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遠
(南京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社群本意上是指某些邊界線、地區或領域內發生作用的一切社會關系。一般而言,作為一種亞文化群體,粉絲建立自己的組織是為了重新建構社交網絡,并利用粉絲社群來創建自己的文化環境,找到“無拘無束地在一起的感覺”。[1]
粉絲社群以共同的明星偶像為核心,群體活動圍繞該核心開展,除了關注明星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發表對所喜愛明星的支持言論,并在有組織的情況下形成統一且聲勢浩大的輿論。相比其他社群,粉絲社群往往分工更加明確,執行力和凝聚力也更強。
粉絲社群輿論具有崇拜性、進攻性、專一性和難以逆轉等特征。粉絲因為對處于社群核心的公眾人物的喜愛、崇拜而集結在一起,觀點意見的發表帶有偏向性,且粉絲社群有統一的指揮和明確的分工,為了統一的目標而形成的輿論具有明確的指向性與專一性。例如,鹿晗2012年9月的一條微博累計超1億條評論,成為史上評論數最多的一條微博。這項紀錄正是在“鹿飯”的一手策劃和嚴格執行下得以實現的。
粉絲社群輿論還常常在社群輿論中表現出自我加強的趨勢。粉絲輿論的自我加強是指粉絲社群在內外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對既有的、已形成的基本一致的信念、意見和態度趨向于更加堅定和更加難以逆轉。
根據粉絲的癡迷程度可以將該群體分為“路人粉、理智粉、資深粉、真愛粉、死忠粉、腦殘粉、崩潰粉”7種類型。由不同階段向下一階段的遞進,即可認為是粉絲群體的進階,而該群體的輿論也勢必經歷自我加強這一過程。其中自我加強的最顯著表現,即粉絲輿論由理智、狂熱等階段最終轉變為“偶像即正義”的極端階段,對偶像產生極端無條件式的依戀與聲援。
圖式是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絡,而粉絲社群的圖式是對其所追捧的公眾形象形成的較為固定的認知,這種認知通常是正向的、積極的。粉絲喜歡某個公眾形象也是因為這個形象恰好符合粉絲欣賞的某種圖式。圖式會通過告訴人們應該期望什么來指導和分配人的注意力,通過這種自動化且低成本的思維方式,在某一問題上會形成價值取向較明確和統一的認知,即成見。透過帶有“成見濾鏡”看到的公眾形象受到粉絲社群的想象和偏見影響,他們所看到的偶像其實是被粉絲社群投射了美好期待之后的結果。
粉絲社群在成見的影響下,符合自己期待和預設的信息會受到他們的青睞,而不符合這種預期的信息會被忽略甚至攻擊。正如李普曼所言:“成見是對自尊心的保護,是我們投射在這個世界的意識、價值觀、立場和權利。因此,成見充滿了情感。它們是我們的堡壘,在其庇護下我們可以繼續心安理得地堅持我們的立場。”[2]根據心血辯護效應,伴隨著投入成本的增多,粉絲的“成見濾鏡”愈發加深,對有利于偶像的正面信息更能接受,甚至可以接受被成見“美化”過度的偶像形象。例如,日本女性偶像團體“早安少女組”,其極端狂熱粉絲將她們視為“販賣夢想和笑容的人”“她們是天使,天使是不需要戀愛、吃飯甚至上廁所的”。
網絡新媒體極大地改變了大眾的媒介使用行為,自媒體日益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增加了近距離場景下與偶像明星相處的途徑與可能性,粉絲心理上的親密感激增,追星愈發常態化和狂熱化。因此,網絡作為接觸明星偶像的重要渠道,粉絲社群對其熟悉程度和利用水平都相當高。
粉絲社群的活動以追捧的公眾形象為核心展開,而其明確的目的即為明星偶像塑造吸引人的甚至是完美的形象。基于這種目的,粉絲社群不僅是一群純粹的接收信息的追隨者,也是一群明星偶像信息的生產者和發布者。相對于媒體來說,對于某一公眾形象,粉絲更容易獲得第一手信息,且更有執行力去加工和發布信息。為了給明星塑造更好的大眾形象,粉絲會對自己掌握的第一手信息主動地進行人為加工美化。粉絲社群中相當一部分的“技術粉”都擅長攝影、剪輯等,這在很大程度上美化重構了明星的形象,也更能進一步吸引粉絲群體,使他們不斷向更深層次進階。
粉絲社群自我加工生產內容,一方面為媒體提供了有利于塑造明星形象的內容,另一方面還可以與媒體報道或已形成的輿論抗衡,控評、刷屏都是粉絲社群自我加工信息的常見手段。這種粉絲與媒體、大眾既有判準對抗的現象并不少見。在逆反效應下,粉絲社群極易產生與傳播者的傳播意圖相反的心理傾向,進而這種抗衡會進一步加深和固化他們對明星偶像的支持與聲援。
塞奇·莫斯科維奇在《群氓的時代》中論述了群體極化的作用機制,他指出:“當個人聚集在一起時,一個群體就誕生了。他們糅雜、融合、聚變獲得一種共有的窒息自我的本能。他們屈從于集體的意志,而他們的意志則默默無聞。”[3]在某個群體中作決策時,人們的最終抉擇多會向更極端或更保守一端傾斜,但多數情況下,群體極化帶來的更偏向于冒險激進的一端,與勒龐所說的烏合之眾契合。
這種機制在粉絲社群中表現得更明顯。粉絲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時,在喜愛明星的相關問題上已經表現出了偏向性,一旦找到了與自己喜好偏向一致的同類人,個體的認同感會急劇上升。在與社群成員互動的過程中,這種偏向性會不斷得到認可,進而提高了粉絲對明星的著迷程度。同時,粉絲社群作為一個相對穩定且基數大的群體,這種強化效應會一直持續,正面的影響會不斷疊加循環,這為粉絲社群輿論的自我加強提供了穩定持久的基礎。
根據“沉默的螺旋”理論,多數個人會力圖避免由于自己所持有的少數觀點而被孤立的情況,粉絲在社群中也會迎合群體中多數人的意見,與多數意見相悖的個人觀點往往會保持沉默。同時,粉絲社群中還存在社群內部的意見領袖——“粉絲大大”。“粉絲大大”們掌握著偶像的最新信息,甚至可以與明星團隊直接對接,因而他們在粉絲社群中有極高的聲望和權威,其態度往往左右著多數粉絲的意見。在“沉默的螺旋”和難以違抗的“粉絲大大”的輔助之下,粉絲社群的群體極化效應更加明顯。
粉絲社群輿論的自我加強不是沒有止境的,一旦偶像明星做出超出粉絲預設或接受范圍的事情,粉絲輿論可能發生轉向甚至走向消解。
鹿晗公開與關曉彤的戀愛關系,被指責不在乎粉絲的感受,事后不僅缺少對粉絲的安慰甚至還秀起了恩愛,這一行為超出了部分粉絲的心理預設和忍耐范圍。事后,鹿晗最大的粉絲站“朝鹿”宣布關站“脫飯”。薛之謙被前女友李雨桐公開曝光欠款千萬、欺騙感情,“好男人”人設崩塌,事發后薛之謙代言丟失、廣告下架,規模性的粉絲脫粉并且出現了“拆謙隊”等反對輿論。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粉絲社群輿論在自我加強的過程中,偶像明星本身的行為成為輿論是否轉向和消解的關鍵因素,比如偶像行為突破道德底線、形象背離粉絲期待等。
通過以上原因和實例分析,要管控粉絲社群輿論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對粉絲社群中的輿論領袖的話語權進行適當把控;對粉絲社群的再造信息加強審核和確認;媒體對明星的報道需要更加平衡,正面消息不宜過度吹捧,負面消息不應掖藏;粉絲社群成員也要提高媒介素養,辯證理性地看待偶像明星的相關信息。
[1]勞倫斯·格羅斯伯格.房間里有粉絲嗎?:粉絲圈的情感敏感性[A].麗莎·A·劉易斯.崇拜者:粉絲文化與大眾傳媒[M].勞特利奇出版社,1992:50-65.
[2]沃爾特·李普曼.公眾輿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8.
[3]賽奇·莫斯科維奇.群氓的時代[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