求,又可以實現對采購過程的進度跟蹤;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對接,采購完成的資產明細可以直接導入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完成報增入賬。該模塊通過互聯網再造預算編報和采購業務流程,規范采購程序,透明采購過程,加強預算執行,加強采購監督管理,完善合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能夠實現從預算申報到采購執行、到貨支付的全過程跟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水平,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2)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從資產報增入賬、信息變動到處置出賬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該模塊運行較為成熟。
(3)閑置資產調劑平臺。該平臺旨在喚醒沉睡資產,促進閑置資產的有效利用。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對接,使用部門對資產信息進行維護,狀態為 閑置的資產從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導入到調劑平臺,進行公示,需求單位可以查詢閑置資產信息,根據需要和程序提出領用申請,從而實現閑置資產盤活,提高資產使用效益。
(4)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該平臺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對接,提取符合價值標準的大型儀器設備信息,同時設備共享開放信息能夠導入到系統中;平臺實現大型儀器設備配置、管理、開放、共享、監督、評價的有機銜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對大型儀器設備的預約管理、開機運行時間、績效管理、收費管理、設備利用率、現場視頻、門禁考勤等指標項目進行信息化管理,實現對大型儀器設備的實時監控管理和使用績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5)維修管理系統。該模塊旨在基于互聯網技術實現網上報修、管理部門派修、技術人員接單及修后驗收等流程。使用部門資產管理員通過系統填寫報修單,注明故障現象,生成報修單,專用設備還需歸口管理部門審批經費預算、維修公司等情況;主管部門審核維修信息后,在維修公司庫中選擇派發維修單;技術人員接單維修,并對維修進度跟蹤提示;修后提交至報修人員進行驗收,合格后提交至主管部門辦理維修款項結算支付手續。該系統實現報修、審核、進度跟蹤、驗收、支付等全程信息化管理,克服多部門、多地點、多環節限制,提高工作效率,還可自動生成維修檔案,方便進行維修信息的統計匯總。
(6)房地產管理系統。該模塊既獨立于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實現各類公用房的日常使用及調配管理、出租房流程化管理以及全方位統計分析,又要與固定管理系統中的地點庫信息對接,結合GIS、虛擬三維數字仿真等先進技術,在打造一體化的房產資源管理平臺的同時,實現資產的立體化管理。
按照信息化平臺總體構建方案,逐步完善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努力打造 一站式 資產管理綜合平臺,實現 資產業務一盤棋戰略,在線完成資產申報、購置、入賬、日常管理、處置以及共享共用等業務,實現全員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業務管理,同時促進資產的規范化、網絡化、動態化、精細化管理。
在 互聯網+背景下,融合智慧校園建設,高校應順應互聯網+資產管理的理念和創新管理模式,將互聯網+資產管理思維引入資產管理數字化平臺,采用自主研發或與企業合作方式引入新技術、新設備,創新管理手段,如開發集成的資產業務移動終端APP,打破傳統管理模式,實現隨時、隨地、移動辦公,創新服務模式。另外,植入大數據、云計算等數據挖掘處理技術,把資產管理與配置論證、共享共用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資產管理與使用效益,開創高校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新局面。
高素質的資產管理隊伍是信息化平臺實施的關鍵。資產管理隊伍是管好用活固定資產的管理主體,這支隊伍如果建不好,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管理平臺的作用就發揮不好。一是要建立一支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有較強的責任意識、相對穩定的隊伍。二是開展業務培訓與交流,不定期地對資產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有針對性地學習規章制度、工作流程、信息化操作等知識,提高業務水平。三是探索評價體系,探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建立一種長期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調動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管好、用好規模龐大的高校資產,實現從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變革,向精細化管理轉變,適應新常態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尤為關鍵。信息化管理一方面便于綜合業務的辦理,既為高校教學科研等諸方面服好務,又實現資產科學管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便于數據挖掘與分析,既完成上級要求的各類報表,又能對數據進行深入、多維的分析,滿足決策層的需求。科學完善的資產管理信息化體系有助于增強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精細化與科學合理化,有助于貫徹財政部第36號令中 堅持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 的管理原則,有助于實現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的管理目標。
1.山東國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探討 互聯網+助力高校資產管理信息化新發展基于2016年資產清查工作的實踐與思考.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19).
2.卞長喜.深化改革優化配置扎實推進資產精細化管理新常態.國有資產管理.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