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孟琪
(河海大學 新聞傳播學系,江蘇 南京 211100)
從1958年我國第一家電視臺——北京電視臺試驗播出至今,我國電視事業不過近60年的歷史,但這半個多世紀可謂滄海桑田。其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節目主持人群體的構成越來越多元,從事播音主持不再限于播音主持相關藝術專業出身的人,學經濟法的撒貝寧、學阿拉伯語的何炅、記者出身的孟非以及導演系的高才生趙屹鷗等都是主持界的佼佼者。
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從1976年開播至今,影響了幾代懷揣播音夢想的學子走上播音主持道路,渴望像老一輩播音員齊越、夏青、李瑞英等人一樣莊重大方地出現在電視上,又或者像朱軍、朱迅、董卿一樣在春晚的舞臺上妙語連珠。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許多主持專業學生苦練多年終于達到“字正腔圓、口齒伶俐”的要求,卻在行業競爭中被越來越多的非科班主持人替代,甚至“草根主持人”的比例還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主持人隊伍專業來源的多元化,盡管帶給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更大的發展壓力,但不得不承認,這一現象是適應觀眾口味和喜好的結果,同時給主持行業帶來了嶄新的活力。
本文以節目主持人為分析對象,探討行業和觀眾對于節目主持人的期待,以及相比科班出身,具備何種素質的人才在主持人行業更有競爭力。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節目主持屬于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類型。首先,主持人的普通話水平測試證書就成為進入行業的第一道門檻,同時對主持人的考核認定還包括語言表達水平、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節目把控能力以及外貌、音色等等,一項不夠突出都算不上優秀主持人。然而這套標準在如今其實已不是選拔主持人最重要的因素,根據目前的狀況和趨勢來看,一名節目主持人不可或缺的有以下能力。
這里說的語言組織能力并不是指語言表達是否流暢、吐字發音是否清晰,而是主持人對所表達的語言的理解、轉換和運用,是一種更加高級的語言素質。
第一,語言有力量、有共鳴。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每天有無數信息出現在觀眾面前,而觀眾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用最簡短、最精準的語言表達含義,截去無意義的套話和空話將成為節目主持人必須培養的能力。語言簡練、詞句精辟的主持人更能讓觀眾立刻抓住重點,懂得投其所好,說觀眾愛聽的話才更能抓住觀眾的心。
第二,頭腦清晰,有話可說。如果將一些主持人在節目中說的話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就會發現存在很多重復的話,不僅是語言表達上的重復,更多的是語意表述上的重復。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知識積累不足,導致一遇突發情況就語塞;另一方面是由于邏輯混亂,一旦出現臺本外的內容,便不知如何銜接,只能轉換語言作無意義的重復。這一點非常考驗主持人的功力,如果是在直播中,被眼尖的觀眾發現,不免會質疑能力不足。相比之下,對于內容強于形式的節目來說,邏輯思維和應變能力更佳的主持人一定會是節目制作團隊的選擇。
第三,溫暖、真誠的交流。不管是對于節目嘉賓,還是對于節目觀眾來說,和善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而這樣的主持風格也深受觀眾喜愛。因此,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表達同一個意思采用不同語氣、不同措辭就會營造出不同的意義空間。
經驗獲取是指通過使用一定的方法,包括檢索、接收和存儲信息的能力以及能將實踐經歷有效轉換成經驗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能夠基于個人的價值判斷,正確解讀和評估所獲得的信息內容。這種能力以往常被視作對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素質的要求,但實際上絕不僅限于此。交互、即時、延展和融合是新媒體的基本特征。在當下知識更新迅速的時代,作為身處傳媒行業必須在鏡頭前保持清醒的人,節目主持人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解媒介的類型、性質、特點,熟練掌握媒介知識才能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只有這樣,在主持節目時才有豐富的理論指導實踐。
播音員擁有廣泛的社會關系才能在主持界擁有更大的優勢,一方面,這表示播音員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可以為觀眾帶來更多新鮮且更有價值的信息,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另一方面,社交與互動能力體現了主持人的互動、溝通能力,只有及時與觀眾進行雙向交流,實現反饋式的有效傳播,觀眾對節目的依賴度才會提升,這一點對于網絡節目主持人尤其重要。世界各國享有盛名的主持人,通常都擁有非常廣泛的人脈關系,[1]而這一點恰好是很多非科班主持人勝過播音專業人員的地方。
節目控場是科班主持人必須具備的素質,盡管很多人的這種素質并不高,但是這里強調的更多的是一些非播音主持專業的優秀主持人具備的一種把控意識。曾有一名電視節目制作人在采訪中表示:“何炅是她合作過的最優秀的主持人,因為有他在,節目的各個環節哪怕脫離設計,他都能處理得很好,并且事無巨細,照顧每個人的情緒和狀態。”優秀的主持人不僅能夠在節目中把握自己的語言、控制自己的情緒,還能夠照顧到節目的呈現形式和完整度、嘉賓的狀態、導演的需要等。全局意識是一種能力,是在與同類主持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好感的關鍵,同時更是一種高情商的體現。
趙淑萍在《電視新聞節目主持藝術》一書中給主持風格下的定義是:“主持風格作為一種表現形態,與人的面貌一樣,是主持人從整體上呈現出的代表性特征,是主持人主體性與程序的客觀特征相統一的獨特外觀。”在電視屏幕上,主持人所展現出的風格雖然可能是刻意為之,但都基于其獨特的個人氣質、生活閱歷和審美品位,是由各種情感和經驗日積月累形成的。
對于一名優秀主持人來說,除個性語言、外表形象和整體感覺外,受眾反饋即主持人的個人風格能否被觀眾感知和接受也是一項重要指標。如白巖松、水均益、方宏進等新聞節目主持人,他們理性、客觀、權威、深邃的主持風格深入人心。1993年5月1日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一檔早間新聞節目《東方時空》以及2003年1月南京電視臺開播的民生新聞節目《南京零距離》,這些節目的主持人風格設定一改以往呆板播報、高高在上的形象,追求深思和貼近生活的接地氣的風格。《一丹話題》節目主持人敬一丹以敏銳、真誠、樸實、溫情的主持風格被觀眾熟知。1988年早間資訊節目《鳳凰早班車》節目主持人陳魯豫也以一種有別于傳統的新聞播音的方式播報新聞,首創“說新聞”,開拓出了一種新的主持風格。
從以上這些節目可以看出,節目主持人都在努力地摸索自己的主持風格,以此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自己獨特的標簽。非科班主持人在這個方面表現得毫不遜色,如孟非的光頭造型加上溫和理性的語言形成了自己成熟、踏實的主持風格。
富有個性和特點的主持人才能進入觀眾的視野,無論是憑借扎實的文化功底還是豐富的個人經歷,有話可說、有點可挖的主持人更有關注度。那些性格特點不明顯、閱歷不豐富的年輕主持人可以嘗試多方面發展,使自己可以適應多種風格和要求,不斷摸索,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主持風格。
政治覺悟意識包括政治認知和政治認同,指是否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場。[2]節目主持人作為公眾人物,無論臺前還是幕后都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覺悟,一言一行都必須遵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做到代表國家利益,維護國家話語權。
正如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歐陽夏丹曾在播音主持大會上發表演說:“政治素質是根本,永遠是第一位的。‘戴著鐐銬跳舞’并不存在。”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樹立正確的媒體價值觀,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要做好播音主持工作,要先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的問題。[3]
主持人一旦在政治立場上搖擺不定,便犯了原則性錯誤。無論是否科班出身,都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識地關注時事政治,學習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立場堅定。只有思想行動能與黨和國家保持高度一致的主持人才是合格的主持人。
一名節目主持人的藝術素養相比專業水平更能獲得觀眾喜愛,主持人的才藝和藝術氣質至關重要。例如,臺灣綜藝節目主持吳宗憲和歐弟經常在節目中唱歌、跳舞、模仿他人,以此烘托節目的氛圍,只要節目中有才藝展示的環節,他們就能與嘉賓互動,以此贏得了大量觀眾緣。這也是很多非播音主持專業的藝術生或明星藝人可以輕松轉型做主持的原因。
創新是媒體轉型的觸發點和驅動力。電視媒體要煥發生機活力,首先電視工作人員要有孜孜追求創新的理念。節目主持人作為節目制作的排頭兵,必須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帶領觀眾認識新事物,掌握各種新知識,觀眾才會感到新奇,進而產生興趣,對節目產生依賴。當前很多節目主持人越來越喜歡利用智能終端來主持節目,平板電腦、手機、觸屏電視頻頻出現在節目中,《非誠勿擾》的主持人給嘉賓選擇心儀女生用的Pad,也是一種創新。
現在很多類型的節目,如財經類、體育類以及近幾年興起的電競類等主持工作需要主持人擁有某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勝任。在這種情況下,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人在與有相關行業知識或專長的人競爭時,就處于劣勢地位,極容易被取代,并且這一現象較為普遍。愛奇藝自制綜藝節目《曉松奇談》由高曉松擔任主持人,其并非科班出身,但是基于多年作詞、寫書的經驗,其具備知識面廣、見地獨到、語言邏輯性強、點評擲地有聲等優勢,充分體現了非科班主持人在一檔節目中可發揮的作用。
在傳統觀念中,標準的普通話、流暢的口頭表達被視作節目主持人的基本專業技能。如今,在這些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其他一些要求。相比之下,良好的文學素養可以使主持人在語言運用上更具有人文性、文學性和靈動性,更具內涵與美感。比如主持人在形容荷花的美時,可以引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不是簡單地以“好美的花”來表達,這樣傳遞給觀眾的畫面才是更形象、更有沖擊力的,可以有效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盡管主持人風格各異,但無一例外都需要文學修養來支撐,尤其是在脫口秀節目中,主持人的文學素養成為提高節目質量的關鍵。因此,在制作電視節目時,也會傾向于選擇有更高文學素養的人來擔任主持人。例如,在熱播的節目《朗讀者》和《中國詩詞大會》中,董卿扎實的文學功底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同時為節目增色不少。
任何行業和領域都需要在發展中革新,主持行業的準入門檻不管是升高還是降低,都是在向前發展。只有節目主持人隊伍愈發精良,才會增加觀眾的黏性,形成良性循環,電視行業的發展才會越來越好。從這個層面看,雖然科班出身的主持人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但只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學習和提高,就一定能夠在競爭激烈的主持行業擁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1]韓玉.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談播音主持人才的專業素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0):108-165.
[2]李杰.大學生政治素質評估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21-22.
[3]張墨飛.漢英雙語播音支持人才素質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28-29.